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民間和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農曆臘月二十九是「絕日」,大年三十是立春,都不適宜貼春聯,因此貼春聯最遲要在臘月二十八貼好。這種說法有沒根據呢?是謠言還是真有其事呢?
筆者喜歡搜集瀏覽歷史上的傳統文化、習俗,本來對網上傳的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可是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人們就信了,類似於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就成「真的了」。
從網上查詢到四絕日的說法為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就叫做絕,這四天就叫四絕日。這種說法來源於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說,大致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后土地暖和了,水(冬)就絕了,立夏後溫度逐漸升高,木(春)就絕了;立秋後天氣逐漸變涼,火(夏)就絕了,立冬後天氣漸冷,金(秋)就絕了。
在四絕日有很多講究,也就是忌諱,如出行當官、婚喪嫁娶、開門市等大事都需要避開。
本來過年貼春聯就圖個好彩頭,喜慶,熱鬧,也是人們辭舊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越過越好,可今年出來個「四絕日」,得在臘月二十八就得貼春聯,把人們搞得人心惶惶,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按照「四絕日」說法二十九日是絕日,忌諱不能貼對聯,那臘月三十總能貼春聯吧!那為什麼網上也傳得不能貼呢?三十又不是「絕日」。
我諮詢了幾個農村上了歲數的老人,大致說的是今年大年三十是立春,也不能貼對聯,相衝突,還有的老人說立春那天適宜貼春聯。筆者來自於農村,我們那兒的習俗是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掛燈籠,只要別超過中午十二點就行。
可是今年遇到特殊情況,又是「四絕」,又是「立春」的,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把人給搞糊塗了。
其實立春就是一種正常的季節交替,僅僅是農曆上「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可以貼春聯的,絕日一說更加是人們臆想的。現在社會這麼開放了,根本不必要忌諱太多。
如果你除夕忙了,可以二是九貼春聯,二十八貼對聯,沒有太大的講究,過年貼春聯掛燈籠不就圖個喜慶嗎,沒必要講究這天不行那天行了的。所以我認為過年這對聯該怎們貼就怎麼貼,想啥時候貼就啥時候貼,根據自己的時間怎麼方便怎麼來。
朋友們,你們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點讚、收藏、轉發、評論,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