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2020-12-17 勵志學生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這一個人發展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據說,一個家庭比較富裕,孩子學習特別好的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出國學習,意圖回到國內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於是就找到了一位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想問問他,孩子去哪個國家比較好,學習什麼專業比較好,怎麼規劃在國外的這幾年。教授回答,去哪個國家無所謂,要多多旅旅遊、多與人交談、多交朋友,學習的事情並不是最重要的,完後一家人比較蒙圈,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實這就是人與人的認知層次不同,到底有什麼不同,一起隨勵志學生看看吧!

認知層次決定人生高度

人的認知層次就像漏鬥

漏鬥,底部狹窄,見識較低;頂部寬廣,見識較高。每個人的認知層次是不同的,不同認知的人,對於自己今後的道路發展、人生規劃、格局建設、心態把握等等都是不同的。我把人的認知分為9個層次,看看你屬於哪一個?

漏鬥

第一層次、只知好惡

認知的第一層次只知好與不好,心情總是表現在臉上,高興了我就笑,不高興了我就鬧,總之世界都欠我的,何況是你?漏鬥的最底層,就如井底之蛙一樣,看不到廣闊的藍天,只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把控不好情緒,可能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去和別人大打出手。就像村裡人會因為你家雞吃了我家一點米就打的不可開交,到頭來這一輩子也只能是個莊家戶了。

心情總是掛在臉上

第二層次、墨守成規

第二層次的人會比第一層次的人多懂一些,他們會按著規矩來,我到了上學的年紀就要上學,到了結婚的年紀就要結婚,家長讓考哪所大學,學什麼專業,我都會遵從。這樣的孩子會墨守成規,受著規矩的壓制,老師說什麼都是對了,家長說什麼都要聽,這樣反而會限制到孩子的發展。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彈鋼琴,而受到老規矩的限制的家長覺得還是學習最重要,最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在搖籃裡。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可以勉強生活下去,但是他們生活的一定不夠開心、不夠快樂!

學會改變才能喝到水

第三層次、了解到規矩的局限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規矩是人制定的。第三層次的人不會覺得規律是一成不變的,規矩也有局限性,好的可以去接受,不好的我就不去接受,甚至我要改變這些規矩。就像現在高中的孩子,在學校規規矩矩,有什麼可以去問老師,而老師也會耐心回答,但是一到社會上,這些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就會接受不了,慢慢的就會知道規矩並不是不會改變的,而規矩完全是由人來制定的。

規矩是可以改變的

第四層次、明是非,識大體

一個胡攪蠻纏的人,永遠是沒有道理可言的。當一個人知道什麼事情是該做的,什麼事情是不該做的,他有明辨是非黑白,懂得為大局觀而考慮,那麼他就會更上一個層次。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混得好的並不是那些正直、爽朗的人,而是會說、會做的人,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情,見到什麼樣的人該說什麼樣的話,而且並不會因為一小點利益而不開心,反而他們會很開心別人佔自己的便宜。

明是非。識大體

第五層次、了解到是非的局限

可能有的時候是並不是對的,非並不一定是錯的。在社會漂泊的人都會明白這個道理,是與非是相對的,是對於有些人可以是非,非對於有些人可以是是。面對這種情況只要選擇坦然接受就好,不要過於去分辨,那樣吃苦受罪的只有自己。只有分清是與非,並且該什麼時候似是而非,那麼在仕途上、在人生的價值上,就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是非是有局限性的

第六層次、了解到資源的有限

資源是固定的,但是有些人可以握住龐大資源,所以有些人只能得到一小部分資源。富人佔據了很多的資源,窮人想著總有一天我會和他一樣富有的想法是錯的,因為資源的有限性,只能決定著必定有一部分人是富人,有一部分人是窮人,窮人想要到達富人階層,就必須先想怎麼去在相同的行業具有核心的競爭力。就像現在的社交軟體一樣,馬化騰佔據了所有的市場,而馬雲想要做這一領域的老大,就得比騰訊更有核心競爭力才行。

資源的有限性

第七層次、人的發展性

總有人抱怨,我現在30歲了、40歲了,我這輩子就是這樣了,沒有任何的發展前景了。就這樣自暴自棄的你還能有什麼出息?人這一輩子,不是有沒有發展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把自己放棄的問題。記得一位人說過「窮人在做買賣的時候不敢做,為什麼呢?怕自己賠光了,請問你有錢嗎?賠光了能賠多少?所以你只能窮一輩子」。一般欠債幾百萬甚至上億的人,總會東山再起的,因為他們知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自己。人的發展性,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前提是不要放棄自己。

