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和鼓浪嶼都是廈門的王牌景點。在廈大,芙蓉隧道是這個王牌景點的主要代表之一,在鼓浪嶼,筆山洞僅是一條連接內厝澳和安海路的隧道。
不過,芙蓉隧道和筆山洞都有防空功能,都是廈門主要的防空工程之一。
芙蓉隧道和筆山洞還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兩條隧道兩側都有大量的塗鴉。不同之處在於,芙蓉隧道的塗鴉是允許的,是塗鴉聖地,塗鴉是它吸引遊客前來最主要的看點;而筆山洞的塗鴉是不被允許的,是塗鴉禁地。
關於芙蓉隧道,它建於2005年,是為了連接廈大和廈大學生公寓而開鑿,全長大約1000米。芙蓉隧道最早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塗鴉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總之有點像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感覺,迅速成為廈大一道亮麗的風景。
對這個現象廈大的管理者沒有阻止,也沒有因勢利導把它變成宣傳什麼政策之類的陣地,他們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這種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讓它野蠻又不失創意自由生長,從而讓芙蓉隧道的塗鴉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名氣也越來越大,成為遊客來廈門都要進去一逛的地方。
鼓浪嶼的筆山洞出現塗鴉同樣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和芙蓉隧道不同的是,當筆山洞出現塗鴉時,鼓浪嶼的管理者採取的是堵,而不是疏或帶方向地引導。這可能跟最初筆山洞出現的塗鴉有一些不雅、粗俗的表達有關(見下圖)。
為了整治這種亂象,當年鼓浪嶼的管理者竟然想出一個現在來看很不科學的辦法:刷牆!用牆漆蓋掉所有的塗鴉,也當作粉刷兩側的牆壁,並在顯眼處貼在不要塗鴉的標語。
沒想到鼓浪嶼的管理者忽略了一個因素,隧道內的溼度極大,粉刷上去的牆漆沒幾天就可以受潮脫落,原來的塗鴉重新顯露出來不說,還讓筆山洞變得十分斑駁,有一種黴落的景象,非常讓人不堪直視。即便幾年過去了,現在依然可以在筆山洞看得到錯誤的處置方法留下的痕跡。
現在的筆山洞還是禁止塗鴉,不過還是塗鴉滿牆,儘管粗俗、不雅之類的少了,但經典的一個也沒有。
鼓浪嶼的管理者可以學學廈大芙蓉隧道成功的地方,沒有像廈大那樣既有藝術專長又自發的塗鴉創作人才,那就請一些文藝青年在筆山洞創作幾處有創意的塗鴉做引導,化堵為疏嘛。
很簡單的一個辦法,就可能會讓筆山洞成為遊客流連的地方,也許達不到芙蓉隧道那樣的高知名度,至少筆山洞不會像現在這樣單調又有礙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