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毛林萍 葉飄 金薇薇
12月1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新院區浙江大學口腔醫學中心(以下簡稱華家池總院)即將正式啟用。
華家池總院建設用地13.45畝,建築面積5.16萬平方米,設置牙椅320張、床位120張。隨著華家池總院的啟用,浙大口腔將闊步邁進 「一體 三翼」高質量發展新時期,成為目前國內口腔醫院中單體較大、智慧程度較高的口腔診療中心。
浙大口腔醫院黨委書記王慧明教授表示,時逢建院四十周年之際,浙大口腔將圍繞 「創一流口腔學科,建卓越口腔醫院,攀國際口腔高峰」願景,對標國家區域口腔醫療中心建設和全球醫學前沿,全面發力醫療、科研、教學和保健預防,努力打造我省口腔醫學高峰和口腔健康醫療水平 「重要窗口」。
據介紹,在專家團隊方面,浙大口腔醫院的華家池、湖濱、 紫金港(城西)三大院區將推行專家資源共享化。首席名醫王慧明、陳謙明攜口腔頜面外科、 牙體牙髓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修復科、口腔種植科、口腔正 畸科、牙周病科、兒童口腔科等名醫,每周分時段在三大院區坐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院區、跨區域互聯互通,減少患者奔波。
大寫的「Z」字形大樓如一艘巨輪
帶領新院區劈波斬浪,全速航行
華家池總院位於江幹區秋濤北路166號, 地處秋濤北路和曇花庵路交叉口,遠遠就能看到一幢13層的藍白色建築呈南北向巍然矗立。
從外觀來看,華家池總院大樓正看呈一個大寫的「Z」字,寓意浙大、浙江的「Z」,反著看則像一個大寫的「S」,即「Stomatology」,代表口腔。整幢大樓外立面採用豎向落地窗。陽光的照射下,大樓猶如一艘揚帆的巨輪,迎著東風, 正劈波斬浪、全速航行。
作為 「一體三翼」的重要組成部分,浙大口腔醫院高度重視華家池總院的學科設置,進行了科學的頂層設計,以頜面外科、牙體牙髓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修復科、口腔種植科、口腔正畸科、 牙周病科、兒童口腔科、口腔預防科等為主要學科,全方位推進學科和醫療技術優質發展。
浙大口腔醫院院長陳謙明教授表示,華家池總院毗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可以充分依託浙江大學學科強、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實現醫療健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服務地方無縫銜接。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事業發展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指示, 浙大口腔醫院在華家池總院(浙江大學口腔醫 學中心)內設置了設備先進的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國家藥(械)臨床試驗基地,其中平臺建設以研究屬性和重大學科領域相結合,打造醫藥創新鏈、臨床轉化應 用鏈、產業鏈 「三鏈交接」的研究平臺,提升口腔醫學的醫教研協同發展水平,滿足健康浙江、健康口腔、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要求。
騎電瓶車不小心 「磕壞」下巴
醫生像拼圖一樣拼回了骨頭
浙大口腔醫院 「王牌學科」口腔頜面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浙江省臨床重點學科,擁有浙江省唯一的口腔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
「王牌學科」的專家們,做的手術也是王牌級別的。口腔頜面外科李志勇主任說「,口腔外科醫生的職業成就感,往往出現在順利完成一 臺高難度手術之後。」
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騎電瓶車時不小心摔倒,磕到了下巴,兩天後牙齒總是咬不住,嘴巴也張不大。口腔頜面外科檢查發現,原來是髁狀突發生了粉碎性骨折,還碎成了三塊。
李志勇主任說,髁狀突屬於顳下頜關節區, 是下頜骨主要生長中心之一。它比較脆弱,受到外傷後,頦部受到的衝擊力量傳導到髁狀突, 就很容易受擠壓而發生斷裂。 經過與患者的溝通,為了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降到最小,醫生團隊決定把碎成三塊的髁 狀突重新拼合固定回去。
