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下午,「致敬宋聘·傳世匠心——『易武故事』古董茶品鑑會」在深圳坂田手造文化街舉行。本次活動由《普洱》雜誌社主辦,雲南普洱茶廠有限公司承辦。本次品鑑會是繼2006年《普洱》雜誌社聯合雲南普洱茶廠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一屆百年古董茶品鑑會、2011年上海大可堂舉辦的第二屆百古董茶品鑑會之後的第三屆百年古董茶品鑑會,借舉國歡慶祖國70年華誕之機,再次向古董茶宋聘號致敬,弘揚匠心傳承,唱響盛世華章!
中華傳統美德,以「廉」為本,曉人之德,茶之義。新時代需要創新文化,但也需要傳承文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以文化為靈魂,充分發揮茶企在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傳承和發揚茶文化事業。
本次品鑑會的三款茶分別為由雲南普洱茶廠有限公司出品的「九九歸易(2019)」——「九九易昌號(1999)」——「百年古董茶宋聘號」。三款茶的原料均來自易武,老、中、青三代,在場嘉賓齊聚一堂,一同穿梭易武茶的百年時光隧道。
會上,《普洱》雜誌社社長羅洪波,帶著大家追憶了易武茶百年的滄桑變遷。分享了自己對匠心精神和百年古董茶文化價值的理解。
據了解,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中心,是貢茶之鄉,更是普洱茶人心中的聖地,現今存世的號級古董茶,大多來自易武,比如宋聘號、同慶號、福元昌號、同昌黃記、陳雲號等等。清朝末年,是易武最繁盛的時候,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古鎮上茶號林立、商賈雲集、馬蹄聲聲,成就了易武百年貢茶的經典傳承。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品鑑會發布了「九九歸易」,雲南普洱茶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太俊林先生道出了製作這款茶的初心。為循古董宋聘號,九九易昌之風範,在九九易昌誕辰20周年之際,他聯合當年九九易昌原料的收購與製作者鄒壽元先生,按九九易昌當年的收購茶區來精選原料、拼配、壓制及乾燥模式生產,力圖以純正原料古法制存,彰顯易武茶的迷人風韻。
品鑑會上的第二款茶99易昌號是一款陳期20年的易武茶,也是目前市場上中期茶的標杆。本次活動,請來了與99易昌號淵源頗深的三位嘉賓:99易昌的締造者太俊林先生;99易昌的生產、收料者鄒壽元先生、99易昌號的收藏者和研究者馮瑜先生。三位嘉賓以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關於99易昌號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揭開了市場上關於99易昌號各種猜測與爭議的謎底。
品百年古董茶宋聘號,是本次活動最大的亮點。據史料記載,宋聘號茶莊成立於光緒初年(公元1880年),總部設在雲南石屏南正街,駐廠在六大茶山重鎮易武。宋聘號選料上乘,精選易武正山古樹春茶製作。又因為是狀元(袁嘉穀)家茶,被譽為「茶魁」。宋聘,見證著普洱茶的輝煌歲月,代表著普洱茶的至高境界。其存世量非常稀少,能夠品到已經是三生有幸。參考今年香港仕宏拍賣的成交價,一桶藍標宋聘的成交價是1658萬港幣,換算下來,今天的每泡宋聘價值8萬元!
在開泡宋聘之前,香港茶人吳樹榮老先生分享了他與宋聘的故事。吳樹榮是創立於鹹豐五年的香港百年老店「陳春蘭」的傳人,現在是香港榮記茶莊的主人。1992年,他寫的《漫談普洱茶》奠定了普洱茶文化的基調。生於茶葉世家,他從小就接觸宋聘,親歷了宋聘幾十年的轉化歷程,對宋聘的的選料、拼配和風格瞭若指掌。他說在香港宋聘號之於普洱茶,就像拉菲之於葡萄酒,他用「嬌、健、清、雅」四個字來概括宋聘。
餘秋雨先生曾說過:「宋聘,可以兼得磅礴、幽雅兩端,奇妙地合成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衝擊力,瀰漫於口腔胸腔。」今天在場的嘉賓一起分享了這場饕餮味覺盛宴,觀摩到百年宋聘的風骨,穿越了易武百年的時光隧道,品味傳世經典古董茶。
「九九歸易」的發布,以敬畏之心和創新勇氣,尋找茶行業現代化發展之路,助力中國茶的復興。發揮茶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以茶會友,講好中國茶文化故事,積極履行茶企傳承與傳播中國茶文化的責任與使命。
辦好普洱茶品鑑會,切實做好文化傳承工作,通過對古董茶宋聘號的品鑑,既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好、利用好、弘揚好,也要將新時代創新茶文化研究好、傳承好、發展好。如此,「致敬宋聘·傳世匠心——『易武故事』古董茶品鑑會」活動,才既有時代價值,又有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