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2021-02-25 做個好媽媽吧

今天我們來談談教育。中國幾千年來最成功的就是教育古人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所以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族群,只有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外國人研究的中國歷史,對中國沒有不佩服的,沒有不尊敬的。

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為什麼能在幾千年來得以維繫和統一,能得到長治久安的局面,這為什麼?教育,中國古代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儒、」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維護這個世界社會安定和諧幾千年。

而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窮人家裡竟然出現了富二代!貧富的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最後導致,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實在太多了!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驕傲。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徹底失敗。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如今,各種創富神話衝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能力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

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衣做飯、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毫無關係。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

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他們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對某個綜合性的項目負責。而是一枚螺絲、一個零件,幻想後面有為自己收拾打掃戰場的家長。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

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自己的原因。有一位父親在飯桌上對他的孩子說:「我這輩子才華和努力都夠,失敗的原因是個性太強、處事不圓滑。」

後來他又多次反思這個問題,以至他的孩子很早就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一直特別重視自己的情商修煉。父親身上失敗的成因,在他的孩子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如果他沒有坦誠面對,而是怪家庭怪社會,後代可能就會在偏執的怪圈中,變得又窮又驕傲。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會離羅馬一天比一天近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最近看到太多窮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難,自尊心超強,做不得,說不得。教育的差異,會讓貧富差異定格,甚至加劇。而這種差異,不是你上什麼學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處境,在反思與成長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上一篇值得深思文章一碗麵,害了一個孩子,卻驚醒全國無數父母!

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1、你沒有把牛肉給我

這家麵店沒有服務員,麵條一般是老闆煮好後,客人自己來端的。這一天,奶奶來端面的時候,乾脆拿起筷子,將自己碗裡的所有牛肉都夾到另外一個碗裡。然後才端著兩碗面到孫子面前。店主看到這情形猛搖頭,但沒吭聲。

奶奶微笑著讓孫子吃,但孫子盯著奶奶的碗,皺了皺眉毛,「奶奶,你今天怎麼沒將牛肉給我?」奶奶說自己的牛肉已經在端來前全部夾給他了,但孫子不相信,在那裡大叫:「你騙人!你肯定將牛肉偷偷藏起來了!」一邊叫嚷一邊用筷子往奶奶碗裡掏,竟然將全部麵條都掏在了桌子上!奶奶露出無奈的表情,一邊說你真不聽話,一邊用筷子將桌面上的面夾回自己碗裡。

2、我的面不賣給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麼能這樣?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圍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著這個小霸王。奶奶嘆了一口氣,「不吃會餓肚子的,那我再買一碗吧!」正要開口,店老闆冷冷地說:「不好意思,我的面不賣給你們了!」奶奶無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經給你了,我真的沒偷吃!

這時生氣的孩子憤怒得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一伸手,竟將桌面上兩碗面都打掉,氣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後面。周圍的人投去譴責的目光,這孩子也太霸道了,這個奶奶怎麼能這樣溺愛孫子?沒多久,孩子帶來了一個男人,看樣子,應該是孩子的爸爸,後面跟著的奶奶在抹淚。這個男人一進門徑直找到了店主,說:「給我三碗面!」然後氣呼呼地坐下。

03、我買的面,我說了算

店主沒吭聲,給他們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將其中兩碗面的牛肉全部夾到了孩子面前,「老闆,過來!」當店主走近後,男人敲著桌子說:「我給錢買的面,我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喜歡給我兒子吃就給我兒子吃,你看,我全部夾給了我兒子。現在我們還不想吃你的面了!」

說完,往碗裡吐痰、吐口水!!然後甩下了100元,牽著孩子的手走了。店主生氣得掉淚,說掙的好人的錢,受的壞人的氣,當初拒絕賣第三碗面給婆孫,是希望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還想讓老人知道那樣溺愛孩子是不對的,沒想到給自己招來侮辱,這個社會好人難做!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中國的家長常常把這個可怕的禮物完完整整地送給自己的孩子,這個禮物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高分低能,重智輕德」其表現是中國父母對孩子溺愛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養。

《弟子規》中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簡言之:先做人,後做事。學會做人了,還有餘力再學文化和知識。可是我們全部搞反了重視智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德育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體力行無言之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變身小霸王並非一日之功,當孩子習慣了索取,他們就忘記了感恩,他們總在希望別人不斷地給予,也不會想到自己要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情,這就是他們將來貧窮悲慘的根源。所以,愛他就教他學會分享,愛他就讓他學會面對,愛他就教他學會接受愛他就讓他學會處理,愛他就教他學會承擔,愛他就讓他懂得感恩,愛他

