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報導,42個政治團體未轉換為政黨遭蔡當局廢止立案。「救國團」臺中市團委會主任委員吳桂森向中評社表示,蔡當局片面斷定42個團體為「政治團體」以行政權力介入,並強制社團轉型為政黨甚至解散,顯有「違憲」之虞。且這42個團體的立場主張多數與民進黨相左,蔡當局下重手無非是為斬除異己,為綠營一黨獨大布局。 由蔣宋美齡於1950年成立的「婦聯會」遭蔡當局認定為國民黨附隨組織,屬於政治團體,「內政部」要求依「政黨法」修正組織章程轉為政黨,但「婦聯會」未在4月27日期限內完成轉型,被「內政部」強制解散,「婦聯會」旗下財產達新臺幣388億元被凍結清算。除了婦聯會,另有「中國全民民主統一會」、「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中華統一策進會」、「全球孫中山同盟總會」等共42個團體也遭解散。 針對蔡當局大舉清算人民團體的動機,吳桂森分析,蔡當局清算「婦聯會」,就如同2018年凍結「救國團」的資產,都是衝著國民黨而來,可說是藉「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追殺之實,而蔡當局寧願「違憲」,甚至招來「迫害結社自由」的罵名,最主要有內、外部因素考量。 對外剷除異己,吳桂森指出,蔡當局在首屆任期第一年就將「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完成立法,並成立專責單位「黨產會」追討藍營黨產,立即讓藍營失去經費資源。後續並不斷針對過去曾與國民黨有關聯的人民團體進行清算,顯然是透過行政大權消滅所有可能的政治威脅。 蔡當局第二任加強力道,更是為了確保民進黨可以一黨獨大,為往後政權發展鋪路,尤其在「黨產會」運作上軌道、「立法院」獲得執政優勢的情況下,相關手段更可以得心應手,讓民進黨持續走向獨大之路。 對內則有穩定的效果,吳桂森表示,以42個受「內政部」清算解散的團體性質來看,多數主張都與民進黨立場相左,其中不乏有統派立場團體,近日「獨派」推動「制憲公投」,蔡面對內部壓力,加上520正式就職將到來,這時清算立場相左的人民團體,動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