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一聲「媽」,親媽和婆婆的三大差別

2020-08-13 婆媳關係那些事兒

老師:
生孩子後,是媽媽來給我做的月子,別提多舒服了。出了月子,媽媽回老家,婆婆開始來帶孩子,日子就不好過了。
她一來吧,天天給我猛補。我根本吃不下,她就不開心,還跟我老公說我難伺候。
有時候我胃口不好,想吃點鹹泡飯,婆婆就碎碎念:「鹹泡飯有什麼營養?你不注意身體,也不能耽誤孩子長身體啊!」
孩子不到一歲,我就給女兒斷奶了,因為實在無法忍受婆婆每天都拿孩子說事。
我勸婆婆不要追著孩子餵飯,婆婆說:「你既不做飯,又不餵孩子,還對我指手畫腳!你上班就了不起啊?」
一想到接下來還要和婆婆長期相處,我就犯怵,老師,我該怎麼辦?


都叫一聲「媽」,其實親媽和婆婆有天壤之別。
一是文化習俗的因素。
中國社會自古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說法,在老人眼裡,兒媳服從婆婆是天經地義,婆婆有威嚴。你在媽媽面前輕鬆自在,在婆婆面前緊張壓抑,就是婆婆的威嚴造成的。
二是血緣關係的因素。
女兒是媽媽的心頭肉,而在婆婆眼裡,兒媳終究是外人,一旦有事情發生,首先想到的通常是自己的兒子(甚至孫子孫女)。所以,媽媽會在意女兒的胃口,而在婆婆眼裡,你吃什麼都和孫女的營養相關,沒那麼關心你的口味。
三是原生家庭的因素。
飲食習慣的不同,你可能難以理解婆婆對吃的重視,更不接受婆婆追著孩子餵飯的做法。
了解親媽和婆婆之間的差異後,婆媳之間就可以增進了解,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像對客人一樣的尊重和禮貌。
在這裡,我建議你們之間多多嘗試以下3種滋養彼此的語言:
1.接納的語言。
時代進步了,婆婆要想順心順意,就要放下居高臨下、說一不二的習俗,給兒媳表達的空間,接納兒媳的不同地方。
媳婦也要接受婆婆不是親媽的事實,貼近她的心理。
比如,你胃口不好的時候,可以這樣說:
「媽,我知道您在意孩子吃奶的營養,希望我多吃一點兒。」
相信你婆婆的回應往往也會更體貼。
2.欣賞的語言。
一家人一起過日子,大大小小的家務事很多,婆媳之間可以隨時表達對對方的欣賞。
眼睛總是盯著那些不滿意的細節,就會越看越糟心;眼睛裡只裝著那些滿意的事情,就會心中充滿歡喜。
你不妨試試這樣表達:
「媽,您忙了一天辛苦了,我來餵孩子吧。」
「媽,你帶一天孩子也累了,趕緊休息會兒,先讓孩子自己玩玩吧。」
3.感謝的語言。
每個人都會在感謝中獲得價值感,多用感謝的語言,可以迅速增進彼此的情感。
比如:
「媽,您每天為我們做飯,盡心盡力地照顧孩子,讓我回家感覺很溫暖。謝謝您,這是我給您買的禮物。」
相信這3種語言,可以滋養婆媳關係,逐漸改善你們相處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婆婆和親媽照顧月子,差別真的挺明顯
    文|秘籍君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寶媽終於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和自己日思夜想的寶貝見面了。隨後,寶媽為了儘快恢復元氣,都會坐月子。而對一般家庭來說,寶媽坐月子的照顧人選就是婆婆和親媽。我們總是認為婆婆就是親媽,照顧月子都會盡心盡力,可是一些過來人告訴我們,婆婆和親媽真的沒法比,差別就在這裡赤裸裸的顯示著。看看各位寶媽都是怎麼說的吧。媽媽照顧的月子:@冰糖葫蘆:我嫁的外省,生產前的一個月親媽就趕過來了。
  • 同樣都是媽,為什麼婆婆和親媽的差距這麼大?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家庭矛盾的頻發地帶,雖說結婚之後,婆婆就是女人的第二個媽,但婆婆畢竟不是親媽。在很多人眼中,花媽與婆婆的關係好到令人豔羨,經常有人會將婆婆誤認為是花媽的親媽,但只有花媽知道,婆婆與親媽的差距並不是一點點。
  • 婆婆終究不是媽,過來人直言,從幾個細節就能看其差別,隱瞞不了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表妹小娣剛生完孩子,前幾天去探望,閒聊說到婆婆和親媽有什麼差別這個話題。小娣開玩笑說,雖然婆婆對自己也不錯,不過這有了孩子人家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大孫子。
  • 「我和小姑子相差三天生孩子,婆婆的差別對待,讓我徹底心寒」
