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井優大尺度新片」,每一個喜歡追逐美好事物的有趣靈魂都很難拒絕這樣的電影。
作為一部噱頭十足的作品,《愛情人偶》只剩下噱頭。
觀看時我就比較疑惑,電影行業已經發展到今天,為什麼還會有「癌症、隱瞞、分手」這樣的陳芝麻爛梗,導演是怎麼挑選劇本的?
回過頭看了影片資料後豁然開朗,「改編自導演的同名小說」,大抵是寫成小說時的年代太過久遠了些。
影片講述的是以製作充氣娃娃為職業的哲雄和妻子園子的愛情故事。
從片子的故事安排來看導演的野心很大,一方面她想將哲雄製作充氣娃娃時精益求精,不斷創造出更真實更有彈性作品的匠人精神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又想向觀眾展現這對夫妻從相遇、相戀、生離到死別的悽苦愛情。
可惜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是職場的匠人精神沒講好,愛情方面也因缺少細節處的打磨而讓人毫無共鳴,極為乾巴。
礙於影片本身的成片質量,《愛情人偶》可供觀眾討論的地方很少,倒是片中的一些概念可以引申出來值得討論一番,借用克雷格·吉勒斯佩和瑞恩·高斯林07年合作的那部電影名就是——「充氣娃娃之戀」。
《愛情人偶》中哲雄的兩次職場高光都依賴於妻子,也就是蒼井優扮演的園子。
一次是初次相識時,哲雄對園子隱瞞真相,用她的胸做模具,推出「真胸建模」的情趣娃娃。
另一次是影片結尾園子癌症去世後,哲雄按照園子的樣子造了100個情趣娃娃,限量發售。
問了身邊的男性友人,如何看待哲雄這種將愛人做成情趣娃娃發售的做法,其中十之八九都對哲雄表達了嚴重的鄙夷,也許這就是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展現。
將愛人做成情趣娃娃,她在某種意義上就獲得了永生,可以一直陪伴自己。
影片中其他購買情趣娃娃的顧客,他們或是為了祭奠逝去的斯人,或是為了消解生活的孤獨寂寞,或是為了釋放原始的生理渴望。
與哲雄一樣,情趣娃娃於他們來說,是欲望的宣洩對象,更是朋友、是愛人、是對抗這個世界的情感寄託。
從這個角度去解釋,能看出導演是有著浪漫主義情懷的。
相比之下,是枝裕和在《空氣人偶》中同樣有關「充氣娃娃之戀」的表達就顯得有些慘烈。
是枝裕和的鏡頭下,充氣娃娃是不配有心的。
影片中活過來的空氣人偶,不止一次地發出感慨,「我是個空氣人偶,解決性慾的替代品。」
從充氣娃娃的視角出發看待這個世界,是導演的獨到之處亦是影片的亮點所在。
《空氣人偶》即溫柔又殘酷,溫柔之處在於裴鬥娜扮演的充氣娃娃活過來後對這個世界的所有好奇,像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女,整個世界都為她讓路。
殘酷之處則在於,在人類看來她終究只是一個充氣娃娃,期間主人的無微不至不過是對苦悶生活的調劑,沒有人會對她真正傾以熱情與愛,僅僅只是解決性慾的替代品,最終還是會淪為垃圾。
拍的是充氣娃娃,但其實觀眾都看得出,是枝裕和本質上還是在探討人性,透過充氣娃娃的真,來向觀眾展示人性的假。
是枝裕和式的殘酷,在塞爾維亞電影《人工性智能》上也有部分體現。
《人工性智能》裡給即將執行航天任務的太空人安排了一個女性機器人,他可以對她做任何事。
雖說一個是充氣娃娃,一個是人工智慧,但影片所要探討的問題本質是相同的,對於「非人類物種」,人類是否真的能動心,對其傾入情感?
