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帝尊重的孝莊皇太后,真的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嗎?

2020-12-12 闡史官曉悅

相信在大多數熟悉清代歷史的朋友心目中,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皇太后是一位傳奇女子。她的傳奇之處,不僅僅在於她一生輔佐的三位皇帝(皇太極、順治帝和康熙帝),是清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皇帝,本人也為清朝的政治統治與社會安定做出過巨大貢獻,更是因為很多民間傳奇故事,都與這位奇女子息息相關,特別是傳說中她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這兩件軼事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這兩件事情在歷史上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嗎?

一、孝莊有勸降洪承疇的條件嗎?

傳聞,洪承疇被清軍俘虜後,一開始也是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來著,甚至以絕食來表達自己一心求死,報效朝廷的決心,而皇太極又極想勸降他為己所用,於是就對洪承疇施展美人計,讓當時還是自己側妃的孝莊,用自己的美貌去誘惑洪承疇,洪承疇英雄難過美人關,拜倒在孝莊的石榴裙下,投降了滿清。

如果這個故事情節真的成立,那麼皇太極這個皇帝當得可真窩囊,偌大一個滿清,想搞美人計,竟然連個像樣的女子都找不出來,還非得讓皇妃獻身,這似乎也太不合邏輯了吧?好,就算必須孝莊出馬不可,她就真的可以勸說洪承疇投降了嗎?

咱先說甭管用什麼計,既然是勸降,那重點在一個「勸」,得說話交流才能達到目的,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洪承疇是漢人,孝莊是蒙古人,孝莊的老公皇太極是滿族人,想來孝莊的蒙語和滿語應該是不錯的。

也就是說孝莊與洪承疇能說得上話的條件是:孝莊會說漢語,或者洪承疇能講滿語或蒙古語。但在漢人眼中,滿、蒙皆是蠻夷,洪承疇一個明朝大員,怎麼可能學習蠻夷的語言?絕對不可能,看來溝通這事洪承疇是指望不上了。

那孝莊呢?據一些史料記載,孝莊即便到了順治朝都是「甚厭漢語」的。估計那時因為政務的關係,孝莊需要與漢臣交流,但是孝莊對說漢語很不在行,而學起來也比較費勁,所以說因為漢語不好,還對孝莊的日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孝莊不喜歡漢語,更不愛說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順治時期,因為朝臣的關係,孝莊應該是刻意學習過漢文的,只是學得不好。那麼在洪承疇被俘的時候,孝莊應該是壓根兒不會講漢話的。

這麼看來你就是把孝莊和洪承疇愣安排在一起,他們怎麼解決交流問題呢?安排翻譯嗎,見過施展美人計還得安排個負責「偷窺」的?這麼看來,孝莊根本也就不具備勸降洪承疇的條件,這個傳聞純屬杜撰。洪承疇降清,也是他權衡自身利益得失後作出的決定,與孝莊沒有關係。

二、孝莊真的下嫁多爾袞了嗎?

既然孝莊勸降洪承疇的說法不靠譜,那麼孝莊真的曾經下嫁多爾袞了嗎?這可以說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百年謎案。不過筆者覺得孝莊下嫁是非常有可能的。理由是這樣的:

1、順治初登皇位時,曾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時加封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又被尊為「皇父攝政王」,這種身份的層層遞進,應該是與孝莊的關係密不可分的。

畢竟攝政王已經代表了對多爾袞政治權力的肯定,叔父或皇叔父也已經表達了多爾袞與皇帝的血緣關係,如果孝莊與多爾袞的關係在婚姻上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個「皇父」真的不可以隨便叫。

有人會說,那前朝不是有過劉禪管諸葛亮叫「相父」,嬴政管呂不韋叫「仲父」的先例嗎?請注意,劉禪和嬴政這樣稱呼,只是表達了對諸葛亮和呂不韋的尊重之情,並沒有認同他們之間有親緣關係,劉禪雖然覺得諸葛亮好像自己的父親一樣,但他的身份也只是「相」,只是將宰相視為自己的父親,並非真正的父親,且並沒有亂了君臣關係。

《釋名》中載:

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按照這個解釋,嬴政把呂不韋叫做「仲父」,也就是叫了他一聲「二叔」,充其量也就是認了個「乾爹」。但順治尊多爾袞為「皇父」,那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看來,那個時候,多爾袞的「繼父」身份,是被順治皇帝認可了的。

