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說到安徽皖南,很多人的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和「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還有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徽派古建築。其實去過皖南的遊客,除了這些我們所熟悉的風景之外,溶洞景觀也是相當之壯觀的。皖南的溶洞景區不僅規模壯觀,而且數量眾多,以「蓬萊仙洞」和「太極洞」最富盛名。
我們都知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由於石灰巖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被稱為喀斯特地貌。在皖南眾多的溶洞當中,我們每個人所熟悉的溶洞景觀亦是如此。
雖然每一個溶洞景觀在經過數億萬年的生長,形成的千姿百態、奇異景觀的地質景觀,但是每一個溶洞也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以及獨一無二的絕無僅有的景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仁裡鎮緣溪度假村的慈雲古洞就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世上絕無僅有的溶洞景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慈雲洞。慈雲洞,因「慈雲山」、「慈雲寺」而得名,坐落於皖南山區石臺縣境內,與黃崖大峽谷景區毗鄰,相距僅300 米,距離石臺縣城僅5.5公裡。慈雲洞全長3公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內景觀集中,鍾乳累累,景水相連,步步有景,清秀俊美,並有地下河從洞內蜿蜒而出,水聲潺潺,波光灩瀲,終年不絕。洞內景觀集中,鍾乳累累,景水相連,步步有景,清秀俊美,可謂是「人在景中走,水在腳下流」,景色相連相映生輝。
在溶洞中,我們所看見的鐘乳石變化萬千,形態各異,它的形成少則需要上萬年,多則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才能夠形成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地質景觀。慈雲洞洞內鍾乳累累,步步有景,石柱、石筍拔地而起,石幔、石簾從天而降,一個個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姿態,它們的形成亦是如此。全洞共有蟾蜍望月、曲徑通幽、流星穿雲、銀河落天、雪擁玉門、淨土茅庵、蓮池放燈、倒掛石林、七音響石、石隙生花、三色麒麟、廣寒春暖、誦經堂等14個景點。
所謂「三分像,七分靠想像。」慈雲洞的鐘乳石,栩栩如生,每一處都讓遊客嘖嘖稱奇,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過,我們也會說這些在其他溶洞景區都會有。慈雲洞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其中最為著名的,也是其他溶洞景觀絕無僅有的奇景就是最有趣味的「七音響石」。由數匹倒掛著的白色鐘乳石構成,大小、厚薄、疏密不一,錯落有致的整齊排列著,宛如一架碩大的手風琴,用手輕輕敲擊,便會發出手風琴般悅耳的「音樂」,是絕無僅有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