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名成風氣,山一大是個典型

2020-12-17 學與城

俗話說一個地區「想要富,先修路」,那麼一個以學院冠名的高校「想要強,先改名」對不對呢?一個地區,把道路修好,各種開發、投資、人員才會聚集;同樣的道理,高校也是,只有把高分人才引進來,才會為後續的發展提供保障。

近年來有不少高校都將想將學院升格為大學,以下是2019年擬改名的高校:

(1)太原師範學院更名為太原師範大學

(2)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

(3)紹興文理學院擬申請更名為紹興大學

(4)浙江科技學院擬申請更名為浙江科技大學。

(5)廣州航海學院設立廣州交通大學

(6)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更名為廣東科學技術大學

(7)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

(8)閩江學院更名為閩江大學

(9)廈門理工學院更名廈門理工大學

(10)泉州師範學院也有相同的更名意向

(11)濰坊醫學院更名醫科大學

(12)海南醫學院過校官網發布了更名意向

(13)徐州工程學院通過校官網發布了更名意向

「學院和大學的區別」在規模、學科設置、專任教師等各個方面均有量化的體現,「大學」就是高於「學院」一個檔次。高校冠名「學院」的頭銜在一定意義上制約學校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學位授予、師資聘用等方面的發展腳步。從某種意義上講,「學院」更名為「大學」就是相當於「升格」,意味著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對其辦學水平的認可,就等於學校上了一個新臺階。如果條件暫不具備,正好可以以此為時機,向政府主管部門爭取資源加速發展,因此更名可以帶來發展的契機。「學院」變「大學」後對學校畢業生就業都能起到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唯學歷盛行的職場上,用人單位對於應聘者的簡歷,第一眼關注的必定是簡歷封皮上的校名。看到校名大氣的學生頓時倍加慈祥詳細加以詢問,看到不入流的校名,常常就是直接拒絕。

我們來介紹一下2019年山東改名的高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會多人會很奇怪,為什麼校名中有一個「第一」? 作為山東省重點建設大學,山東省最大的醫學科研機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於2019年2月正式成立,秉承著「在山東,為山東;名第一,做第一」的辦學定位,發展壯大。對此,寧光解釋道,辦學定位首先是「在山東,為山東」,為了山東的發展和山東的老百姓;其次是「名第一,做第一」,因為名字裡帶有第一,就要爭當第一。「雖然想做第一,不代表一定能做成,但想做是最終能做好的基礎。只要想做了,有了主觀能動性,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我相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能成為第一。」

其實冠名「第一」也實屬無奈,山東之前就有一個 山東醫科大學,早已被併入山東大學,成為現在的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所以之前泰山醫學院想更名齊魯醫科大學也被山大齊魯醫學院的師生抗議。無奈之下只有冠名「第一」。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山一大」,是山東省屬公益二類正廳級事業單位,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山東省教育廳與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共同管理,以山東省教育廳為主。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山東應用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國家教育部、衛計委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為教育部首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是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與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組建而成。學校為兩地辦學、統一管理,擁有濟南與泰安校區,濟南校園佔地面積約2700畝,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跨青島路形成南北兩校區,北區是主校區,南區為留學生公寓、轉化醫學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等,全部工程計劃於2021年下半年竣工。

山一大經歷了三個階段:

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泰山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

附屬醫院:

20192月,根據山東省政府通知: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名稱不變,劃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作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管理;原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管理;山東省立醫院現隸屬關係不變,加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牌子,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共同管理;濟南山東省政府在上述通知中公布了新成立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市中心醫院加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牌子。

教學成果: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藥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病原生物學是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其中藥理學是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影像醫學、老年病科、癲癇診療中心、藥物化學是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

「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245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00項,省部級課題262項;獲得上級科研獎勵264項,其中省部級獎勵10項;發表論文1908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390篇;出版著作教材128部,獲得授權專利398項。

分數線:

結語:如果想建立一所優秀的高校,「學院」升「大學」,是發展的一條途徑,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學校的管理與風氣必須重視,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引進高素質人才,才是首要工作。 現如今 山東醫學類高校:上有山大齊魯醫學院、青大醫學院,下有濱醫、濰醫、濟醫,山一大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爭得一席之地,成為真正的「第一」。