相關焦點

  • 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而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窮人家裡竟然出現了富二代!貧富的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最後導致,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 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徹底失敗。
  • 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深度好文)
    而當今中國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窮人家裡竟然出現了富二代!貧富的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最後導致,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 當今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終於到了雷洞坪,我們沿路而下,準備先到滑雪場滑雪。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 當今中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再不看就晚了!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徹底失敗。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 今天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 中國發生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 當今中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再不看就晚了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一個奶奶經常帶著放學的孫子到學校旁邊的一家牛肉麵店吃麵才回家,他們經常點兩碗面,每次吃麵之前,奶奶總是將自己碗裡的牛肉夾到孩子碗裡,然後笑呵呵地看著囫圇吞棗的孫子大口大口地吃。
  • 當今社會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導讀:當今社會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今社會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今的中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附:今天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每個周末的清晨,我都會去小區後面的一顆大榕樹下晨讀。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幫他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
  • 今天中國有個驚人的現象,或涉及到每個家庭,再不看就晚了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 新觀點:當今婆媳關係已經不再是家庭成員的主要矛盾
    前不久,我在百家號上發布了幾篇關於家庭成員關係的文章,其中有一個觀點被號友稱為新觀點,即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婆媳關係已經不再是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的關係。因為婆媳矛盾已經不再是家庭成員間的主要矛盾。三是因為在一個大家庭中的各種關係裡,幾乎都有血緣關係,唯獨婆媳之間沒有血親(當然還有後母后父和繼子女間也沒有血親),因此,在少吃缺喝生活用品嚴重匱乏的年代,只有血濃於水才是真情,沒有血緣關係的婆媳便成了家庭成員間最難處的關係(繼子女往往是未成年,處於家弱勢位置,一般構不成尖銳的矛盾雙方),婆媳矛盾也就成了一個大家庭的主要矛盾。
  • 一個扎心又不可迴避的現象
    窮人家的富二代是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出現的一個新的群體。這種現象的產生緣於中國特有家庭倫理關係和教育觀念。一般情形是六個長輩圍著一個孩子轉,再加上許多家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太多的父母常常把「只要你好好讀書,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殊不知只能好好讀書而四體不勤的人早已不適應現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了。
  • 二胎家庭"啃女"現象漸漸流行,比重男輕女可怕,老一輩心知肚明
    二胎家庭&34;現象漸漸流行,比重男輕女可怕,老一輩心知肚明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有越來越多家庭選擇生二胎,有些家庭是害怕一個孩子孤獨,想要給孩子有個伴所以就生兩個孩子,而有些家庭是因為&34;,頭胎如果是個女兒的話,就會想繼續生一個兒子,大部分中國人都是比較傳統的,認為需要兒子來
  • 一個可怕的現象愈演愈烈: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附幾個案例:今天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每個周末的清晨,我都會去小區後面的一顆大榕樹下晨讀。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幫他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
  • 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男生都不再追女生了!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超過對任何經濟現象的探討,什麼實體蕭條、房產泡沫等等所有問題,在這個問題面前都不足一提。十年前,我們在各種雜誌上經常能見到各種純愛、唯美的愛情故事,遍及到校園、職場、家庭等各個角落。
  • 當今社會,為何「仇富」現象頻發?直面社會的「人性」與「失衡」
    在網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在當今社會,日子過得越好,越不敢跟別人說呢? 這些「不敢」心理的出現,其實就是當今時代人心變化的一種體現。 為何這麼說呢?本來一個人有所成就,和親朋好友一同分享,也都是常事。但是,現在的人卻將其當成是「禍事」的開端。 前後矛盾的出現,正好能挖掘出社會背後的一個問題,那就說「仇富」現象的頻發,將成為人與人關係的主要矛盾。
  • 中國家庭的「壞現象」,涉及眾多家庭,其中有你嗎?
    現在我國很多家庭,已經出現了一些「壞現象」。不管是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我國居民的消費觀、金錢觀,和之前相比已經大不同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出現一些變化,也是非常正常的,但一些「變化」卻並不好,就好比對於孩子的教育。
  • 當今,有一個很可怕的社會現象!看完一身冷汗!
    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店,女兒在上大學。由於電商的發展,小店生意很難做,有時候夫妻倆一個月忙下來連房租都出不來,兩口子平時中午吃飯,連個葷菜都不敢點。
  • 當今代中國家庭對少兒財商的認識
    標題:當今代中國家庭對少兒財商的認識作者:高級少兒財商指導師湖南學員 黃芳但是,孩子是家庭和國家的未來,我們又總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一個獨立性強,事業有成就的人,可是,目前很多家長和學校對財商教育依然持有保守的態度,並沒有意識到財商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我們可以說,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孩子以後走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