2、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先是將多爾袞追封為「清成宗」,在將「子承父業」視為正統法定繼承的封建朝代,其中隱約有一種「正名」味道。然而兩個月後,順治就對多爾袞進行了清算,並頒布詔書公示其罪狀,其中有一條便是:「親到皇宮內院」,也基本上等於承認了多爾袞與孝莊的「事實婚姻」。

至於為何找不到直接的證據可以作證多爾袞與孝莊的婚姻,有一種說法是:孝莊與多爾袞的大婚詔書原本是保留在清史檔案中的,紀曉嵐在整理皇家檔案的時候,還曾經看到過。不過那時滿清皇帝早已接受了漢族的倫理秩序,將「弟娶寡嫂」這類滿族傳統視為不論不恥的行為,在紀曉嵐的強烈建議下,乾隆下令銷毀了這些檔案,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懸案」。

3、孝莊在去世前,曾經跟康熙說得非常明白,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而是希望能安葬在自己兒子順治的旁邊。孝莊當時給出的理由是:顧慮皇太極已經下葬太久,不便驚動。

但清朝祖訓規定,皇后去世後,是必須與丈夫合葬的,所以孝莊的這個要求,可給康熙出了個難題,既不想違背祖訓,也不願違拗祖母的遺願,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所以孝莊的梓宮停放了幾十年,始終沒有安葬,直到雍正三年才修建昭西陵,孝莊才得以入土為安。

按說孝莊是個通達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違背祖制的不妥,以及會讓孫子為難的後果,但老太太依然堅持己見,可見那時的孝莊一來對皇太極已無感情可言,二來心結未解,否則是不會做出這樣違背常理的選擇的,而這個心結,很可能就是與多爾袞這段糾纏不清的姻緣。

三、孝莊為何要下嫁多爾袞?

關於孝莊下嫁多爾袞的原因,也流傳著兩個說法,一個是孝莊與多爾袞青梅竹馬說,另一個是爭奪皇位說。

1、孝莊與多爾袞是否是青梅竹馬的戀人?

1613年孝莊出生在達爾罕親王府,屬於今天內蒙古通遼市,父親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的首領宰桑,孝莊13歲嫁給皇太極為妃,在這之前一直生活在科爾沁大草原。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1612年生於赫圖阿拉,位於今天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1625年,也就是多爾袞13歲時,努爾哈赤將後金國都遷至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也就是說多爾袞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分別是在今天的撫順和瀋陽度過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從通遼出發,不論到撫順還是瀋陽都有差不多300多公裡的距離,就這距離,年少的孝莊和多爾袞能成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戀人?別逗了,根本沒有那個條件。

即便是孝莊成為皇太極的後宮之後,也沒有多少與多爾袞接觸的機會,因為那時候的多爾袞已經開始跟隨父親徵戰四方了。去父親的後宮挑逗小姐姐?他才沒那個功夫,也沒那個膽子。

所以喜歡圍觀浪漫愛情故事的朋友們還是散了吧,這種孝莊與多爾袞從小一起長大的故事情節純屬杜撰,青梅竹馬說不攻自破。

2、成為政治同盟是非常靠譜的事情

由於皇太極去世時,並沒有確立繼承人,所以誰來繼承大統,便成了一個緊迫而嚴峻的問題。那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多爾袞都是皇位的有利競爭者。兩人年紀相仿,論戰功,豪格並不輸於多爾袞,而且是皇長子,按「子承父業」的規則,順理成章應當是繼承人,所以當時朝野中豪格的支持者非常多,在皇位的競爭中,豪格似乎處於上風。

豪格雖勇,但政治水平和城府卻遠不及多爾袞,在兩下僵持不下的時候,多爾袞覺得憑自己皇弟的身份繼承帝位,怕有「名不正言不順」的嫌疑,很難保證在競爭中獲勝,不如轉而輔佐一名幼帝登基,自己做掌握實權的攝政王,恐怕在這場鬥爭中會更有獲勝的把握。

此時的孝莊,也希望自己六歲的兒子福臨能夠登基稱帝,但自己一個女子勢單力孤,必須得到可靠而又實力強大的後盾才可以。可以說在這件事情上,孝莊與多爾袞一拍即合,很快就成為了戰略夥伴。

以當時的形勢而言,下嫁多爾袞對孝莊來說,是最好最快獲得豐厚政治資源的方式,所以孝莊下嫁多爾袞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他們的結合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筆很好的政治投資。只不過後來隨著福臨慢慢長大,親政的願望越來越強,而多爾袞的權力欲望卻越來越膨脹,雙方的矛盾加劇,這恐怕也是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要對他進行清算的原因。