不要放棄自己

第八層次、認識自己

其實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把自己戰勝了,那麼你一定的無敵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毛病,但是就是改不了,說明你沒有戰勝自己,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知道自己毛病的前提下,把80%的毛病全改了,那麼他一定是一方霸主。認識自己也包括對自己內心的認識,在了解到社會並非決定公平而不生氣,看到自己出身不如別人而不怨天尤人,在矛盾面前能夠從容應對,那麼你的人生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了。心態豁達,朋友眾多,老闆喜歡,合作商喜歡找你,甚至桃花運也會接連而來,這就是人生的巔峰了。

認識自己

第九層次、知道活著的意義

這是漏鬥的最頂層,為什麼?因為我相信,現在有95%的人活著並不知道為啥活著?為了自己?為了自己孩子?為了孫子?為了錢?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現在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累成狗,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剩下的5%的人,他們活著是有明確的目標的,我這輩子就是想青史留名,我就是想環遊世界,我就是想為人類貢獻我自己的力量。這些是牛人,他們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我接下來去做什麼,往什麼方向去做,比如賈伯斯、任正非。當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他肯定就是有名、有錢、有社會的地位的人,因為他們的視野更寬闊,眼前更寬廣,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

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

教授之所以會那樣說,說明教授的認知層次是高的。人的9個認識層次,你屬於哪一個呢?

