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越是遇到困難,人就越容易發牢騷,甚至怨天尤人。只不過抱怨越多,這些牢騷和不滿兜兜轉轉又回疊加到自己身上。
這就會出現越牢騷越糟糕,而那些經常說「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的人,這是」毀掉「運氣的根源,從而導致越來越不順。
針對愛發牢騷和失敗的人,稻盛和夫指出如果想要一帆風順,無論面對好或壞情況時,都要學會感謝,只有多感謝別人,運氣才會越來越好。
01為什麼要學會感謝
稻盛和夫提出:樂於感謝,能消「惡業」。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某種災難降臨時,學會感謝的人就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業」,如果以怨恨去面對,很可能喚來新的災難,而面對災難時的心態的心態很重要。
「業」則起啟於佛教,意思是心中所思,會成為業,即為原因,而原因則造成了現實的「果」。
可以這樣理解:在遭遇災難時,充滿怨恨就會手忙腳亂,甚至產生痛苦與掙扎。但調整心態,愉快接受災難時,反而能消除災難。
比如說,假如你不小心受了傷,心想:感謝呀感謝,幸好只是小傷。
這樣想就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所以「倒黴事」就不算什麼事,而過去造的業也就消失殆盡。
所以稻盛和夫一直提倡:想要運氣好,就要時時刻刻學會感謝。
02樂於感謝的好處
感謝除了帶來「好業「外,還能讓自己具備勇氣和信心,也可以在積極和樂觀心態驅使下,會更容易成功。
因為我們作為社會人,不可能獨自生存,因為活著不僅要呼吸空氣,食用水和糧食。同理如果沒有家人和朋友,沒有一路同行的小夥伴和社會,個人也很難維持正常的生活。
也可以這麼說:我們能自由幸福生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要去感謝和感恩。
而謝謝這個詞,它的本意是「很難再次擁有」,也就意味著發生的事只是概率,而且帶著不可逆轉性。當我們想通這個道理後,感謝之心就會油然而生,也更容易對周圍人表示感謝。
稻盛和夫是這麼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在每一個正式的場合,他總是不由自主脫口的一句話說是「南曼,南曼,謝謝。」
南曼是南無無阿彌陀佛的方言發音,也正是稻盛和夫在近80年的時間內,不斷對人表示感謝,所以他的事業才越做越成功。
而他自己多次強調,他成功並不是因為才能,也不是因為天賦,僅僅是把對別人的感謝掛在嘴邊。
由此可見:對別人謙卑,也意味反省自己,可以時時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並用感謝之心對待,這樣就逐漸擁有了更美好的人生。
所以說學會感謝也是一種謙虛之心,正是有了謙虛,才能遠離災難,多為世人考慮,多為社會考慮,抱著著利他之心,才會擁有真正的好運。
03如何進行感謝
那麼我們想要擁有好運氣,該如何進行感謝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第一,真誠地表達謝意。當我們表達感謝時一定要真誠,而不能敷衍。如果只是敷衍式的感謝,比如說感謝了,多虧你了。這些並不具體,如果真心想要表達感謝,就要具體到某件事上,要言之有物,這才是真正的表達謝意;跟稻盛和夫學習更多好運氣和成功養成心法,點擊下列連結
第二,以美好心靈對待他人。感謝別人時,一定要抱著美好純粹的心靈,要帶著清澈的心靈去對待他人,全神貫注地投身於感謝的表達之中。
第三,以善意的動機去感謝。我們感謝別人,不能說冷嘲熱諷的話,比如說:真謝謝你了,你真厲害呀,我們真的比不了。
這些感謝就沒有帶著善意的動機,而是有一些「酸溜溜」的感覺,這樣的感謝就讓對方產生不舒服的感觸。
所以說,當我們真的想去感謝一個人時,就要少說多做,先為想要感謝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是利他的行為,不管事情再小,都會得到對方的回應。
在這種行為下,就能朝著最美好、最單純的人際關係邁進,自然也會獲得成功,所以不要再發牢騷了,也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說自己太倒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稻盛和夫那樣逐漸擁有好運,並逐漸走向成功。
今日話題:生活中你是如何感謝別人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