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參觀壁畫製作現場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高薇
圖/由中山紀念圖書館提供
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唐暉牽頭設計的巨型馬賽克壁畫《香山星座》日前收官。該壁畫高42.6米,寬4.4米,總面積187.44平方米,貫穿於中山紀念圖書館地下一層至七層,從創作到完成歷時約三年,是國內罕見的巨型室內馬賽克壁畫。7月26日,中山紀念圖書館組織讀者、志願者代表前往肇慶四會實地參觀壁畫的製作現場。
《香山星座》
作品介紹:《香山星座》位於中山紀念圖書館中庭,由孫中山巨型雕塑和壁畫組成。其中孫中山雕塑以中青年的孫中山先生為原形,以動感的態勢表現青年孫中山先生博覽群書的好學形象。壁畫以繁茂的榕樹和火紅的木棉為引,以「家」(家鄉)、「國」(祖國)、「天下」(世界)為大敘事線索,以群像為主,輔以歷史場景、建築等相關元素,將陸皓東、鄭觀應、楊殷、王雲五、呂文成、方人定、蕭友梅、方成、古元等26位香山先賢集於一圖。
製作過程:《香山星座》高42.6米,寬4.4米,總面積187.44平方米。為完成作品,公司安排了60多名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師傅參與,先後耗時3個月,使用了約200萬顆馬賽克。
製作材料:用馬賽克作為壁畫用材,作為一種「永恆材料」,它抗腐蝕、抗氧化強,在南方日曬、潮溼的環境下仍能保持色彩、造型經久不變,最符合要求。採取電腦和人工結合的方式設計製作壁畫。
26位香山先賢集於一幅壁畫
據唐暉設計團隊成員、中央美術學院教師張漢普介紹,《香山星座》位於中山紀念圖書館中庭,由孫中山巨型雕塑和壁畫組成。其中,孫中山雕塑以中青年的孫中山先生為原形,以動感的態勢表現青年孫中山先生博覽群書的好學形象,以裝滿中西典籍的書櫃作為雕塑基座,喻示著知識文化是堅實基礎,鋪墊了近代中國革命的道路,並成就了孫中山先生輝煌的一生。雕塑基座上的書籍又與整個圖書館的內外設計相呼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兼具歷史、文化與美學等多重價值。
在孫中山雕塑背後是巨幅中庭壁畫,為長方形構圖。以繁茂的榕樹和火紅的木棉為引,以「家」(家鄉)、「國」(祖國)、「天下」(世界)為大敘事線索,以群像為主,輔以歷史場景、建築等相關元素,將陸皓東、鄭觀應、楊殷、王雲五、呂文成、方人定、蕭友梅、方成、古元等26位香山先賢集於一圖。壁畫以時空為軸,將翠亨的點點螢火與改變世界的轟轟烈烈串起來,把中山的名人偉業一一道來,在弘揚香山文化「博愛包容、敢為人先」的核心精神時,紀念在孫中山先生引領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香山先賢。
「20世紀是一個風雲變化、英雄輩出的時代。《香山星座》以中山為起點來講述這個時段的中國與世界。」張漢普說,壁畫設計開始於2016年底,從人物選取,到人物造型、素描、構圖、配色等數易其稿。「這是一個窄而高的壁畫,在中庭的空間要突出孫中山偉人的形象,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確定了雕像在前、壁畫在後的方案,經過多次調整才有了現在的作品。無論是作品規模,還是表現形式以及創作工藝,在國內壁畫中都屬罕見,其中中庭壁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內單體馬賽克壁畫。」
60名工藝師耗時3個月拼完壁畫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唐暉在介紹創作過程時稱,中國近代史上中山有太多的知名人物,這讓設計團隊難以選擇,最終縮小選擇範圍確定了26名代表性人物。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值得永遠銘記。設計完成後,創作團隊多方比較權衡,確定用馬賽克作為壁畫用材。「馬賽克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在龐貝古城和中國的文化遺址中也有馬賽克作品。作為一種『永恆材料』,它抗腐蝕、抗氧化強,在南方日曬、潮溼的環境下仍能保持色彩、造型經久不變,最符合我們的要求。」
「你看,這裡的眼睛和眉毛,雖然用形狀各異的馬賽克拼接,但整體感強,仿佛渾然天成。」在四會市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的製圖車間內,看到成品壁畫作品時眾人禁不住感嘆。年僅六歲的小讀者陳孫悅說:「這個壁畫真大,真好看。」
