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發布的一則「女生安全攻略」引起網友關注。在廣西大學官網點擊校園文化「雨無聲」欄目查詢可見,「女性安全攻略」發表時間為8月1日,標題為【2020迎新專題】安全教育——女生安全攻略(以下簡稱「女生安全攻略」)。「女生安全攻略」分為九個部分,分別對著裝、住宿、出行、乘車、兼職、生人、圈套、遇險、侵害九種情況提出總計50條建議。
其中第一段最引人注目:女生要注意自己的著裝,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產生誘惑;某些時候不要穿不宜行動的高跟鞋;不要露財露富…
這篇安全攻略裡面略帶爭議的內容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有人認為,穿衣是個人自由,不應受到別人的幹涉。
有人說,穿吊帶根本不算暴露,應該改變落後的想法。
有人認為,為什麼不去教訓那些猥瑣的男生,而要對女生的穿著指手畫腳。
不論爭議如何,這份安全攻略起碼暴露了兩個問題:
1·認為性侵犯的原罪在於女性著裝
2·充滿濃鬱爹味的性別刻板印象
大學校園作為多種文化融合的地方,出現這種論調便具備了更多的話題性。而「防止產生誘惑」的說法,實在不夠嚴謹,完全改變了女性被侵害過程中的因果關係,我們可以把這種說法理解為「因為女性穿著打扮的誘惑,造成了一個侵害事件的發生」!
很顯然,這種說法不會被認可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有人會認為,性侵犯都和一個女孩穿了什麼衣服、喝了多少酒、有過幾任男友有關係,更可怕的是支持這種想法的人還不在少數!
這讓惜惜想起了2018年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那場直指性侵名為《What were you wearing?》的展覽,我們來看看那些女性被性侵時穿著的衣服:性感?T恤、襯衫、長褲、裙子、睡衣、運動服……
「在大街上的任何一個女孩,都可能穿成這樣。」主辦方負責人Ms Kennes表示。
2016年時,華盛頓郵報就曾對性侵犯們的供詞進行過調查,由此發現他們在選擇性侵目標時往往更注意其行為舉止,會通過表情和走路姿勢等尋找那種表面看起來沒氣場且不自信的女性們,因為她們看起來更容易屈服,至於被害者當時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多數性侵犯們表示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羅傑威廉士大學也曾經過長時間調查,得出一項驚人的數據:一生中,每 4 個女孩就有 1 個,不同程度的遭遇過性騷擾和性侵犯。
因此將性侵犯的原罪歸咎於女性穿著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即使廣西大學打著保護女同學的旗號發起這種攻略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其實這份攻略不僅冒犯到女生,同時也冒犯到在校的男同學。似乎在校方看來,男性都是經不起誘惑的動物,一旦女性衣著暴露,男性便會如餓狼看見肉一般撲上去。
如果擔心女性產生誘惑,為何不同時發布一份關於男性如何禁止誘惑的攻略呢?
如果「露肩、露腰、露背」的衣服屬於不當穿著?為什麼男生這樣穿不是誘惑呢?男生球場光膀子怎麼就不是色誘女性呢?
說到底還是覺得,男生問題不大。
現在部分男性群體,因為受到傳統思想影響,更偏向於「男人主導地位」的傳統觀念,就是俗稱的「大男子主義」。
很明顯,制定這份攻略的人具有很強烈的大男子主義思想,把女性當做審美客體對待,男生怎麼穿並不影響校園安全,女生就不行。
惜惜不想挑起男女對立的無聊爭辯,但就這份攻略往下說,如果認為穿著暴露會引起男性犯罪,那麼麻煩校方一視同仁,也制定一份男性自律攻略,以防止面對「誘惑」時保證潔身自好。
廣西大學這份攻略,詳細地從女生著裝寫到事情發生之後如何自救,這些舉措是完全值得提倡的,是不是也像極了長輩苦口婆心地對晚輩悉心教誨,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
然而,雖說該案全攻略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措辭實在不妥,這完全就是要求女性接受限制式的自我保護規則。
如果對性侵犯的制裁僅僅停留在提醒女性保護自己的層面上,犯罪的根源問題將永遠無法得到改善。
所以,廣西大學是否對學生有進行相關普法教育與性教育?在擔心女生安全的時候,是否加強學校裡相關的安保措施?這些遠比提醒女生穿著來得更加有效。
穿衣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惜惜提醒大家儘量隨身攜帶警報器,手機設置緊急聯繫人,要和父母或朋友報備行蹤,採取多種方法來降低危險的發生,但不必把自己裝進殼子裡,更不必在穿衣風格上受到局限。
畢竟,倘若女性真的能通過改變著裝,來徹底杜絕性侵發生,那麼我們每個人出門套麻袋就可以了。
來惜情感傾訴平臺
在當代社會,女性比男性承受更多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
多數女生的壓力來自於婚姻、戀愛、家庭、交友、職場。
女性更渴望傾訴,得到陪伴,疏解煩惱。
來惜,暖心的女性情感傾訴平臺,擁有眾多匿名傾聽者和專業心理學人士,為您提供暖心、專屬、即時、匿名的傾訴陪伴服務,幫助更多女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