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梅花谷、梅花鹿「三寶」集聚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申遺成功17周年之際,鐘山風景區打造的新景點——明孝陵「長生鹿苑」正式迎賓,重現明代鐘山著名的「深林見鹿蹤」歷史景觀。
新打造的「長生鹿苑」,位於明孝陵梅花谷「臺想昭明」景點東側,燕雀湖北岸,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鹿苑南側與明陵路只有數米的湖水相隔,梅花鹿在湖畔休憩,穿行於岸邊的梅花、水杉等林木之中。「長生鹿苑」重現了明孝陵在明代「銀牌鹿往來林中」「深林見鹿蹤」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景觀,遊客也可以在這裡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明孝陵養鹿由來已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祖先就開始圍欄養鹿。《詩經·大雅·靈臺》云:「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通過記述周文王修建靈臺並遊賞其上,說明賢明君主居住之地育養有靈之物。此後皇家歷代有養鹿之風。
明太祖朱元璋建造明孝陵時,也在孝陵陵區內養了上千頭鹿,鹿的脖子上掛有銀牌,上面寫著 「長生」字樣,所以後人稱孝陵鹿為「長生鹿」。明末朱國祚在《恭謁孝陵同葉進卿賦》中,寫到「馴鹿銀牌寸有三」。並自註:「鐘山鹿千百為群,有懸銀牌者,高皇帝時所畜,牌約三寸」。「長生鹿」在明孝陵蕃息300多年,跨越明清兩代,清代康熙帝謁陵時,仍然有鹿穿梭於林間。上世紀70年代,明孝陵曾恢復養殖梅花鹿,努力恢復鐘山「梅花鹿」文化,可惜並未延續下來。
鐘山風景區決定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恢復明孝陵的鹿苑,不僅延續了鐘山歷史文脈,也提升了景區休閒互動功能,更為南京的梅花文化添光增色。
接下來,景區還將圍繞明孝陵「長生鹿」,進一步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及文化體驗活動。比如通過文化講座、現場體驗,增強孩子們的生態保護意識;開展以動物保護主題的夏令營、冬令營等。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