    文|暖時光前幾天收到一位寶媽留言,她說自己和小姑子相差三天生孩子。可婆婆的「差別」對待,讓她徹底心寒。那位寶媽表示,她生完孩子出產房時婆婆在待產室外呼呼大睡還打鼾。還是護士喊她她才醒來。過了三天,小姑子生產,婆婆迫不及待地丟下還在醫院的她,和公公焦急萬分地趕去她女兒生孩子的醫院。臨走前還眼淚婆娑的哭一場,表示特別心疼她家姑娘。
  • 「別叫親媽伺候月子」,90後寶媽說出實情,過來人贊同:很現實
    一位90後寶媽的吐槽最近火了,她在網上告誡即將生產的準媽媽們,「千萬別叫親媽伺候月子」。有很多人問她為什麼要這樣說,90後寶媽說出實情後,很多過來人表示贊同,認為寶媽說的太現實了!寶媽的老公是幾個兄弟中最晚成家的,等到寶媽懷孕時,婆婆帶的侄子侄女都快上小學了。由於寶媽生的是個女寶寶,所以寶媽生完孩子坐月子時,婆婆一口回絕了照顧寶媽月子的請求,寶媽最後決定讓親媽過來照顧自己。
  • 因為一隻雞,我20年沒叫婆婆一聲媽
    她睜著那雙渾濁的雙眼,乾癟的嘴唇想說點什麼,終究什麼都沒說,就被推進了手術室。這一幕,讓我羞愧無比。我暗暗下決心,如果婆婆這次能逃過鬼門關,我一定了卻她多年的心病。我和婆婆並沒有深仇大恨,可是進門二十年了,我始終沒有喊她一聲媽。
  • 親媽和婆婆一起伺候月子,產後16天,我哭笑著勸親媽回老家
    ,親媽和婆婆都想來,讓誰伺候月子比較好啊?」寶媽們各抒己見。@月亮媽媽:一般都是婆婆伺候兒媳坐月子,婆婆不能來的情況下,才讓親媽過來。@熙熙的額娘:還是親媽伺候月子實心實意吧!我當初是讓我媽伺候的月子,萬事好商量。
  • 產後坐月子,千萬不要讓婆婆和親媽待在一起
    她生完孩子後,婆婆和親媽都爭著要來照顧她坐月子,拗不過兩個老人家就讓她們都來了。來了後沒安靜幾天,兩個老人就開始爭吵不斷,今天是飯菜太膩了不應該給產婦吃,明天是孩子哭了沒及時餵奶....反正每天都會有新矛盾。小優還要在一旁誰都不得罪的勸解,月子根本就沒做好。坐月子到底讓誰照顧最好?估計許多寶媽都會頭疼。
  • 雙標的寶媽:婆婆給自己帶娃應該的,親媽給自己帶娃應該給工資
    文|文兒前幾天看到一位寶媽留言:我就是一個雙標狗。我婆婆給我帶孩子。嗯,那是她應該做的。畢竟孩子隨她家姓呀。但是,如果是我媽媽帶。對不起,要工資。現在就是我媽媽幫著我帶孩子,一個月3000的工資。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想法的姐妹?此留言獲得了很多點讚和評論,很多寶媽和女性對此觀點都表示強烈贊同,也都承認自己就是如此雙標。
  • 你們現在是怎麼稱呼婆婆的?網友:寒心事太多,一個媽字叫不出來
    你們現在是怎麼稱呼婆婆的?網友:寒心事太多,一個媽字叫不出來很少有婆婆會將媳婦視如己出,婆媳關係只要別涉及底線和故意傷害,能過得去就行了。你們現在是怎麼稱呼婆婆的?一結婚她背著我給他兒說,我不理她,盡說我壞話,讓丈夫把工資給她小兒子,讓他小兒子和女朋友不要租房都住我家,說即不用付房租,還有人管飯,能不花錢都不用花。我坐個月子,一家子都住我家,沒人掏錢,沒人幹家務,還常遭小叔子借錢!所謂借都是肉包子打狗!生小孩我住2月醫院,他們照樣在俺家每天一大桌菜,吃得可美,卻沒人管我和孩子!一輩子的傷咋會忘記!
  • 產後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
    說起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寶媽會選擇哪一個來伺候月子呢?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有位寶媽說最後決定前半月由親媽伺候,後半月由婆婆伺候。親媽伺候月子,事無巨細,因為心疼女兒,基本上除了餵奶,其他事全包了。但是,半個月下來,她發現媽媽胳膊疼、腿疼、腰疼,還熬出來黑眼圈,一下子老了好幾歲。而婆婆伺候月子,更心疼孫子,光顧著抱著孫子親,有時候做飯和洗尿布都會忘記。而且,婆媳倆溝通不如親母女自在,總是因為帶娃問題而拌嘴。
  • 「永遠別把婆婆當親媽」,我把婆婆當媽孝順5年,坐月子時被打臉
    我把婆婆當作親媽一樣看待,為什麼他不能對我像對她的親女兒一樣? 其實有這樣的疑問,都是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對婆婆和兒媳之間的關係,抱有太大的期望,最後沒有達到期望,自然就會產生不滿。請記住,在婚姻關係中,婆婆和兒媳永遠只能是陌生人,最多是親近的陌生人和不親近的陌生人的差別而已,和女兒和親媽的關係完全不能比。
  • 婆婆和親媽一起照顧產婦坐月子,出月子後你猜是誰胖了?
