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上光電與腐敗官員關係密切 借科研巧取政府工程項目

2020-12-17 中國網財經

  廣東省原科技廳廳長李興華最後一次亮相是在7月23日。

  當天,李興華參加了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省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省科協八屆全委會副主席。隨後,李興華率隊趕赴廣東電臺《民聲熱線》直播節目。節目中,李興華「坦然」地就廣州市科技系統腐敗案作出回應,並表示省科技廳已通過排查廉政風險點,加強反腐工作。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短短三天後,廣東省紀委就對外披露,李興華因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持續調查半個月後, 8月12日,時代周報記者獨家從省紀委一位發言人處獲悉,「目前對李興華正在進行立案」。

  現年55歲的李興華,從2007年步入廳長正職,一直致力於推廣廣東省LED產業的發展,與省內多家LED企業關係密切。李興華的落馬,對於廣東省LED企業震動巨大。

  從7月25日開始,包括勤上光電、德豪潤達、佛山照明、雷曼光電、洲明科技在內的多家廣東省內LED上市企業股價激烈下挫。

  雖然,廣東省紀委尚未對外公布李興華被調查的具體原因,但聯繫之前省內科技系統腐敗案,外界普遍猜測,李興華的問題主要集中在LED科研項目的評估、資金發放上。

  「省科技廳每年掌握著4.5億的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發放大權,為了爭奪這筆資金,企業都是削尖了腦袋,」一位諳熟補貼內幕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直言不諱,「人脈關係和政府資源是拿到專項資金的關鍵,這裡面必定有很大的權力尋租空間。」

  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一條以科技廳申報和審批科研項目為中心的利益鏈條逐漸浮出水面,其中,由李興華發起的,多家LED龍頭企業入股的「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更是起到樞紐作用。

  而種種跡象表明,省紀委的調查已經深入李興華利益鏈條。據核心知情人對時代周報記者爆料,上周在南海、順德各有一位「半官方」的協會人士被帶走協助調查。

  對此,記者採訪了多家省內LED企業,相關企業高管對李興華落馬一事均諱莫如深。

  8月13日,記者在廣東省科技廳發現,目前科技廳頗為平靜。「調查工作主要由紀委進行,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科技廳不方便發表意見,」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現在,科技廳由一位副書記主持工作,一切正常。

  而李興華案件明朗之前,更讓外界關注的是,利益鏈條逐漸曝光的過程中,有多少企業和機構能夠置身事外,而又有多少會牽涉其中。

  濫發科研補貼成落馬主因

  事實上,紀檢部門對於廣東科技系統的查處動作早已顯現。

  今年5月20日,廣州市紀委監察局就透露,正在對市科信局個別幹部的嚴重違紀違法情況進行調查。

  儘管在6月7日省科技廳召開的廉政建設會議中,李興華發言表示,「某市科信局出事令人痛心」,但這一會議並沒有阻擋科技系統腐敗案件的擴大。

  6月20日,廣州市科信局局長謝學寧涉嫌嚴重違紀被立案查處,並因涉嫌經濟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調查,在外界看來,謝學寧的下臺是李興華出事的導火索,而科研項目的審批和科研補貼的發放帶來的利益輸送,很可能是此次科技系統被調查的主要原因。

  根據廣東省在2011年8月提出的《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作為廣東省三大高新產業之一的半導體照明由科技廳主導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LED產業產值目前已經突破2100億,佔全國的比例接近45%,產業規模位居全國首位。但在風光的數據背後,LED產業過於依賴財政補貼的種種亂象,也早已被外界所詬病。

  7月23日,李興華參加的《民聲熱線》節目現場,一位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就對其指出,現在不少LED企業為了爭專項補助資金,把精力放在了拿項目上面,幾乎放棄了對科技的研發,對此,李興華當場表示不贊同。在他看來,企業單憑拿政府資金很難發展起來。

  然而,實際情況是,財政補貼已經成為企業生存乃至發展的重要手段。數據顯示,發展LED產業的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在地方政府支持下,2011年淨利潤增長率雙雙超過了100%,其中,政府補貼對德豪潤達的利潤貢獻率為79%,對三安光電淨利潤的貢獻率甚至高達90%。

