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型納米塗層在市場運用方面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其根本原因在於技術、安全、品類的創新。電路板塗層是納米塗層迭代升級後的結果,為達到更好的環保、防水、防腐蝕效果,防護塗層也在進行不斷的演進。
在這項技術的背後,創業邦發現了驛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驛科)。作為一家新型材料設計研發商,驛科致力於研發PCBA防護塗層材料,通過自研功能性防護塗層技術,推動PCB封裝產業發展。
現階段,驛科推出的功能性防護塗層新型材料基於防水防腐蝕等優勢,已廣泛應用到電氣塗層、結構相關接著劑、無機—有機混合塗層應用、特殊材料表面處理等產品研發及製程設計當中,例如:電路板、食品包材、醫療設備、汽車表面塗層、船舶內外塗層、界面改質劑、散熱材料等。目前,驛科塗層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消費性電子產品、工業性電子產品、織品紡織類產品等。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驛科新材料,經授權使用
驛科聯合創始人陳柔伊介紹,驛科的PCBA防護技術已經經歷了四代演變:
第一代是結構防護,產品設計用結構做防護,使得外觀設計較為複雜。
而第二代以結構防護為主,並使用了三防膠。產品使用時間長了結構會變形或者鬆動,所以需要打上層厚厚的膠做結構再補牆,但這種方式的問題在於防護效果平平,且存在一定散熱問題。
第三代在三防膠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採用納米塗層防水,避免了產品使用時間長後出現的結構變形或鬆動,也很好解決了散熱的問題。儘管解決了二代中的弊病,但也不可避免出現新的問題,其遇到氯、汗水或海水時,器件就會被腐蝕燒毀。
直至第四代電路板保護塗層的出現,不僅能夠耐酸鹼耐腐蝕,還能保護板子上器件不被大電流擊穿。
目前,PCBA(電路板塗層)是趨勢所在,將PCB(印刷電路板)上的元器件全部貼裝完成後將線路板直接在納米防水液中浸泡,浸泡3—5秒後取出自然常溫晾置10分鐘左右即可直接裝殼。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操作簡單,無需增加設備的投入,也無需真空環境,做完塗層後不會影響到連接器的導電性,產品外觀的變形損傷也不會對PCBA造成明顯的影響。但單靠PCBA仍難以達到7級以上的防水效果,只能適用於生活防水。
本文文章插圖來源於驛科新材料,經授權使用
驛科推出產品服務模式為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化,與客戶一起制定治具設計打樣、手動打樣、防汗測試(人工汗液浸泡12小時)、客戶驗證樣品、小批量試產等生產流程。
產品出貨後,還將經過嚴格的檢驗標準。將吸塑盤內的PCBA板進行全部核查,確認塗層完整性,並按IQC抽檢標準進行質量檢測。此外,驛科還會每日抽出一個產品進行「泡汗驗證」,出具製作報告,以不斷完善技術。
除了塗層外,驛科還推出了另一款新材料產品——9盾長效抗菌液。該抗菌液是以納米銀、納米鋅等高分子材料為主要成分,在物體表面形成耐久性的膜,讓內含物質持續不斷的殺菌,除臭效果明顯。
這種物理殺菌的方式環保無毒,據了解,根據國家衛健委CMA檢驗報告,該抗菌液不含重金屬,無毒且不會產生抗藥性,其多種細菌抑菌率達99.9%。
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抗菌液的研發成分也具有一定差異性,目前9盾長效抗菌液的種類包括廁所/地板/不鏽鋼專用、木材專用、織品/皮革/鞋子專用、口罩/面膜/食品包材專用、消費性電子產品專用。經測算,使用一次後該抗菌效果可持續7天至30天的時間。
與市面上的消毒液相比,驛科產品不僅材料安全性高,抗菌力久耐溫度也能達到300攝氏度以上。9盾抗菌液的殺菌機制在於噴塗後形成耐久膜,與細菌/病毒/微生物的組織結合進入菌體,破壞新陳代謝能力使細菌死亡。
陳柔伊介紹,目前,驛科只為酒店、家具廠商、口罩生產廠家等下遊廠商提供材料,並不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銷售產品。
在今年10月底,驛科9盾長效抗菌液正式通過了CMA認證,11月開始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陳柔伊說,當前驛科已研發了近10款配方,但這並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因此驛科接下來在布局市場的過程中還要繼續產品的研發。從深圳到臺灣再到上海、濰坊,驛科將不斷實現全國範圍的布局,據悉驛科團隊人數已有100餘人。
經介紹,驛科每年的營業額都有一定增長,漲幅在50%左右。截止目前,由於營收情況較好,驛科尚未引入機構資本,未來,隨著市場的規模化發展,公司會開始考慮資本注入,並將在大陸布局建廠。
本文文章頭圖來源於攝圖網,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