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魔都,晴。
早上9:18,可能是周日的原因,自然博物館裡遊客還不是很多。btw,今天推文的所有照片都是未經修圖的原片,還請各位看官多多見諒。
當日,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攝影志願者的魔都行者要當班拍攝——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的活動現場。
※科普小貼士
在上海市教委項目支持下,上海科技館及其分館自然博物館啟動了 「利用場館資源提升科技教師和學生能力的 『館校合作』 項目」,設計規劃了 「館本課程」、「博老師研習會」、「校本課程」、「青少年科學詮釋者」、「實習研究員」 和 「一卡通」 六個子項目。自然博物館與全市百餘所中小學籤訂館校合作共建協議,共同 「開發一批博物館課程、培訓一批科技創新教師、培養一群創新型學生」,積極探索出一條博物館教育的新路。
「館校合作」 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學生!「實習研究員」 項目主要依託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科研和藏品資源,面向市區兩級科學研究院招募小研究員,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人員、展覽教育方面的業務骨幹等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微課題研究。學生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標本製作與修復、展品研發及維護保養、科普教育項目策劃及研究。其中標本製作、植物生理學、城市生態、觀眾調查、環境研究和礦物整理成為比較熱門的研究課題。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我的自然實驗秀」,對於這個 「館校合作」 項目魔都行者並不陌生, 因為8月18日有幸在自博館現場拍攝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我的自然實驗秀,隨拍-1,-2,-3,-4,-5,-6 並見證了小同學們的精彩展示。
9:21 參加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上午場活動的同學們入場並開始準備各自的展示道具。
9:40 遊客漸漸多了起來,同學們開始了各自的科學詮釋。
之前拍攝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我的自然實驗秀」 比賽的時候,這些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在科學詮釋的時候主要是面對三位專業評委,這次她們的聽眾則是普通的市民和遊客,而且還有老有少,如何能讓大家都聽懂自己想要詮釋的科學知識點,對這些佩戴紅領巾的小同學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實習研究員」 基本都是初中生,對於她們來說,如何能將 「曲高和寡」 的科學原理通俗易懂地解釋給普通人並讓大家都能明白,同樣也是擺在她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好在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都是有備而來,或實驗,或展板,或多媒體,盡其所能進行科學詮釋。
畫配音,「小妹妹,聽明白了嗎?」
自博館的帶隊老師們一直在現場留心觀察同學們的現場表現並對同學們的臨場表現進行點評,同時還會提出改善建議。同學們也都會虛心接受並在接下來的科學詮釋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能夠讓觀眾停下腳步,能夠讓觀眾聆聽講解,能夠讓觀眾滿(zeng)意(zhang)而(jian)去(wen),對於 「實習研究員」 來說這是最幸福的事情。
11:46 上午場的活動圓滿結束。
13:30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下午場的活動開始了。當日恰逢2018年旅遊節期間(9月15日—9月21日)自博館門票半價,下午的遊客明顯比上午多了不少。
同上午場一樣,下午場的同學們也都有備而來並且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科學詮釋之中。
對於同學們的精彩詮釋,遊客們也都能在認真聆聽之後報以真誠的感謝。
畫配音,「不能驕傲,還要繼續努力!」
潛葉蟲(leaf miner ),指許多在葉片的上下表皮間生活並蠶食葉肉的昆蟲幼蟲,如毛蟲 (鱗翅目〔Lepidoptera〕)、葉蜂幼蟲(膜翅目〔Hymenoptera〕)、甲蟲的幼蟲(鞘翅目〔Coleoptera〕) 以及雙翅目(Diptera)的蛆。多數鑽成的穴道痕跡或細而彎呈淡白色,或寬闊成斑狀,呈淡白色或淡褐色。
這位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在現場帶來了許多樹葉並準備了微型電子顯微鏡讓遊客尋覓潛葉蟲。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觀眾找到了一條潛葉蟲的活體。
這位帶著紅領巾的同學是預初的學生也是這批 「實習研究員」 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別看他年齡稍小但是 「初生牛犢不怕虎」,能讓比自己歲數大的觀眾 「俯首帖耳」 也是讓人服氣的!