  「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都只有一兩千萬,但是補貼就可以達到幾千萬、上億,對於企業來說誘惑太大。」長期關注LED產業的高工LED總裁張小飛博士對時代周報分析道。

  更為嚴重的是,巨額的補貼也必然帶來利益交換的空間。廣東省科技廳每年手握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發放大權,無疑成為LED企業主要鑽營和公關的對象。

  據了解,廣東省LED企業有6000多家,但每年能夠獲得補貼的企業只有100家左右。

  「為了爭奪這筆專項資金,企業們都削尖了腦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能拿到政府補助或項目,除了起碼的科研實力,與政府的關係更為重要,大家水平都差不多,關係好,項目就拿到了。」

  「公關費」300萬起步

  那麼,一個LED企業如何才能與掌握科研項目審批大權的李興華搞好關係,從而在獲得項目上取得先機?隨著記者調查深入,一個名為「廣東省半導體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的機構逐漸浮出水面。

  創新中心對外宣傳的主要職能只是對於企業創新研發進行信息服務。但從創新中心的發起單位來看,這個創新中心並不簡單。創新中心由廣東省科技廳發起,發起單位包括勤上光電、雷曼光電、德豪潤達、洲明科技等21家廣東LED龍頭企業。

  而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創新中心註冊資金63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金大部分來自於作為發起單位的LED企業,據記者了解,每個企業加入創新中心的入股費用高達300萬元。

  根據創新中心官網上提供的地址,8月13日,記者在科技廳大樓中一個偏僻的角落找到了創新中心位於廣州的辦公室,其面積不到20平米,只有三位工作人員進行辦公。

  據其中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個辦公室主要是對接科技廳的,創新中心的總部位於廣東南海,對記者關於交納高額入股費的提問,上述工作人員顯得十分激動,「300萬的入股費肯定會有收益,中心可以幫助公關科技廳、科技部的科研項目,一個項目起碼就上千萬了。」

  而對於入股費的用途,該工作人員則語焉不詳,「我們也會進行一些調研,還有一部分費用會用來作為活動經費。」

  記者多次約採創新中心主任眭世榮,但均被其以開會為由予以拒絕。

  「這個機構事實上就是與政府搞好關係的一個平臺,目的是為了讓企業拿到科研項目。」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不諱。

  根據科技廳工作人員介紹,科技項目的審批流程是由企業先申報項目,再由科技廳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打分,打分通過,則報給科技廳進行審批。

  「專家評審更多只是一個形式,」曾參加一些科研項目評審的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微博)對記者說道。據王先慶介紹,打分的專家雖然是從專家庫中隨機抽樣,但是面對數量巨大的項目,這些專家根本來不及了解項目和企業,最終獲得上報的都是與科技廳高層關係比較好的企業。

  就算是一些創新中心發起企業對創新中心也頗多微詞。「這個機構成立的初衷是好的,」作為機構發起單位之一的照明公司老闆高偉華(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只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

  據高偉華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當時創新中心的人主動過來找他,在交了300萬入股費用之後,他所在的公司成為中心發起單位,「就算加入了創新中心,但是你不搞關係,科研項目審批的機率也不大,很多真正想搞研發的企業反而拿不到資金」。

  而從記者獲得的一份科技廳科研項目表可以發現,勤上光電獲得省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LED項目2個。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勤上光電總裁李旭亮一直與李興華關係密切,當年深創投的總裁靳海濤投資勤上光電,就與李興華從中牽線搭橋密不可分。

  對此,記者採訪了李旭亮,但一談到李興華落馬,李旭亮就迅速掛掉了電話

  而項目表顯示,包括洲明科技、TCL、豪德潤達在內的創新中心發起企業基本上都可以獲得LED科研項目。這一現象也得到了高偉華的證實,「加入之後不一定會獲得項目,但機會要大很多」。

