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51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據統計,自然流產率大約佔到孕媽妊娠的10%到15%左右,而自然流產中約50%是胎停育引起的
有關部門數據顯示,目前的流產比率是100個孕婦裡會有10個到15個流產者,是一個非常高的比率了。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在這10到15個自然流產者當中,有近一半的孕婦是由於胎停育造成的,因此大部分的孕婦在懷孕後會有流產的風險。
什麼是胎停育?
所謂的胎停育,就是胎兒因為發育不良而在孕婦的腹中發育終止,是一種自然優勝劣汰的表現。
為什麼會出現胎停育?原因也是比較複雜,可能是由於夫妻雙方基因不合,胎兒本身就虛弱,高齡體虛孕婦或者是身邊的環境較惡劣等。
而一般胎停育是有徵兆的,作為孕婦,懷孕後應該對自己的身體掌握敏感一些,如果胎兒出現胎停育,細心的孕婦是可以有所察覺的。
同事小於,今年25歲,結婚3年沒有避孕都未懷孕,因為工作壓力大,小於也沒有急著要孩子。直到三周前,小於在會議室開會的時候,竟然呼呼大睡,讓領導和一眾同事大跌眼界。小於一向勤奮,在工作上是拼命武大郎的作風,此次竟然會開會睡覺,領導和同事都覺得一定事出有因,紛紛表示讓小於回家休息,順便去醫院做個檢查。
但小於認為自己只是太累了,多休息就會好,並沒有請假去醫院。直到小於在單位嘔吐不止,才突然覺得自己可能是懷孕了,試紙檢測後,小於果然懷孕了,家人都開心不已。
小於的愛人想讓小於在家養胎,但小於斷然拒絕,稱自己要工作和生娃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小於的愛人爭不過小於,而小於依舊和往常一樣,該工作工作,該拼命三郎拼命三郎。
一次加班的過程中,小於突然腹部抽痛,但她卻以為是胎兒在長大所以撐得肚子疼,並未在意。就這樣小於依舊重複著繁忙而沉重的工作,對於腹部異樣並未太在意。到了該建本的時候,小於只能前往醫院,醫生檢查結束後,對小於和小於的愛人搖頭不已。
原來小於腹中的胎兒早就已經停育,小於思及前幾日腹痛,失聲痛哭,由於自己的大意,導致了來之不易的孩子再次遠離自己,後悔已晚。
相信很多孕媽媽都不願意相信胎停育的發生,而且也很想胎停育遠離自己,那麼,如何察覺胎兒的異常,胎停育有哪些徵兆呢?
胎停育「信號」孕媽注意接收
1. 不再「害喜」
眾所周知,女人懷孕後,會有和以前大不一樣的感受,在懷孕初期,很多孕婦都會有嘔吐,疲倦,愛睡覺,不愛吃飯卻經常餓等等這些反應。
這些反應就是害喜,說明胎兒在健康發育,反之,若是孕婦的害喜症狀減輕或者突然完全消息,那麼胎兒的發育就可能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
2. 肚子隱約不適
大部分的胎停育,並不會讓孕婦腹部痛到撕心裂肺,但是會讓孕婦的肚子有隱隱約約的痛感。因此,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若是覺得肚子有不適,不舒服的感受,就應當立即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切不可大意,也不可偏聽偏信一些「胎兒在長大,所以會撐得肚子痛」這樣的無科學依據的言論。
3. 流血
雖然,胎停育不會讓孕婦大出血,但孕婦若是觀察到內衣有暗紅或者褐紅的分泌物,就應該引起重視,並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孕婦不到臨產是不會有出血症狀的,任何出血的症狀,都可能是因為胎停育而造成的。
生一個可愛的寶寶,是很多女性的夢想,想把夢想照進現實並不難,但想把夢想完完全全的實現,不僅需要漫長的備孕,還需要十個月的艱辛歷程。如果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十月懷胎是有很大的變數的,懷上了孩子,並不等於就一定會健健康康的生下孩子。
發現胎停育的「徵兆」,孕婦應該怎麼辦?
1. 不要自己下結論
一些孕婦覺得自己的胎兒可能是出了問題,會自己做決定藥物流產,但孕婦草率地自我決定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胎停育一定要做相關檢查才能得出結論。
因此,有了胎停育的徵兆,孕婦應該第一時間就醫,由醫生來做相關的判斷,也可以分析出來是何種原因導致的胎停育,以後可以避免再次發生這種情況。
2. 心情要維穩
自己覺得有了胎停育的徵兆,並不一定就是胎停育,一定要做過相關檢查後,再下結論。在去醫院前心情要維穩,不要崩潰,不要自己嚇自己,只有醫生充分的檢查過後才能下最後的結論。
有的孕婦感覺自己胎停育,最後也許是烏龍事件,只要安心保胎即可,所以一旦有異常,及時去醫院,如果可以保胎,那麼就要趁早,以防拖到嚴重的後果。
3. 接受現實
如果醫生真的下了結論是胎停育,作為孕婦要接受現實,聽從醫囑,不要單方面強行保胎,這樣對胎兒並不負責,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勇敢的面對現實,接受事實,讓自己調整好身體,迎接下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4. 接受流產
很多孕婦不願相信胎停育,會覺得過段時間胎兒會繼續健康發育,其實這種可能性很小,若是醫生已經下了診斷,胎停育不可逆的時候,還是應該聽醫生的建議,接受流產,以防變成不孕不育體質。
孕期孕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胎停育了,而胎停育不僅會給孕媽媽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心裡都會受到嚴重的創傷。所以,孕期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做到飲食健康,作息規律,勞逸結合。
十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為了孩子的健康平安,希望孕媽媽都可以重視起來。
本文編輯:小當媽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