相關焦點

  • 認知層次越低,人就越固執
    不光是老年人,身邊還有一些年輕人也很固執,比如叛逆期的青少年,這類年輕人往往也是缺乏見識,經歷太少,認知層次還處於較低水平。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認知層次的差距而產生的固執,往往是最難改變的,因為別人給的建議可能跟他所有認知都相牴觸,這時候讓一個人逆著本能做選擇,尤為痛苦。固執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是最幸運的人、無所不知的人,根本不願意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看看這個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四種設備人,你屬於哪一類?
    按照設備人的工作性質,主要有設備管理、設備維護和設備修理三種職業,實際工作中,這三種職業在很多單位互有交叉,難以截然分開,只是以哪類工作為主而已。於是就有人想辦法,按照對企業的作用和價值,實行分類管理,把設備人劃分為四種:核心人員、獨特人員、通用人員、輔助人員。核心員工:掌握了特殊的、影響企業核心能力的專業技能,而這些技能能夠為企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說白了,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高技術人才,高科技企業搞研發的就屬於這一類。
  • 「層次低」的人,微信是什麼樣子的,這3點希望你沒中
    很多人就會因此被騙,這也更進一步地告訴我們,職場上,微信的經營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那些在職場上「層次低」的人,他們的微信又是什麼樣子呢?希望你沒中!一、朋友圈喜歡發虛假消息第一個就是朋友圈喜歡發一些虛假消息。
  • 別和低認知的人較勁 會拉低你的認知
    在網上寫文章發視頻,就像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既然窗戶打開了就免不了會有蒼蠅、蚊子甚至臭蟲爬進來。嗡嗡嗡的哼唧幾聲,要不就是放幾個臭屁噁心你一下,如果你被他噁心到了,你就真的輸給他們了,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他們本來就是來噁心你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些事情你在意了,你就被它幹擾了。
  • 人類認知分為九層,世界將會懲罰低層次的人,快來看看你是第幾層
    曾經有人說圈子裡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其實圈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人與人的差別,很大程度是對世界認知程度的差別,而人的眼界往往決定了人的認知。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決定了你在哪個圈子,決定了你在圈子中的哪個等級,最後決定了你的人生。
  • 熱血傳奇:傳奇玩家,可以分為幾類,你屬於哪一類!
    非常感謝大家對小編一直的支持與關注,每天小編與大家一起分享傳奇的經典今天小編主要想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你是屬於那一類的傳奇玩家!在傳奇中,玩家真的是數不勝數,那麼這麼多的玩家中分為幾類呢!今天小編就來和你們說一說!
  • 說說哪類人喜歡考公務員,哪類人考不上公務員?看看你屬於哪一類
    ,從中得到別人的尊。通常這類人的出身都不錯,家裡不缺錢,所以他非常願意去從基層幹起,儘管基層公務員工資不高,但他不在乎,你也明白,這世界上越不在乎錢的人卻容易幹成事,因為他們不會患得患失。通常這類人會選擇去考選調生,因為選調生屬於公務員的儲備幹部,提拔快。
  •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其實,每一個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人的認知。像那位同事和文友問的問題,是屬於很膚淺的,就說明當下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低,更有人問出一些零碎的、詞不達意的問題,說明其認知能力更低。網絡上有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問的問題越幹,認知層次就越高,問的問題越水,認知層次就越低。」
  • 健身房裡鍛鍊的人分為5大類,你屬於哪一類?對號入座吧
    健身房裡鍛鍊的朋友也分為很多種,雖然都是來健身的,但是也會存在著差異,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是有分類的,對於你來說健身房是一個交友平臺還是一個休閒的場所,又或者說這是個聊天的場所,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導致我們自身的分類,今天來盤點一下,健身房鍛鍊的5大類人群,來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類的吧!
  • 心理學:為什麼認知層次越低的人,對自己觀點越深信不疑?
    這很好理解:你模擬一場跟古人的對話,告訴他們地球和太陽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他們會感到可不思議,甚至會認為你愚昧無知。於是你跟他們吵起來,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類似的爭論有很多,其中大多都是因為認知層次問題,導致始終無法達成共識。今天的文章,將主要分析:人們為什麼不要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去。
  • 仙翁洩天機:人的認知有六個層次,易經這一卦將其呈現的淋漓盡致
    就是說這種人,他們的認知狀態已經觸碰到了某些邊界,已經可以認識到很多人根本觸及不到的世界。但是苦於自己的機緣和悟性,他們是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一輩子也只能在這種認知邊界處徘徊。他們就屬於中間這一群人,想要改變某些東西,卻又無能為力,想要追求某些事情,卻又力不從心,就這樣只能掙扎痛苦的,被自己的認知所折磨,所以這一類人會「厲薰心」,也就是身心很煎熬。六四:艮其身,無咎。
  • 這四類人適合教師考編,你屬於哪一類人呢,快來看看吧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考教師編制呢?我總結了四類適合參加考編的人,你會是哪一種呢? 首先第一類人就是追求穩定的人。這些人對生活或者是對工作都沒有安全感,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追求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如果你是這一類人,那你是可以考慮參加招教考試的。 其次第二類人就是對現階段的工作不滿意的,又或者是可能工作壓力會比較大。經常的熬夜加班,還要挨領導罵的。
  • 人的認知層次,決定看到的世界
    每個人的認知,源於自身的知識結構層次、生活閱歷和修養,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認知度越高,對世界的把握就越到位,看世界的切入點也就越準確,對自我人生的定位則就會越理性,為人處世則會更磊落,更坦然,更低調,讓人更舒服。
  • 越固執的人,越有這3種低層次的認知
    1 認知層次低,無法向上兼容 認知很難向上兼容,卻很容易向下兼容。 因為我們的認知也是從低到高發展起來的,我們對還沒領略過的更高認知層級一無所知,但是對於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低認知層級,卻天然的具有理解優勢。 這是固執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一個人只能在自己的認知層級裡打轉,那麼當他接觸到更高層次的結論、理念時,就本能性地有牴觸。
  • 世界正在懲罰那些不好好讀書的人
    回看近兩年,眾多高校頻繁打出「勸退重拳」,不禁讓很多人感慨:讀書,這條看世界的路,真的需要且行且珍惜。所有混掉的日子,所有不負責任的半途而廢,最後都會變成了打臉的拳頭,把你打倒在悔恨裡。02世界正在嚴厲懲罰不好好讀書的人「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層次
    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認知的層次,局限了他的層次我小時候,曾在很窮的鄉下生活。泥陷於認知漏鬥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景,根本聽不懂認知更豁達的人在說些什麼。認知的九個層級,你在哪一級?
  • 中國醫科類大學按實力劃分為六類,看看你喜歡的院校屬於哪一類
    中國地大人多,醫科大學也是數不勝數,但這些醫科大學的實力又相差很大,為了方便不同層次的考生報考,這裡按實力把中國的醫科大學劃分為六類,看看你喜歡的院校屬於哪一類。一類: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空軍軍醫大學,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
  • 你對世界的認知層次越深,世界給你帶來的痛苦就越少
    其實,幸不幸福同樣是由一個人的對幸福的認知層次所決定。如果你對幸福的認知僅局限於夫妻恩愛、家庭和美中,那麼註定你所獲得的幸福有限。因為,婚姻不是檢驗人幸不幸福的唯一標準。人們對幸福層面的認知能力,將決定他們可抵達的幸福層次。慢慢的,劉姐意識到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層次出了問題,因為,幸福不是狹義的,而是廣義的。
  • 2019廣東公務員考試以[網絡與新媒體]為例看看你的專業屬於哪一類?
    2019廣東公務員考試以[網絡與新媒體]為例看看你的專業屬於哪一類?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9廣東公務員考試專業,2019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職場上的三類人,你是哪一類
    今天,我們來聊聊「職場上的三類人,看看你是哪一類」。01識人在職場上,我們一定要學會識人。不僅要識別別人,還要識別自己。我們為什麼要識別其他人呢?但你最後能不能成為物理學家,這個結果是不一定的。你有可能成為物理學家,你也有可能在這個路途中慢慢的向數學方向發展,成為了數學家。但是,你不太可能成為一個音樂家。所以你看,這是目標跟結果的關係。不僅如此,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哪類人,才能更好的走向我們的目標。如果你不太知道自己是哪類人,你走到哪算哪。最後,可能就成為了自己不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