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人生最早的記憶是幾歲?
國外這位叫Rebecca Sharrock的女孩回答是:出生後12天。
忘不掉的記憶
Rebecca說自己從出生第12天開始,就記得人生中每一天發生的事,她甚至能描述出生活中發生過的每個小細節。
「(12天大的時候)我父母把我放到了汽車駕駛座上,還給我拍了一張照。作為一個新生兒,我對座椅套和方向盤很好奇,但那個時候我還太小了,沒有能力坐起來去探索那些我好奇的東西。」
Rebecca的這種情況被稱為「Highly Superior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即高度發達的自傳體記憶,也叫超憶症。
超憶症
超憶症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醫學異象,屬於無選擇記憶的分支,臨床表現為:大腦擁有自動記憶系統,會將所有經歷過的事情絲毫不落地記住,而且可以在很多年後依然清晰記得。患者通常對數字、時間尤其敏感,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患者並不是有意記憶。
「超憶症」一詞2006年首次出現在一篇學術論文中,研究人員根據實驗結果總結出超憶症的兩條基本病徵:
①患者通常會不自主地花大量時間回憶自己的經歷;
②患者通常會有從個人經歷中摘取超大容量細節的能力。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指出,目前全世界患有超憶症的人大約有80個,具體的發病原因仍在進一步研究中。但巧合的是,這些人也都有類似強迫症的症狀:收集東西、排列東西、潔癖、恐懼症、癔症等等。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欄目曾報導過幾名超憶症患者的事跡。
◆小提琴演奏家路易絲·歐文記得11歲後每一天發生的事;
◆瑪麗盧·亨納記得自己購買每雙鞋的時間;
◆裡克·巴龍記得看過的每部電影細節;
◆電視製作人鮑勃·彼得雷拉說得出匹茨堡鋼人橄欖球隊每場比賽的細節。
超級記憶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超憶症人群中有的因突發事件擁有這種能力;有的是不經意的發生;有的是特別事件激發。總之,超憶症人群的病因暫時沒有科學定論。
樂與苦
Rebecca一直知道自己記憶力超強,但她並不知道這是一種罕見的現象。
「2014年的時候,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說人不太可能會記得4歲前發生的事,我讀完以後覺得那根本就是胡說。」對於Rebecca而言,即使是嬰兒時期發生的事,她都歷歷在目。
「在我人生剛開始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嬰兒床上躺著,看吊著的玩具和電風扇。」
「1歲生日的那天,我記得媽媽給我穿了一個讓我很癢的裙子,我一直在哭。那天我的父母還送了我米妮玩具,它的臉嚇到我了,儘管我不會說話,但我看到它就哭,最後把它推開了。」
擁有這樣的「超能力」,聽起來很酷,卻並不意味著是一件好事。超憶症患者的記憶功能不具有選擇性,因此這種能力既給他們帶來快樂,也會帶來痛苦。
超憶症患者沒有遺忘能力,他們會一直清楚地記得過去的回憶。這種「超能力」讓Rebecca飽受折磨——由於無法忘記過去的一切,她的頭腦中整天「像放電影一樣」反覆播放過去畫面,讓她精神快要崩潰。
超憶症之謎
Rebecca擁有超強記憶力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她的智商跟普通人一樣,有「超憶症」的人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學習成績一定會很好,相反,她的記憶內容大多集中在她個人經歷過的事情上。
米克加博士困惑地說:「她記住的許多事情都瑣碎至極。」記憶學專家認為:「她的大腦某處控制記憶的部位可能發生紊亂或者受到創傷,令她不僅沒有失去記憶,反而記憶得到了加強。」
Rebecca現在正在配合科學家們的研究,每周她都要前往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允許科學家們將電極和她的大腦連接起來。這樣,每當她大腦運動或者回答問題時,科學家就能通過這些電極反應發現她大腦中到底哪個部分在工作。
「我們仍需要去探索,弄清楚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Rebecca和所有超憶症患者一樣,期待著科學家能找出她的大腦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進一步了解人類記憶的奧秘。而這樣的研究也能對阿爾茨海默症等病症有所幫助。
普通人提高記憶力
普通人雖然沒有「超憶症」患者驚人的記憶力,但也可以後天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①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牛奶、魚類、雞蛋、菠菜等具有健腦益智作用的食物;
②在生活上要規律睡眠,適當運動;
③在學習上可以使用趣記憶APP等學習軟體,讓記憶更輕鬆,學習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