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幫助,孝莊也沒有機會培養康熙皇帝,並成為一名出色的女政治家,而沒有康熙,也就沒有康乾盛世。不管多爾袞最初是何目的,最終他成就了孝莊,也成就了大清的盛世。不論歷史帶給我們怎樣的遐想,也不論我們怎樣去評判每一個歷史人物,歷史的發展都會有它的規律和必然。

相關焦點

  • 孝莊勸降洪承疇,甚至使用了美人計,到底是不是真的
    小珏說歷史——《清妃傳》系列三 請勿轉載在清朝歷史中,有兩個皇太后最為知名,一是晚期的慈禧太后,一是前期的孝莊皇太后。兩人身後名卻完全不一樣,慈禧背負絕世罵名,成為千夫所指的妖婦,孝莊卻因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而備受好評。
  • 孝莊皇太后與洪承疇有何不解之緣?
    首先,如果我們要了解孝莊皇太后與洪承疇之間的故事,就得從孝莊皇太后在政壇上的第一次嶄露頭角說起。自明朝萬曆1616年,努爾哈赤在今天的遼寧省新賓縣宣布建立大金朝之後,後金王朝便越來越厲害,一路上是所向披靡,幾次大敗明軍,進而控制了關外大部分的地區。
  • 孝莊皇后色降洪承疇
    孝莊色降洪承疇是真的,那麼孝莊皇后真的和洪承疇發生關係了嗎?孝莊皇后色誘降服洪承疇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我們在審閱有關洪承疇降清的所有能看到的史料,卻無法找到民間流傳的這些內容。民間故事的情節可以根據民間傳播者的愛憎進行編造,本不足信。
  • 孝莊太后:對清朝的貢獻不遜色於任何皇帝,連慈禧也對其敬重有加
    在皇太極統治時期,莊妃的才能在勸降名將洪承疇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1642年,皇太極俘虜了洪承疇,他想要將此人收入麾下,於是派人對洪承疇進行勸降活動,結果洪承疇始終未有動搖,反而愈發堅定了對明朝的忠誠之心,皇太極為此寢食難安。莊妃得知後,就向皇太極道出自己願意去勸降洪承疇,為皇太極解憂。
  • 洪承疇是怎麼死的?他真的是被孝莊給色降了嗎?
    洪承疇,明末時期的重臣,後來因為明軍戰敗滅亡,投降了清朝,本身明朝的重臣投降清朝就會引來很多的非議,比如說吳三桂,但洪承疇似乎沒有這樣,而且在清朝也是位高爵重,只是關於洪承疇投降清朝時坊間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洪承疇是被孝莊給色降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洪承疇為什麼突然降清?是孝莊用了美人計嗎?
    作為明末最負盛名的軍事統帥,洪承疇被俘的消息令滿清皇帝皇太極大喜過望。他立即下令將洪承疇送至盛京(今瀋陽)軟禁起來,然後不斷派人去給洪承疇做思想工作,遊說他棄明投清。洪承疇自幼飽讀詩書,儒家教義中的忠君愛國思想早已被他所銘記。
  • 孝莊皇太后年輕時對洪承疇實施過美人計嗎?您信了嗎?
    因聞承疇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薦的毛生,不料她竟勸降承疇,立了一個大大的功勞。」莊妃,便是皇太極的愛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這種說法一聽而知是假。要知道,莊妃既是皇太極的愛妾,皇太極豈肯會讓她犧牲色相去勾引一個階下囚?!
  • 韓德讓和多爾袞:同是太后下嫁,一個被賜國姓,一個死後也沒放過
    史上,的確有蕭太后下嫁韓德讓的傳說。蕭皇后的丈夫耶律賢死後,孤兒寡母蕭燕燕與韓德讓走在一起,韓德讓成為蕭太后的情人。據說,公元988年10月26日,蕭太后一反從前在宮中宴請臣民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大宴群臣,並厚加賞賜。事後,這場宴席被後世人視為蕭太后與韓德所辦的婚宴。有傳言說蕭太后下嫁韓德讓,除韓德讓外,歷史上還有一段清代「太后下嫁」的故事。
  • 30歲的大玉兒下嫁多爾袞8年,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多爾袞能力不行
    30歲的大玉兒下嫁多爾袞8年,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多爾袞能力不行孝莊皇后,人稱大玉兒,其實她的原名叫布木布泰,姓博爾濟吉特,她嫁給皇太極時年僅12歲,她的姐姐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在26歲時也嫁給了皇太極。大玉兒的姐姐才是皇太極最愛的人,最適合她的人是多爾袞?
  • 別再被電視劇所騙,多爾袞真正相守一生的人不是孝莊,而是這個人
    一說起清朝歷史,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只要提到多爾袞,那大家一定會想到孝莊,只要提到孝莊,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多爾袞,第二個或許會是康熙帝,反而是孝莊的丈夫、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在這段關係中被所有人都忽略了。