    文|好孕姐各位寶媽們,產後坐月子,你一般會選誰來照顧你呢?很多寶媽們都是婆婆照顧,畢竟有這樣的風俗。當然也有婆婆不管,親媽心疼不過,特意來照顧女兒的。因為婆婆和親媽本來就屬於「敵對」物種,日常見面客氣一下就行,如果朝夕相處在同一屋簷下,肯定是會有矛盾的。更何況是在寶媽坐月子期間,這種矛盾更是會被激化。
  • 90後寶媽的忠告:坐月子的時候,千萬別讓親媽伺候
    生完孩子後,擺在寶媽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坐月子了,坐月子的習慣全國各地都有,要求不盡相同但也大多類似,寶媽在月子期間會被家人特殊照顧。既然需要特殊照顧,那麼誰來照顧就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了,大多數寶媽是由婆婆來照顧的,但現在也有不少寶媽選擇請自己的親媽來照顧自己,畢竟一個是親媽一個是婆婆,誰更親大家心裡都有數,還能避免婆媳矛盾。90後寶媽小玲就是請親媽來照顧自己坐月子,這件事從她懷孕的時候就定下來了,她覺得婆婆性格強勢而又不太細心,都說月子裡不能生氣,那還是讓親媽來照顧比較舒服。
  • 誰注意杜若溪對婆婆和親媽的不同稱呼?有愛又有趣,親家關係太好
    誰注意杜若溪對婆婆和親媽的不同稱呼?有愛又有趣,親家關係太好嚴屹寬和杜若溪已經結婚6年,但兩人的孩子才1歲多點,所以在外人眼中這對恩愛又甜蜜的模範夫妻,婚後以及當了爸媽後又會有怎麼明顯的變化呢?相比婆婆的和善,杜若溪的親媽則有點個性了。果然是東北人,性格就是豪爽,各種吐槽家裡以往請到的阿姨,各種說信不過保姆阿姨。而且杜若溪媽媽十分霸氣的說:肉肉就是我的命!這硬核姥姥的愛,也是讓人慕了慕了~因此對比來看,就特別明顯!杜若溪親媽和婆婆,截然不同的性格,一個溫柔內斂和善寡言,一個爽朗霸氣有話直說。
  • 婆婆催生二胎,親媽忙阻止:別生了,媽帶不動了,寶媽卻感到委屈
    婆婆催生二胎,親媽忙阻止:「別生了,媽帶不動了。」文文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自從兒子生下來之後,婆婆伺候完月子就回去了,後來就是一直娘家媽過來幫忙,和文文一起照顧孩子。如果是婆婆帶的話,寶媽們還要講究說話的方式方法,要用委婉的方式說,更多地要考慮婆婆的心理感受,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婆媳矛盾。但是如果是和親媽的就不需要顧忌那麼多了,即使是吵架,即使是吵得再兇,也能立馬和好,畢竟是母女,不會放在心上。
  • 一位產婦的心聲:就算關係再好,也別讓親媽和婆婆一起伺候月子
    ,再有半個月我就要生了,親媽和婆婆都想來,讓誰伺候月子比較好啊?」寶媽們各抒己見。@月亮媽媽:一般都是婆婆伺候兒媳坐月子,婆婆不能來的情況下,才讓親媽過來。@熙熙的額娘:還是親媽伺候月子實心實意吧!我當初是讓我媽伺候的月子,萬事好商量。
  • 婚禮結束後,拆開婆婆的改口紅包,新娘此後3年不叫一聲「媽」
    就像我身邊很多結婚的朋友,多多少少都在長年累月中,對婆婆的某些話或者某種言行有著意見,但都是藏在心裡,偶爾跟朋友吐槽一下。 很少有人,能夠真的和婆婆撕破臉皮,正面懟,說不好聽的話。多數都是不管心裡是怎樣想的,表面的面子工程還得做。
  • 懷孕後被婆婆照顧3個月,我終體會婆婆和媽的根本差別
    懷孕是一個長期又艱苦的過程,女人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應對,可以說辛苦至極。尤其到了懷孕的後期,女人由於身體的變化,變得日漸笨拙,連日常的行動都會受到抑制,這時的她們往往都離不開家人的照顧。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女人懷孕後常常不是婆婆來照顧,就是自己的媽來幫忙。這種情況雖然不是百分百,但多數女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 楊志剛從小管親媽叫大姑,直到親媽去世,也叫不出那聲媽來
    每次楊志剛到自己大姑家,附近的街坊鄰居都叫他郭小四。三歲的楊志剛一開始很納悶為什麼大家要這樣叫自己,為什麼還要讓自己管親媽叫大姑?這也一直曾讓他陷入自我懷疑。在楊志剛很小的時候,媽媽的哥哥家裡沒孩子,而楊志剛有兄弟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