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是我國臺灣省的省會,是當地第二大的城市,面積有271.8平方千米,現在居住的人口有超過275萬。當地的歷史非常悠久,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裡生活,直到1875年的時候,這裡正式有了城市的雛形,也正是因為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在臺灣的北部,才有現在的市名。
這裡一共分了12個區域,以東南西北為方位,劃分行政區劃。這裡的風景非常優美,處在盆地地區,有河流從城市裡面穿過,而且因為處在北回歸線的附近。這裡一年都看不到冬天的存在,一般只會分為兩季,在4-11月是屬於熱季,在午後會有雷陣雨的出現;其他時間是涼季,市區周圍的山地容易出現降水。
臺北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文藝的城市,這裡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電影作品,也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這種印象影響了好幾代人。其實現代的繁榮城市已經沒有那麼多符號性的東西了,大家的生活節奏非常快,當地人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儘量不會去麻煩別人。同時大家也希望別人不要來麻煩自己,在這裡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包容性很強,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合適的距離,不會因為當地人過於抱團產生排外的情況。所以這裡一直都是旅遊的好出去。
第一站要去的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博物館裡面的藏品非常多,數量超過了65.5萬件,主要是以我國宋、元、明、清四朝為主。除了館內的展示品可以看之外,整個園區還有以園林為設計點的展示區域。從外表來看,博物館就是中國古代的宮殿建築樣式,一共是有4樓,1到3層都是展示廳,4樓是遊客休息的地方。
因為每天來博物館參觀的人很多,所以要在網絡上提前預定參觀的時間,如果沒有提前預定的話,也可以到現場購買門票,只不過需要花時間排隊。在高峰期的時候玉器瓷器等展示廳的人是最多的,如果恰好在這個時候參觀的話,可以先到其他不怎麼熱門的展示廳看看。這裡的鎮店之寶是「豬肉白菜鍋」,這個一定不要錯過了。
第二站是中正紀念堂,這裡也是遊客一定會打卡的地方。這座紀念堂是為了紀念蔣介石而修建的,來這裡參觀除了看建築之外,最有看點的就是當地的交接儀式了,每到整點的時候,士兵們都會進行換崗儀式,一般來說,17點的交接儀式是最精彩的。
紀念堂的造型是複合式的,頂部是仿照了天壇的樣式,而主體部分是金字塔的樣子,在建築的正中央擺放的是老蔣的坐姿雕像,在建築的四周陳列了一些文物,可以讓可有更加詳細的了解這個紀念堂。其實當地人更喜歡稱這裡為「中正廟」,基本上有什麼重要的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除了看雕像嘴之外,建築頂部的徽章也別忘了去看。
第三站是臺北101大樓,曾經這座大樓是全球最高的,只要是和臺灣有關的宣傳,都能看到它的身影。101大樓的高度是508米,主要的用途是商業,每天都會有很多的遊客從購物中心的底層坐電梯直接到達89層的觀景臺,站在高樓上面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樣貌。其實在臺北這樣一個地震多發的地方,想要修建一座如果高的大廈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來了之後,也可以看看建築內的阻尼器,畢竟這是確保大樓安全的一個重要保障。
最後一站是貓空站,這裡是一個小溪谷,因為溪流的形狀就好像是貓抓過的痕跡,於是因此出名。其實這裡是為貓空纜車的終點站,附近有專門的觀景展臺。來這裡參觀的話,最好是在白天過來,到了晚上的時候,坐在纜車裡面根本就看不到下面的景色。而且到了這裡之後,能夠享受到最新鮮的茶品,如果想要喝咖啡的話,也能找到不錯的咖啡館。遠離了城市喧囂,適合一個人在這裡放鬆自己的心情。
臺北一直都是非常多人的,到了節假日或者是夜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財產安全,不要帶貴重的東西在身上。這裡的大多數景點和交通站點都會為遊客或乘客提供蓋章的服務,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在旅行的時候收集印章的人,那就可以準備好一本蓋章本,算是旅行的回憶吧。
到了臺北,一定要試試的就是夜市了,在夜市裡面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食物,比如說蚵仔煎、雞排等,除了吃的東西,在夜市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小攤子,買的東西也很多有特色。這裡最佳的旅行季節是秋季,夏天的話比較悶熱還會有颱風,冬天的話,看不到好看的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