相關焦點

  • 韓國人名諧音生歧義 改名成風氣
    韓國人名諧音生歧義 改名成風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2日 13:53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不得已」在韓語中可理解為「富德」,像一個男孩的名字;「多少」也可以說成「泰淑」,像一個女孩的名字。有人在「不得已」下批註道:「憑什麼把我兒子的名字寫在這兒?」又有人在「多少」下批註道:「怎麼把我女兒的名字也寫在這兒了?」於是,按他們的提示,整段話的意思就變成了這樣:因為9•11恐怖襲擊,有一個叫「富德」的傢伙把垃圾桶給拿走了,結果一個叫「泰淑」的女孩子非常不方便,請大家多多諒解。
  • 魯能改名成泰山隊?每個球隊都改名「某山」隊,足協就滿意了?!
    魯能改名成泰山隊?每個球隊都改名「某山」隊,足協就滿意了?! 魯能改名成泰山隊?每個球隊都改名「某山」隊,足協就滿意了?
  • 韓國人名字諧音容易產生歧義 改名成為風氣
    韓國名字諧音生歧義 改名成風氣  【作者】元濤 發自首爾  在韓國,三順這個名字,有點像中國的「小霞」或「三丫」,天然帶著泥土和胡同的氣息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漢城地鐵盆塘線牡丹站內,我曾經發現牆上貼有一張告示,內容是說
  • 這幾所高校申請改名,即將成為一本高校,分數線上升
    高校經過了多次的曲折,國內好多的高校也是經歷了很多次的改名,高校改名這個現象也是持續到了今天,個別高校為了改名來提高自身的名氣,今年上半年,多所高校正式改名成功,當前也有個別高校在申請改名,下面說的這幾所高校,改名成功就會成為一本高校。
  • 新規出臺,高校改名該何去何從?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其他組織或個人擁有的商標、字號、名稱等,不得使用國外高校的中文譯名和簡稱。農林、師範院校在合併、調整時,原則上繼續保留農林、師範名稱;避免出現多個學科或行業類別並存的現象,原則上不超過2個;使用相同學科或行業欄位時,在省域範圍內應具有區分度。
  • 中國大學愛改名?有高校改名18次「換個校長換個名」
    好不容易改個名,教育部都批了,「鄰居」不同意關於中國大學更名,必須要說說西南醫科大學。「東華」二字讓人有些雲裡霧裡的感覺,而且改名成東華後,招生情況反倒變差,雖然是211工程大學,但錄取分數線甚至跟上海一些二本差不多。學生抱怨學校的傳統是「換一個校長就要換一次校名」:我上的大學是上海紡織工學院,畢業時是華東紡織工學院,我的同班同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碩士就讀於中國紡織大學,博士就讀於東華大學。
  • 廣東這9所高校改名「升級」,2021級考生要注意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最新的《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加上之前公布的幾所高校,2021年開始廣東將有9所高校改名招生,皆為本科水平的高校。 高校為什麼頻繁升級或改名? 1、專業拓寬。
  • 「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深入推進科教融合改革,科研環境引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點讚——「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招人忙是個幸福的煩惱。雖然辛苦,但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劃和節奏搞科研,新引進高層次人才、院長於長斌對新學院充滿信心:「在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好水養大魚,科研環境對於科研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誕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外頂尖高校幾乎都在優化科研環境、創新體制機制上狠下功夫。
  • 南京改名最「成功」的1所大學,從學院升級成大學,仿佛成了211
    很多高校都會出現改名的情況,特別「學院」改成「大學」,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改的,也是要經過一系列申請審批之後才有可能。
  • 山一大成立一年進入全國高校百強,科研環境引海外高層次人才點讚
    招人忙是個幸福的煩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以下簡稱山一大)醫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即將掛牌成立,眼下,學院新班子正四處搜羅「醫工醫信」交叉領域的精英,連周末都用在見人、面試上;手握人員聘任、設備採購、科研經費支配等大權,完全按照自己的規劃和節奏搞科研,讓新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於長斌充滿信心:「教授博士們可以放心,來山一大搞科研,與在國外沒兩樣!」
  • 副教授思想「翻車」被中山大學解聘,對高校學術風氣有何影響?