  借科研巧取政府工程項目

  根據科技廳關於LED專項研發資金的材料顯示,科研項目資金補貼額最少為1000萬,最多達到5000萬。「補貼之下,企業在申報項目時往往吹噓規模和技術含量,文章很漂亮,但最後都只是為了那筆資金。規劃都實現不了。」王先慶對記者表示。

  而企業獲得專項資金之後,並不會有太多的科研壓力,「科研項目允許失敗,失敗之後,政府只是追回沒用完的科研經費而已。」創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承認。而這也導致很多企業的科研項目像是一槌子買賣,更有甚者,有些企業老闆拿了經費就跑路的現象。

  相比之下,一些龍頭企業的利益訴求點,並不局限於科研經費上。「科研項目只是政府採購和工程項目的一個敲門磚,後者利潤要大多了。」一位核心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據了解,隨著廣東省內LED公共照明推廣進度的加快,政府採購和公共照明工程越來越成為LED企業爭奪的「香饃饃」。而獲得科技廳LED專項技術研發資格的企業,在中標工程上優勢不小。

  作為創新中心發起企業的勤上光電在政府項目上一直是大贏家。在東莞LED公共照明推廣中,自主研發的9款LED照明產品成功中標,入圍LED路燈、LED隧 道燈、LED筒燈、反射型自鎮流LED燈等4個項目包。

  2013年初,勤上光電不但中標清遠市4.6萬盞LED路燈照明改造項目,而且成功獲得英德市LED路燈節能改造服務採購項目。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中標了2012年度半導體照明產品推廣項目,其限額總量共計36萬隻,其中,室內照明產品30萬隻,包括LED筒燈和LED射燈;室外照明產品6萬隻,包括LED隧道燈和LED路燈。

  廣東昭信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進行了廣東省佛山南海幾家醫院的室內LED照明改造工程,以及佛山均安、雲浮羅定等幾個地區的戶外LED照明改造工程。

  政府項目一般招標公開嚴格,但是具有科技廳科研項目的企業在招標時獲得青睞被視為理所當然,這也就造成很多企業通過獲得科技廳的科研項目,從而曲線增加中標政府項目的籌碼。

  「政府項目肯定會有推廣科技廳的研究成果的考慮。」對此,鴻利光電的公關經理鄧壽鐵給予了證實,據了解,今年鴻利光電獲得了一項地鐵照明的科研項目,而鴻利光電對於省內地鐵照明項目工程的中標機會很大。

   喧譁背後的跑路潮

  在龍頭企業抱團哄搶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的背後,處於產業底部的大批低端LED企業卻是哀鴻遍野。

  8月10日,中山市古鎮鎮安康路15號,雄記燈飾廠的大門敞開,廠房內一片狼藉。7月初,雄記燈飾廠老闆謝映雄忽然蒸發,拖欠各種款項多達4000多萬元。據當地人回憶,追討工資的員工和追討欠款的供應商曾經數次包圍工廠,憤怒的討債者搬空了廠房內所有值錢的東西。

  謝映雄的跑路只是廣東省內LED企業老闆跑路潮的一個縮影,早在2012年6月,規模過億的深圳願景光電子老闆邢毅跑路,8月,中山市古鎮卡邦燈飾老闆周明亮攜款潛逃,而今年以來,多家省內銀行對於LED企業貸款預警,更是令很多LED企業雪上加霜。

  「這個產業差距太大,上遊企業做得很好,但更多的企業只能靠低價傾銷,惡性競爭。」張小飛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相比於龍頭上市企業可以獲得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補貼,下遊低端企業卻連生存都十分艱難。

  「在業內看來,大部分企業的倒閉只是這個行業洗牌的結果,」曾經經營LED企業失敗,但現在又東山再起的雄映翔對記者感慨道,在他看來,目前的政策扶持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時卻會權力尋租的現象,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對於很多LED企業來說並不公平,畢竟每個倒閉的企業背後都有幾百上千個家庭。」