漫長枯燥的太空生活,男主也不是柳下惠,扮演女性機器人的更是著名成人影星「白雪公主」斯託雅,所以故事的發展不難猜測。
起初男主和《空氣人偶》中充氣娃娃的主人一般,只是單純地把它當成發洩性慾的工具,姿勢狂放而自我,毫不憐香惜玉。哪怕對象已經不是死物,而是外表和人類無異的人工智慧,
後來日久生情,高度的人工智慧水平,讓男主猜測面前的機器人是否已經產生了自我情感?
這才逐步對其傾心,後來更是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她。
從《空氣人偶》到《人工性智能》,我們似乎能夠得到結論,「人機戀」的成功建立,依靠的是「非人類物種」必須產生和人一樣能夠獨立思考的自我意識。
斯派克·瓊斯的《她》便十分貼切地印證了以上觀點。
未來世界,人工智慧發達,情場失意的主人公西奧多買了最新科技的「作業系統」。
說白了,就是終極Siri,即擁有自主意識的Siri,西奧多選擇女聲後,她為自己取名薩曼莎。
交互過程中,西奧多發現薩曼莎和正常人無異,除了沒有實體。
不久,西奧多就無法自拔地愛上了薩曼莎,兩個人相戀了。
影片到這,就足以證明之前的觀點,「人機戀」其實是不存在的,所有感情的發生都建立在對方能產生和人一樣的自主意識,類似的還有郭在容的《我的機器人女友》等。
對於充氣娃娃,除非它能夠真的產生意識,否則哪怕和人有再多的交合,也不過是一個「人形成人用品」。
或許某些浪漫點的主,能夠將其當成情感寄託,但也僅僅是單方面的表達,不過當成一個樹洞,終究還是死物,難生真意。
到這,討論結束,下面對於電影《她》我覺得有必要多說兩句。
說句毫不誇張的話,斯派克·瓊斯的《她》就是此類型電影的巔峰,乃至全程不露面的斯嘉麗值得一個影后。
多的是電影講述人類是如何愛上非人類,但《她》卻獨闢蹊徑,向觀眾展現了兩方相戀之後的故事發展。
兩人度過甜蜜期後,矛盾來了。
在前妻看來,西奧多是個懦夫,「你現在連真實的情感都應付不來了。」
朋友提出兩家一起郊遊的想法,他惱羞成怒「她是個作業系統」。
······
等到西奧多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看法,終極矛盾出現了。
作為智能AI,和西奧多聊天的時候,薩曼莎同時還和八千多人一起聊天;
作為智能AI,和西奧多談戀愛的時候,薩曼莎同時還和六百多人談戀愛。
西奧多得知真相,懷疑人生的時候,薩曼莎還嫌他太自私了,她所給出的說辭是「如果你愛得更多,心的容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人機,終究有別。
充氣娃娃也好,機器人也罷,人工智慧也無所謂,面對非人類之愛,究竟該如何處之?
影片中艾奧多的好友,艾米·亞當斯扮演的艾米點醒西奧多的話可供參考:
「人生苦短,享受當下」。
在和薩曼莎相戀的過程中,西奧多是幸福的。
影片中有個細節,同事經常稱代寫信員西奧多的信寫的很棒,是文學作品。
一次次的稱讚中,西奧多終於忍受不了,因為他覺得這是在嘲諷他,也是大聲回道,「不過是署了他人名字的信罷了!」
薩曼莎默默記下了這一切,瞞著西奧多從他代寫過的上千封信中挑選出一些寄給出版社,最終西奧多的作品得到賞識,成功出版成書。
事後薩曼莎告訴西奧多真相,我甚至能從華金·菲尼克斯的表演中聽到西奧多內心興奮的聲音。
所以其實無論是怎樣的戀愛,我們只需跟著自己的感覺就好,無須太在乎他人的看法,畢竟人生苦短。
哪怕最終無果,歷經千帆之後,回過頭也能向旁人超有型地說道:
「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