這樣的方案雖然完美契合了患者需求,但對手術的水平和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髁狀突臨近面神經,而且周圍有豐富的血管。稍有不慎,影響面神經,可能會出現面癱,也容易出血, 而且髁狀突太小了,還碎成了三塊,重新拼合回去難度很大。
最終,李志勇主任和韓朝瑩醫生咬牙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像拼拼圖一樣,先把後面一塊髁狀突碎片與下頜支用微型鈦板連接起來,接著把前面一塊碎片放回原來的 位置,再用長的鈦釘把它整個貫穿固定起來。 經過手術,患者臉部外形和功能行使沒有受到影響,切口也很小,只有3釐米左右。術後 複查CT,骨折片復位和固定良好。
為人民教師量身打造診療方案
人文關懷滲透在每一個細節中
王慧明書記表示,浙大口腔醫院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服務和治療的出發點,充分考慮每一位患者的特殊性,提高患者就醫體驗和滿意度,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打造有溫度、有內涵的人文口腔診療中心。
80歲的徐女士(化名)是一位退休老教師,長達7個月的右下牙腫痛打亂了她原本的安逸生活。雖然之前做過牙周治療和根管治療,但無法解決腫痛症狀,吃東西也咬不動。
浙大口腔醫院牙周科戚剛剛醫生為她進行了細緻的檢查,發現徐女士是重度 廣泛型牙周炎(Ⅳ期B級),通常這個級別的患牙治療效果不佳,且徐女士的牙明顯鬆動(III度)、遠中有雙根、根分叉病變嚴重,以往通常是拔除患牙。但徐女士對拔牙非常恐懼,醫療團隊多次會診,考慮到她強烈的保牙意願以及她的自身條件, 提出了遠頰根截根術的建議,即保留遠舌根及近中根。這並不是一個常規的治療方案,既要有利於牙齒的自我清潔,也不能損傷其他牙根,對手術的要求比較高。
經過系統治療,術後一周,徐女士就發現牙齒腫脹的症狀好轉了許多,也沒有不適感,「在我80歲時儘管沒有20歲狀態的牙,但是現在我的牙,可以正常地吃東西了。這樣的治療效果讓我很滿意。」
打造口腔預防 「重要窗口」
構建全面口腔健康預防體系
在不斷提升優質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浙大口腔醫院主動擔起服務社會重任,全面發力防治結合,持續推動改善口腔醫療預防診治工作模式,構建立足口腔的新時代全面健康預防體系,打造口腔預防 「重要窗口」。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浙大口腔醫院創新疫情防控形式下 的預防工作模式,搭建浙江省口腔健康管理系統,加快全人群口腔健康數位化建 檔工作,在家庭、學校、社區和醫療機構之間形成閉環式信息化服務體系,同時將系統平臺功能外延,對接浙江省政府服務網平臺,為分級和遠程診療服務提供智能化平臺。群眾可通過手機查詢口腔健康信息並隨時獲取疫情時期的口腔健康建議。
利用最新5G技術,浙大口腔醫院把高水平口腔防治技術輸送到全省各地和 新疆受援地區。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 從2010年起,浙大口腔醫院在省內積極發展技術協作醫院,至今已與10餘家醫院建立了協作、對口幫扶關係。
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武義分院為例,通過全面輸送醫院管理和診療技術,派駐高級管理人員和高年資專科醫生,推出聯合門診、導師制帶徒、質控檢測、手術示教、新技術推廣等多種形式,浙大口腔醫院為當地開展 「輸血」加「造血」幫扶,當地群眾實實在在得到獲益。
醫院還建立了各市縣(區)為主體、下沉到社區街道的口腔疾病預防 「四級網 絡」機制,全面開展全省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作為浙江省口腔衛生指導中心掛靠單位,浙大口腔醫院從2013年起在全省持續推動窩溝封閉工作,為適齡兒童提供免費的窩溝封閉防齲服務,目前全省每年有1萬多名醫護人員參與這項工作,年檢 查40多萬名學生,窩溝封閉100多萬顆牙齒。今年9月,浙江首次開展局部用氟項目,重點關注3~6歲學齡前兒童的齲齒預防,項目覆蓋全省11個地市,預計到明年8月完成。
「在國家著力構建新型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背景下,進一步滿足全人群對於口腔健康多層次、全生命周期的新需求,是我們公立口腔醫院的使命與責任。未來,我們將以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助力健康浙江、健康口腔、健康中國建設。」王慧明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