15:45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之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 與 「實習研究員」 成果展示的活動圓滿結束。
THE END
魔都行者
魔都中一個普普通通的攝影愛好者
請關注魔都行者
請和我一起在魔都遊走
往期公眾號中有關自然博物館的相關連結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恐龍季主題活動 之 「少年嘉年華」 暨《恐龍不好玩》新書發布會,側記
【綠螺講堂第127期】2018自然百寶箱頒獎暨「我與動物的故事」演講會,側記
【綠螺講堂第125期】跟著BBC野生動物攝影師走進非洲,側記
2018 「誰是王牌詮釋者」 決賽,側記( 上 ,中 ,下 )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 「館校合作」 青少年科學詮釋者——我的自然實驗秀,隨拍-1,-2,-3,-4,-5,-6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隨拍-1,-2,-3,-4
【綠螺講堂112期】智能機械:生物腦與人工智慧 ,側記
博物館之夜 暨 2018上海自然博物館「恐龍季」開幕式,側記( 上 , 下 )
自然博物館裡的你我他 -1,-2,-3,-4,-5,-6,-7,-8,-9,-10
往期公眾號中有關科普的相關連結
暗訪夜精靈 之 2018上海植物園夜間自然觀察活動,側記( 上,中,下 )
2018「誰是王牌詮釋者」,側記( 上 ,下 )
第六屆上海荷花睡蓮展攝影志願者第三次上崗,隨拍 之 東巴文化
2018 「精靈之約 暗訪夜精靈」 上海植物園大型公益科普活動啟動儀式 暨 「精靈之約 暗訪夜精靈」十周年慶,側記
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側記-1,-2,-3,-4
第35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音樂劇發展論壇,側記
「我們是天上的星星」公益分享會 ,側記
2018春滿上植,之,辨賞春日薔薇粉
第五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側記 -1,-2,-3,-4
園藝分享會│韓國設計師Jongbo Kim分享和導賞花園設計,側記
「靚麗上植」 第二屆上海國際插花藝術季花道表演,側記
2018上海(國際)花展園藝論壇,側記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月劇院開放日( 上,中,下 )
2018上海自然教育論壇,現場記錄 -1,-2,-3,-4,-5,-6
來啊,與花草一起爭風吃「酢」( 上 ,下 )
2018元旦,聽「酢漿草」說酢漿草的故事 ( 上 ,下 )
「海上暢談 · 匯講壇」 之「文明,城市精神的底色」-1,-2,-3,-4
關於「西區故事」的故事 ( 上,下 )
上海動物園科普小推車社會志願者群像( 上,下 )
上海動物園科普小推車志願者群像,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
昆蟲與節氣——聆聽「酢漿草」講述「假的」昆蟲講座
2017上海動物園第五屆蝴蝶展,隨拍( 上,下 )
PSA霹靂5周年,隨拍
園藝大講堂 之「2+2生日趴」( 上,中,下 )
炎炎夏日,上海動物園裡的TA們( 上,中,下 )
暗訪夜精靈 之 2017上海植物園夜間自然觀察活動側記( 上,下 )
2017動物奇妙夜 之 上海動物園夜遊活動初探( 上,下 )
夜探社區小花園,暗訪城市夜精靈
土山灣博物館,遊記
徐匯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更新實踐展,側記
閱讀名人故居 之 宋慶齡故居
閱讀名人故居 之 巴金故居
閱讀名人故居 之 柯靈故居
閱讀名人故居 之 張樂平故居
閱讀名人故居 之 大家·對話
世博會博物館,遊記( 上,中,下 )
國際博物館日 之 震旦博物館見聞( 上,下)
國際博物館日 之 餘德耀美術館見聞( 上,下)
國際博物館日 之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見聞( 上,下)
園藝大講堂之「爬來爬趣」龜類知識講座,側記
「匯講壇 · 海上暢談」,現場聆聽
2017上海(國際)花展之"兜 · 很美——兜蘭展",側記
2017上海(國際)花展盆景主題展,「盆景與生活」專題展,側記
星星的孩子,生而為人
上海國際科技藝術展演活動(複賽),側記
鬧元宵 之 第十一屆海上年俗風情展
鬧元宵 之 春生百戲
鬧元宵 之 明清昏禮展示
德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