  • 原來孝莊和多爾袞還有一段這麼鮮為人知的秘密,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死的時候呢,只留下了六歲的小兒子福臨,就是後來的清世祖順治帝,而孝莊為了能夠讓的小兒子能順利登基稱帝,不得不和九王多爾袞搞好關係(他倆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只有他倆自己知道了),大清王朝能夠入關第一功臣就是多爾袞,在爭取到了多爾袞扶助的情況下,她的小兒子才能穩健的座上這個皇位。進了中原,孝莊就移居進了慈寧宮。沒過多長時間九王多爾袞就死了,過了幾年時間她的兒子福臨也死了。
  • 歷史學家:孝莊下嫁非真事 電視劇許多都騙人的
    歷史學家:孝莊下嫁非真事 電視劇許多都騙人的   閻崇年:孝莊下嫁非真事  第一位登場的就是在多部影視劇中出現過的大家耳熟能詳的孝莊太后,對其是否下嫁多爾袞的故事閻崇年旁證佐引,給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閻崇年希望大家對戲劇中的很多戲說成份要注意分辨,並給出了幾點證明孝莊並無下嫁多爾袞的證據:莊妃下嫁為保全兒子皇位。
  • 劇中孝莊表妹小玉兒歷史上真有此人,多爾袞妻妾中有幾個出名?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還有一位歷史人物多爾袞,他跟孝莊的野史數不勝數。最有名的就是下嫁之謎,太后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二,據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其三,孝莊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而有難言之隱。看過很多歷史劇的讀者都知道孝莊在劇中叫大玉兒,而劇中還有一位小玉兒。
  • 洪承疇與孝莊到底有沒有發生關係
    原標題:洪承疇與孝莊到底有沒有發生關係 據野史記載,洪承疇兵敗被俘後,絕食數日;范文程獻計,皇太極派孝莊前去色誘,二人完事之後,洪承疇才得以投降,為清朝出力。這種說法到底可不可信呢?洪承疇與孝莊到底有沒有發生關係呢?
  • 遇到這樣的孩子,你暈了嗎?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在清代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曾經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場上長袖善舞。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她都評價頗高,這個人就是大清開國以來最了不起的女人——孝莊文皇太后,通常我們稱之為孝莊太后。關於孝莊太后,很多影視劇裡有過描寫,有寧靜演的《孝莊秘史》,有斯琴高娃演的《康熙王朝》。
  • 孝莊秘史裡,為何小玉兒會一手好牌打稀爛?
    看孝莊秘史,小玉兒本來是觀眾最討厭的角色之一,但因為她最終與多爾袞冰釋前嫌的那場戲再加上她自己上吊自盡,一下子圈粉無數,就連我都開始可憐她,心疼她,然後從整個劇裡來看,她家世顯赫,從小可以見得就是嬌生慣養,明明是一手好牌最終打稀爛,而她之所以會是一場悲劇的人生,大概是因為這三個字,就是情商低!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攝政王多爾袞爭皇位案
    CCTV.com消息: 愛新覺羅·多爾袞的一生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鐸。1626年封貝勒,後因戰功封睿親王。
  • 孝莊太后——一件大怪事
    孝莊皇太后生於1613年3月28日,死於1688年1月27日,享年75歲,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作為成吉思汗的後代,她的功績斐然,一生都充滿了神秘色彩。明朝末年,蒙古族已經日漸衰落,早已沒有了之前的輝煌。而且,滿族人口在此時已經非常少了,約十幾萬人,兵力更不超五萬人,單靠滿族自己的力量和武裝,很難和明帝國對抗。
  • 孝莊太后如何在密室政治中,成功玩弄四個男人?
    其實,太后下嫁之謎,只能有兩個答案,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持正方觀點者,認為多爾袞極其好色,孝莊為鞏固其子福臨大位,而以孤孀身份下嫁這位強人,通過婚姻手段,實現政治結盟;持反方觀點者,認為異族統治的高壓政策,造成滿漢民族之間的抗爭,那些持不合作態度的文人,那些持牴觸情緒的民眾,便努力抹黑新興政權。惡意醜化多爾袞與孝莊過從甚密的關係,無中生有,製造謠諑。孟森是否定論者,否定的理由就是「求其明文則無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