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明向校區行政樓大廳隆重舉行。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黃慶學作了題為《後浪奔湧入海 志者奮鬥無悔》的講話。
講話全文如下:
後浪奔湧入海 志者奮鬥無悔
——在太原理工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黃慶學
親愛的2020屆畢業生同學們、老師們、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明向校區,通過雲端和線下兩種方式,為圓滿完成學業、即將踏上人生新徵程的2020屆畢業生壯行。首先,我謹代表學校、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10088名畢業生致以誠摯的祝賀和美好的祝福!並向所有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默默奉獻的師長、親人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每年的畢業典禮,都是一場盛典;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的心中總有萬語千言,但此刻面對在座的比以往少了許多的畢業生代表,我抑制不住地回想起剛剛過去的這大半年時光:一個原本尋常的寒假,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變得冗長且令人焦躁。但也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讓全世界再次真正感受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我們全體師生員工在一起團結戰鬥5個多月,高質量完成了網上教學和空中就業,為確保學生安全學校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學們服從統一安排,3萬餘名學生按時返校上課(包括300餘名留學生),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這些都充分印證了理工大人在重大考驗面前的勇敢和擔當!
2020屆本科畢業生是我擔任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後入學的第一批新生,記得當年的開學典禮我從「立志、篤學、修身」三個方面對大家進行了勉勵。四年來,你們做到了!我們高興地看到,你們當中,有2100餘名同學順利考取了研究生,有1200餘人次獲得了國家級獎學金和學科競賽獎勵,還有1380名同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你們用行動詮釋了「成才、致知、厚德」的豐碩成果!
2020屆研究生畢業生中,有數百名同學在國家級科研項目研發中成長為中堅力量,發表了百餘篇包括國際TOP期刊在內的高水平論文;更有上千名同學「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報國理想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成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名副其實的生力軍!
同學們,回首過去的時光,母校竭盡全力搭建你們進步成才的階梯,你們也用智慧和汗水鑄就了母校新的輝煌:你們在校期間,學校成功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榮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進入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三全育人」這塊獎牌含金量很高,說明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體教職員工全身心投入人才培養,同時,它有力證明了我們學校培育出的學子政治過硬、品質一流。學校還進入了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國家一流專業50強高校,一路走來,學校育人質量連年提升;在這期間,學校每年新增一位院士,形成了由四位全職院士領銜的高水平學科團隊,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正昂首邁向一流;還有我們的基礎學院改革、科技創新及國際化戰略等等,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引進全國知名學者鄭強教授擔任我校黨委書記,為學校改革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堅信,省委省政府為我校「再添一把火」,太原理工大學一定會「再上一層樓」!衷心希望包括2020屆畢業生在內的世界各地校友們今後要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母校的建設發展,在這裡,請允許我鄭重地道一聲:「謝謝你們,親愛的同學們!」
送君千裡,終須一別;千言萬語,終要作結。同學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既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對於你們來說,這既是人生的際遇,更是不小的挑戰。臨別之際,為大家送上「擔當」「拼搏」和「奉獻」三條錦囊,願你們堅定心中夢想、保持奮鬥姿態、贏得美好未來。
一是要樹立報國理想,勇於擔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擔重任、有作為。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複雜多變的時代更需要棟梁。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了「哪有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湧現出一大批「90後」,「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他們披堅執銳、英勇奮戰、勇敢前行,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人生價值,值得我們好好向他們學習。
近年來,在我們的校園,在你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典型:榮登《強國青年》榜樣公開課的左廣宇,是我校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由於他所在的專業和他的導師團隊在極地研究方面的雄厚基礎,他先後3次前往南極北極開展科學考察,並將我校自主研發的科研設備安裝在了遙遠的南北極;我們還有王煜塵、楊望笑等9人次都曾踏上南北極神奇的土地……他們就是榜樣,要向他們學習,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勇敢進發!
2020年,是你們將永遠銘記的年份,同時更是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第一個100年奮鬥目標的關鍵時期。你們成長在這樣一個嶄新的時代,是何等的幸運!你們職業生涯的黃金期完全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疊在了一起。衷心希望你們以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奔跑,將家國情懷轉化為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二是要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在勇攀科技高峰中造就過硬本領。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重大勝利,讓我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最有力武器。
同學們應該都對國產大飛機很感興趣吧。2015年底,中國首架國產噴氣式客機ARJ21-700飛上藍天,標誌著中國的「大飛機夢」終於生出翅膀、成為現實!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這首架飛機的監造組組長,就是我校2011屆博士畢業生孟黎清。你們的這位師姐就是用1000多個日日夜夜刻苦鑽研、頑強拼搏,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從而為大飛機振翅翱翔建立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她身上的這種拼搏創新精神,就是母校「求實、創新」校訓的集中體現。在我們的校園,還有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校男籃、校男足,先後登上全國總冠軍的領獎臺,為學校爭得了巨大榮譽。這些都是理工大人「不畏強者、勇於拼搏」的精神寫照,永遠閃耀著「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理工榮光。
同學們,近年來你們一定都在為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充滿憤慨。中美競爭的核心說到底還是技術的較量,我們一定清醒認識「部分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專用軟體等仍然存在受制於人」的突出問題。要臥薪嘗膽、奮發圖強,腳踏實地頑強拼搏,推動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著力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迎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是要勤於耕耘,真情奉獻,在將「小我融入大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初心如磐,行穩致遠。在肆虐的新冠病毒面前,我們看到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呼籲大家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義無反顧地連夜乘上了北上的列車,成為第一位勇敢逆行的英雄;接著,是4.2萬名白衣天使「舍小家、為大家」,不怕犧牲、勇敢衝鋒,用血肉之軀為我們扛起希望、撐起健康。他們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品格,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去踐行。
說到奉獻,作為你們的老師,在你們即將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之際,還有很多心裡話想要和你們說。畢業生同學們絕大多數都是「95後」可能個別的還是「00後」,大都為家裡的獨生子、父母的掌上明珠,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挫折和坎坷鍛鍊。我希望你們深刻地、正確地理解「奉獻」的內涵,摒棄「小聰明」,涵養「大智慧」,做謙謙君子,處「患難朋友」。
一個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卻是無限的。今後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們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要懂得謙讓、學會大度、樂於助人,「花要葉扶,人要人幫」「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做人做事做學問,不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更不要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把自身追求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進步,與人民共命運,在真情奉獻中砥礪品格,在團結協作中淬鍊青春。衷心希望同學們在逐夢未來的徵途上,與祖國、與時代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在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進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成長為勇立新時代潮頭的「後浪」。
同學們,今天的典禮或許將成為很多人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課,這堂課也許充滿了離別的感傷,也許充滿著無限的眷戀,請讓我們挺起胸膛、提振精神,把離別的酸楚託付給明朝重逢的喜悅!歡迎你們常回家!
母校將永遠關心你們、支持你們、祝福你們!祝福同學們事業有成、前程似錦,家庭幸福、生活美滿!
來源: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