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校長 宋希雲
記者:漫步於青島農業大學的校園,處處可以感受到綻放的青春活力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宋校長,您好!感謝您接受訪問,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學校吧。
宋希云:主持人好!各位考生、家長,大家好!青島農業大學是山東省政府舉辦的公立多科性大學,是教育部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單位。學校位於國際旅遊勝地、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青島,所在城陽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交通發達,是青島市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區域環境。
學校前身萊陽農學院創建於1951年,學校佔地3616畝,校舍面積110多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達2.89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217.96萬冊,電子圖書248.63萬種。
學校現有1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7個本科專業,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八大學科;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研發培訓機構8個;有省級重點學科8個,品牌專業21個,研發培訓機構17個;有國際合作研發機構5個,國外合作高校及科研機構66個。
學校在職教職工1900人,有高級職稱655人,博士學位523人,博士生導師24人,雙聘院士、「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等高層次人才83人。近十年引進教師畢業於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達9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9000餘人。
學校先後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仿生農藥,培育了我國首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6次創造了作物高產栽培全國紀錄,為國民解決溫飽和提高生活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學校各學科辦學實力全面增強,不斷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年度科研經費連續4年突破1億元。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科技成果轉讓實際收入排名中,學校列全國第34位,山東省第一位。
十年來,學校本科生英語四級一次通過率一直保持比全國高校平均高出20餘個百分點,應屆本科生曾創造了總體40.8%考取研究生的佳績,並保持比全國普通高校平均高10餘個百分點。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不斷取得驕人成績,在全國和國際數學建模、智慧機器人、電子設計、物聯網設計、環保科技、網絡創新、各類語言寫作、演講及各類團體項目競賽中均取得一等獎及以上獎項,近五年在國家和國際級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獎勵達104項。自山東省人社廳公布就業率排名9年來,學校本科生正式就業率一直排在省屬高校前列,近兩年已高達91%以上,其中在青島市及周邊沿海城市就業的學生達70%以上。大批優秀畢業生在各條戰線做出了非凡業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及全國「雙百」人物、「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記者:請介紹一下咱們學校2015年的招生情況。
宋希云:青島農業大學在山東省內招生類別全、專業多、數量大,考生選擇空間更大。2015年共有77個本科專業、2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29個省(市、區)計劃招生6960人。其中省內本科一批(藝術文理)、本科二批(普通文理、校企合作辦學文理、春季高考)招生共計5880人,專科批(中外合作辦學文理)招生200人。
新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執行省內專業統考成績,安排在省內本科一批藝術文理錄取;新增動物藥學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智能製造與工業信息化方向)、風景園林專業(虛擬實境技術設計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移動互聯方向)3個校企合作辦學專業方向,全部安排省內本科二批理科錄取。
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計劃300人,分布在工程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植物保護等7個專業。
記者:錄取原則方面有沒有新變化?
宋希云:為更好適應平行志願錄取和教育部新的「轉專業」政策,自今年起停止「大類招生」方式和「分數優先」錄取原則,所有專業類別均按「專業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這一原則的實施將在不增加考生報考風險和不降低學校錄取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考生專業志願滿足率。
記者:作為一所各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的學科和專業設置上越來越全面,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學科的農業院校。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咱們學校中最具特色的學科專業有哪些呢?
