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
流感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一起來了解
(一)致病源是不一樣的。
流行性感冒其實不是一個普通的感冒,是呼吸道傳染病,是由於流感病毒所導致的,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當前咱們國家把流行性感冒定為丙類傳染病,但是按照乙類傳染病管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傳染病,而且是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的,目前我們確定為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
(二)發病時間是不一致的。
流感雖然也是全年都可以發病,但是高發季節主要是冬春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在2019年底冬季新近發病的疾病。
(三)兩者的症狀不一樣。
流感患者一般發病會比較急,症狀比較重,症狀為高熱、咳嗽、咽痛。大多會出現發熱的症狀,而且體溫可以上升到39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全身酸痛,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相對較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症狀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以及身體不適,但是隨著病程的發展,不僅會出現發熱、咳嗽的症狀,而且還會出現乏力的症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約50%的患者多在3~5天後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現凝血功能障礙。一周後病程會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器官損害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死亡。
(四)兩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人群不一樣。
對於流感來說,雖然是全人群易感,但是有一些危重症流感是有高危人群的,比如小於5歲的兒童,尤其是小於2歲的兒童,大於等於65歲,超過65歲的老年人,肥胖的人,孕婦,有免疫抑制的病人,還有一些有慢性基礎病的病人,這些都是屬於流感的高危人群,而且流感可以引起全身各個系統的併發症,而且流感可以致死,致死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嚴重的併發症。
至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是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是以下四類人群:一是老年群體。關注現在的「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年齡分布」,「老年人群」的佔據比例是最大的,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皆屬於「年齡分布中的最大份額」。相對而言,老年人群的機體能力處於下降階段,臟器能力和免疫能力皆低於年輕人,所以他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擊敗」,患病風險自然會更高。二是「人流密集場所」的人群。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說,其傳染方式更多是「飛沫」傳染,因此,人多的地方,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自然就會更高。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甘於寂寞」,總是習慣到人多的地方停留、玩耍,有些人也可能是由於工作的特殊原因,然而在封閉、空氣不流暢且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容易發生「病毒傳染」的情況,人多,病毒就多;空間小,病毒單位空間內的數量就多,這樣一來傳染的風險自然就會增高。三是本身存在「某些基礎疾病」的人群。通過官媒的數據報導,發現在公示的「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屬於本身存在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等問題的患者;存在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也屬於「新冠易感人群」,需要重點關注。四是生活習慣不好、自身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平常的生活中不喜歡運動鍛鍊,平日裡長期久坐、吸菸、飲酒;很容易就會被旁邊的人傳染感冒,說明「抵抗力相對較低」,這類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類人群需要調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模式,多鍛鍊,吃動睡平衡安排,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除此之外,像小朋友、孕婦以及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也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些人更需要在生活中「重點防控」,避免被疫情侵襲。
轉發出去
告訴家人朋友吧!
責任編輯:李海燕
本期審稿:石 磊
值班總編:曾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