    高校的學術風氣受影響的因素較多,除了各種規章制度和老師本人的學術素養,還應該包括教授們本身的職業道德,如果道德基礎不牢靠,學術研究又如何能腳踏實地,又如何能保證學術過程的嚴謹與合規呢?說白了,王曉瑋之流的道德敗壞行為就是典型的享樂主義,如果帶著這種思想去做學術,很顯然是不會一門心思沉澱於學術的,心裡想的都是亂七八糟的事情,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去應對一個又一個「對象」,那麼科研本身很可能就會應付了事,甚至是出現造假應對的情況。
  • 湖南「改名」很成功的高校,由學院升級為大學,還可能變為一本
    其實高校的名稱也非常重要關係到學校的知名度,能否吸引更多學生報考。很多高校都經歷過改名,甚至改名已經成為一股潮流。其實,改變校名不是一個隨意的事情,教育部對此有嚴格的規定,而且改名對學校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果成功有利,改名不成功也會鬧出笑話。今天要講一個成功的改名案例,因為改名,高校的知名度明顯提升。
  • 中國高校改名史
    前身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西南交通大學,可謂是高校改名界的元老了,憑藉17次校名變更,西南交通大學成為了中國高校改名最多的大學。西南交大的改名史僅是中國高校改名史的縮影。數據統計顯示,過去30年,全國近3000所高校中將近一半曾改過名字。1981到2010年,全國79%的高校改過名或因合併除名。每經商學院記者統計發現,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僅有3所建校較晚的高校從未改過名字。
  • 河北省改名最失敗的高校,網友:以前的好,現在的像野雞大學
    還有很多院校從調整了本科的錄取批次,加上很多學校的合併,導致學校改名成了一大趨勢,改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不光名字高大上,而且冠上了中國倆字,瞬間就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 教育部規範高校名稱! 大學「瘋狂」改名
    2000年以來,中國眾多二三線城市的高校紛紛改名,有的甚至短時間內就實現三級跳:中高職合併——高職搖身一變成為學院——學院一躍成了大學,而這當中,不少高校「渾水摸魚」、「新瓶裝舊酒」,除了頭銜更換,師資力量、硬體設施、校園環境均沒有任何改進。  2009年,中東部地區一共有48所高校新增、籌建及更名。
  • 高校如何改名最成功?這所高校,改名後像211,實際上普通一本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高校非常的多,本科院校加上專科院校達到了3000多所。但是,高校之間因為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以及學科排名,被分成了不同等級的高校。比如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頂尖高校,除此之外,還有C9聯盟、5所師範類院校,985、211或者雙一流高校等,根據每年評估的結果來劃分等級。
  • 高校改名對於招生立竿見影,近20年國內高校改名詳細名單發布
    從國內高校2000年左右開始合併和調整的時刻,其實也伴隨著國內很多高校的改名。一方面是因為擴招,讓學校的名字更加吸引人,更加響亮;另一方面,隨著高校合併,不少高校的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的名字已經不適合調整後的高校了。
  • 山東一所改名成功的高校,因校名飽受爭議,還被誤認成野雞大學
    山東省為加大提升當地的教育事業,不僅在山東省有將要新建的高校,而且還把一些有潛力的高校改名,提升教育名望,發揚山東省教育事業。雖然這裡的教育資源不像北京。上海教育資源廣闊,北京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 重點大學。上海有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重點大學。
  • 黑龍江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經驗成全國典型
    原標題:我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經驗 成全國典型 4日,在全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議上,省教育廳作為全國六個典型之一作經驗交流。據悉,黑龍江省不斷提高高校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做法,受到與會人員的關注和好評。
  • 河南下一批高校改名分析
    最近,又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部分高校改名成功了,本篇文章,我們著重說一下改名大學成功的高校。   信陽師範學院附屬醫院   其他省份的呢,我們可以放一放,今天我們主要聊一聊河南高校改名的的狀況分析,到底在下一批,誰最有可能改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