  而在業內專業人士看來,李興華的落馬是政府改革審批制度的必然結果。廣東省三大新興產業,由科技廳主導LED照明、由科信局主導電子信息、由發改委主導新能源汽車,而隨著劉鐵男、謝學寧、李興華的相繼落馬,政策利好之下,如何斬斷利益鏈條,值得反思。

  就目前來看,李興華落馬之後,LED企業還將迎來一輪大的洗牌,跑路潮在短期內也無法平息,而隨著調查結果的出爐,與李興華有關的企業與機構或許均難獨善其身。

  [記者手記]掮客妄為 審批肆意

  本報記者 梁君豔

  幾乎每一宗高官落馬案背後,都會牽出一個或一批掮客。他們擁有強大的人脈資源,在官商暗場長袖善舞,以搭建「權力買賣」橋梁為己任,以助人交易成功為生財之道。

  東窗事發之前,他們是高官的「友好同盟」;東窗事發之後,他們便成高官的「核心幫兇」。

  掮客能消滅嗎?信息流動不對等,必有掮客生存的土壤,有遊說的市場。

  但掮客生活在暗處,以各色各樣的職位作掩護,甚至以各色各樣的聯盟作掩護。

  就政府項目審批領域來看,政府要怎麼分配項目資源,選擇什麼企業發放補貼資金,無疑需要信息做支撐。在這個過程中,某些人員甚至行業聯盟即擔起「掮客」角色,對政府和企業信息進行整合,讓這些信息在政府和企業之間進行順暢流動。

  不過,掮客在進行信息傳達時,往往由於不透明不陽光的操作,存在「拉關係」行為。掮客的搭橋牽線,助力官商利益輸送,項目資源配置難保公平。

  在一個人情社會,要想完全剷除利益輸送和權力尋租空間,無異於天方夜譚,只能在最大程度地阻止權力販賣上努力,讓掮客的遊說暴露在陽光之下,通過相應法規來遏制掮客行為,讓信息流動和審批流程更加透明化。(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相關焦點