這讓參與製作的四會偉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製圖車間主管胡友均感到十分欣慰。他說,《香山星座》高42.6米,寬4.4米,總面積187.44平方米,是該廠創廠以來所承接的體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作品。其中個別顏色,如高級灰等需要專門研究製作。為完成作品,公司安排了60多名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師傅參與,先後耗時3個月,使用了約200萬顆馬賽克。其中,很多馬賽克都是經過反覆打磨和裁剪而成。目前壁畫作品基本完成製作,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對顏色和細節進一步打磨,待所有製作工序完成後將切割成塊,打包運往中山紀念圖書館現場裝配。「作品的安裝也是一大挑戰,但我們在此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相信到時候能順利完成任務。」胡友均說。
中山市文廣旅局副局長卞樹勇在參觀壁畫作品時表示,中山紀念圖書館項目是中山近年來最大型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它不單是一個圖書借閱場所,還是一個綜合信息文化中心,一個現代藝術空間。在解決溫飽問題後,人民群眾對「富起來」「美起來」有了新的要求。
卞樹勇說,目前,中山市正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希望藉助這一契機,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香山星座》中庭壁畫是中山紀念圖書館新館藝術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和其他藝術設計作品一起承擔起美育教育的功能,讓孩子從小認識美、接受美的薰陶。
對話唐暉:
「這是國內最大的室內馬賽克壁畫」
記者:請問您創作這幅作品有什麼感受?
唐暉:作為壁畫人來說,我們能拿到這個項目很不容易。既然拿到了項目,我們就要全力以赴將它做好。作為中央美院的壁畫專業,我們參與了很多大型項目,中山紀念圖書館給我們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因此這種規模大、紀念性強的項目於我們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記者:為何用馬賽克來製作壁畫?
唐暉:馬賽克是一種永恆材料。數碼時代賦予了馬賽克新含義,它和傳統的馬賽克不一樣,是高科技與傳統的結合。馬賽克這種材料抗氧化、抗腐蝕,特別適合在南方的氣候下使用。
記者:這麼長的一幅畫是如何構圖的?
唐暉:這幅壁畫高約42米,壁畫前有一座孫中山像,背後是木棉花和榕樹,上面還有孫中山故居的建築,寓意紮根香山。在故居上面又表現了火燒圓明園的場景,以及一些工業元素、中山艦等。這些代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一個非常動蕩的年代。再往上就是展望未來,我們用超現實的藝術形式表達故事,這是介於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之間的一種表達形式。
記者:設計團隊是如何選定和表現這些人物的?
唐暉:根據人物的形象和衣著,並沒有按年代排序的方式來展示人物,而是根據畫面的組合與構造安排人物。我們選擇人物的過程也很艱難,中山出現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我們只能縮小範圍,在文化、科技、革命先烈等領域來選擇。每一個人物都是一段故事,我們後期會通過畫冊或掃二維碼的方式來介紹他們,讓讀者了解他們。
記者:作品從畫紙轉化到壁畫實物,中間有何技術難點?
唐暉:這個尺幅的壁畫對任何數碼噴繪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清晰度方面對電腦製作的要求很高,我們基本上是採取電腦和人工結合的方式設計製作。完成壁畫要團隊合作,需要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我作為主創,在構圖和造型方面進行指導,其他人則有專門分工,如有背景設計、人物設計、衣服紋理、超現實環境等方面的設計。整個製作過程都在我們團隊的嚴格監控下,團隊人員和企業製作人員密切合作。作品原創性強,是國內最大的室內馬賽克壁畫,而且,能呈現出如此多人物的也是絕無僅有。
連結: 央美壁畫創作團隊簡介
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當代中國高等美術院校中第一個壁畫專業院系。
《香山星座》主創唐暉:是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教授、系主任。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並為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及香港大學美術館收藏。
孫中山讀書像雕塑主創韓曉冬博士:是中國雕塑家學會會員,代表作品有《孫中山紀念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