宋希云: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我校專業已經涵蓋了上述8個大學科,其中農學、園藝園林、動物、動植物保護及生物類相關專業特色優勢突出,而化學、食品、海洋、機械、傳媒、藝術及合作經濟等專業領域發展迅猛,大批研究項目處於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較強的學科優勢,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如,傳媒學院師生拍攝的動畫片《嶗山傳奇系列》、《西廂記》、《三岔口》等獲得「泰山文藝獎」、「金鷹獎」、「美猴獎」等多項大獎,原創3D動畫電影《C9回家》也快要在院線與大家見面。藝術學院師生在全國美展等重大展覽中不斷獲得獎勵,在「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插圖藝術作品展」評獎中5件作品獲最高獎「優秀作品獎」,8件作品入選作品展,獲獎總數與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並列全國第一。
記者:現在,校企合作辦學招生項目已越來越為社會關注和認可。請您詳細介紹一下學校的校企合作辦學招生項目。
宋希云:我校是全省最早成功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高校,也是招生專業和招生數量最大的學校。今年有7個本科專業,文理科招生計劃850人。該招生項目有如下特點:
國家統招計劃。我校在本科二批單獨設置院校代碼招生。
辦學成本高,經費投入大。該專業方向是根據市場需求對現有教學體系進行較大幅度改造和嫁接;校內師資配備、設施配備及企業優質資源利用等比一般本科專業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學費標準高於一般本科專業,但低於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和獨立學院、民辦院校專業。
專業人才短缺,享受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相關專業科技含量高,應用性強,國際市場發展迅速,而我國起步相對較晚,當前亟需相關高端專業人才。因此,該辦學項目得到了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政策、經費的大力支持。
學習針對性更強,就業前景更好。對準市場拓專業,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對準行業促就業,學生就業前可在企業頂崗實訓,由一線工程師現場指導,畢業生就業優勢更為突出。目前,畢業生就業呈供不應求的市場形勢。
記者:現在大家更多地關注轉專業的問題,青島農業大學在這方面有什麼要求和限制嗎?
宋希云:學校在招生錄取時首先尊重考生志願,對未滿足志願的考生也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結構和志願情況,盡力安排課程相近的專業。今年「專業志願優先」錄取原則的實施,也將在不增加考生報考風險和不降低學校錄取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考生專業志願滿足率。希望考生報考前多了解學校各專業的特點及往年的錄取情況,根據自身特長、愛好及分數等條件量力選擇專業。
針對教育部相關規定,學校出臺了「轉專業」的規定。滿足下麵條件的學生可以提出轉專業申請:一是普通本專科在籍學生,且在校就讀一學期以上;二是已修平均課程績點大於2.0分;三是身體條件符合轉入專業條件;四是在校期間無違紀記錄。如果課業成績在同級同專業5%以內的且符合以上條件的可自由選擇專業,不受轉入學院計劃限制。
另外,學校實行的「雙學位」「雙專業」修讀制度也為學生提供了選擇專業的機會。
記者:家長和學生們都廣泛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就業方面了,請您介紹一下咱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宋希云: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在省內率先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創業基礎》納入必修課,並根據學生需求有針對性開展豐富多彩的就業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建有全省高校活動規模最大的室內就業市場,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學校設立省高校畢業生綜合類就業市場,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學校設立中國青島人力資源市場分市場,每年舉辦不同規模的就業招聘活動200多場,為學生在校內與用人單位就業對接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前面已介紹,自山東省人社廳公布就業率排名9年來,學校本科生正式就業率一直排在省屬高校前列,近兩年已高達91%以上,其中在青島市及周邊沿海城市就業的學生達70%以上。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獎助學政策。
宋希云:學校設立各類獎學金,如國家獎學金8000元/人年、省政府獎學金6000元/人年、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人年,以及學校不同等級的優秀學生獎學金、不同類別單項獎學金、畢業生服務西部獎學金及各類社會獎、助學金等。此外,設立了新生獎學金,在山東省文史和理工類本科二批第一志願被錄取,成績超過本科一批線50分的考生,入學經複查合格後可獲得獎勵10000元。設立優質生源基地新生獎學金,專門獎勵本科第一志願被錄取的優質生源基地高分學生。
在濟困助學方面,學校主要通過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獎、助學金、困難補助、黨支部扶持以及社會助學等形式幫扶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和就業。
記者:再次感謝您接受訪問,和廣大考生分享青島農業大學的資訊。在這裡,也祝願廣大考生心想事成!
宋希云:藉此機會,感謝各界友人多年來對青島農業大學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們真誠歡迎廣大優秀考生如願加入青島農大,共圓成才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