  • 勤上光電管榮福:LED大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勤上擁有一支專注於LED照明應用領域的有經驗的優秀營銷團隊進行項目運營,有成熟穩定的EMC項目運作和管理能力,是國內工程案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的半導體照明應用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從2010年起,勤上和南方電網、地方城市規劃局等機構合作,至今成功運營了包括廣百集團1.6億商業照明節能改造、清遠4.6萬盞LED路燈改造、1.5萬盞英德城市項目節能改造、深高速120km道路照明節能改造等23個成熟EMC項目,已成為目前市場上EMC項目運營最成熟的企業之一。
  • 勤上股份:2016年年度報告
    公司根據項目不同以工程直營模式、經銷模式、網際網路銷售模式以及包括EMC、EMBT在內的等新興商業模式,多維度與分重點並舉方式布局市場。(3)組織管理優勢龍文教育能夠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樹立起「特色鮮明、全國知名」的品牌形象,與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嚴格、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有著密切關係。
  • 【看A股】控股英倫教育,勤上光電教育版圖再拓展
    圖片來源:pixabay芥末堆 1 月 13 日訊,今日下午,勤上光電(002638)發布公告稱,勤上光電增資及收購英倫教育事項所涉有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全部辦理完畢。目前,勤上光電已持有英倫教育 40% 股權,並間接持有英倫教育 100% 控股的深圳國際預科學院 40% 股權。公告中提到,勤上光電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以 6600 萬元人民幣認繳深圳市英倫教育新增註冊資本 214.29 萬元,其中:214.29 萬元計入英倫教育註冊資本及實繳資本,剩餘 6385.71 萬元計入英倫教育資本公積金。
  • 【看A股】勤上光電擬收購連鎖幼兒園小紅帽教育,從 K12 延展到幼教
    【看A股】勤上光電擬收購連鎖幼兒園小紅帽教育,從 K12 延展到幼教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 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完成對深圳市英倫教育產業有限公司...
    證券代碼:002638 證券簡稱:勤上股份公告編號:2019-037  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完成對深圳市英倫教育
  • 一把手腐敗是最大難題 十八大以來83名廳級以上官員的腐敗樣本調查...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曾有一家公司通過競標拿到了揚州一家政府單位的裝修項目,但因時任揚州市委書記季建業給該單位打了招呼,最終工程項目交給了報價更高的金螳螂。  一把手在人事任免上的權威也難以撼動。83人中有3人被檢察機關證實此前擔任一把手時涉嫌買官賣官。分別是湖南省人大原副主任吳永文、山東省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增德,以及馬鞍山鋼鐵集團原黨委副書記趙建明。
  • 勤上光電擬投資入股英倫教育
    中國證券網訊 勤上光電21日晚公告,公司擬以6600萬元認繳深圳市英倫教育產業有限公司新增註冊資本214.29萬元,增資完成後,公司將持有英倫教育30%股權;公司以1100萬元收購傅騰霄持有的英倫教育本次增資後5%股權,公司以1100萬元收購傅軍持有的英倫教育本次增資後5%股權。
  • 洲明科技為子公司做1.8億元擔保,東旭光控制權恐生變,勤上光電提起訴訟
    11月21日,每日LED獲悉:11月20日夜間洲明科技、東旭光電、勤上光電發布公告就公司最新動態做了披露。
  • *ST勤上:廣東君信律師事務所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關注函有關...
    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上股份」)的委託,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關於對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中小板關注函【2020】第584號)(以下簡稱「《關注函》」)的要求,對需要律師發表意見的事項進行了核查,並出具本《專項核查意見》。
  • *ST勤上:公司擬籤署《DEED OF AMENDMENT》
    證券代碼:002638 證券簡稱:*ST勤上 公告編號:2020-118 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擬籤署《DEED OF AMENDMENT》的公告 【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公司及董監高、5%以上的股東均與上海澳展不存在關聯關係。
  • *ST勤上:深圳證券交易所2019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CFi.CN 中財網
    該次增資完成後,上海勤上的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增至351000萬元,股東由「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及廣東勤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勤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及榮享股權投資」。具體內容詳見2017年12月19日在指定信息披露媒體刊登的《關於對外投資事項的階段性公告》。
  • 美國另類「巧實力」:用腐敗信息控制各國官員
    近年來,美國不斷強化「智能」建設,在全世界編織了一張縱橫交錯、立體交叉的信息網,掌握著各國官員的腐敗信息(尤其是境外帳戶)。  「智能帝國主義」的運用與強化  蘇聯解體後,美國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或直接協助一些俄羅斯腐敗官員洗錢。美國在掌握俄政府高官大量腐敗把柄後,逼迫俄政府做出多種戰略性讓步。
  • ...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2019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3、補充說明子公司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虧損的原因。  回覆:子公司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上光電」)2018年度、2019年度利潤表數據節選:  單位:萬元  ■  根據以上近兩年利潤表數據節選顯示,導致勤上光電2019年虧損主要原因系當期確認的投資虧損及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所致。
  • 夫妻兩一起腐敗!廣東省一對高官夫妻一起貪汙,如今雙雙坐牢
    夫妻兩一起腐敗!廣東省一對高官夫妻一起貪汙,如今雙雙坐牢鄧潔從馬上摔下來時,她還不到50歲,已經退休一年多了。退休前,鄧潔曾長期擔任廣東省中山市委原副秘書長。自2018年4月有關部門對鄧潔立案至今已近兩年,而檢方於2019年2月對鄧潔提起法律訴訟,至今已過去一年多。
  • 鹽城射陽塌方式腐敗:7個月倒了10名官員
    據縣紀委一位官員述稱,劉旭的「抓權」風格與顧為何頗為相似,在任期間大權獨攬,凡是局裡城市建設、城市規劃等事項,都必須他親自審批,沒有他的首肯別人就辦不成事。一些想招攬工程、要工程款的開發商便千方百計打通他的關係。「在他這裡,權與錢畫上了一條等號。」
  • 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陷入訴訟,勤上集團或將支付超10億回購【星光寶...
    6月11日,勤上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陷訴訟事項。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勤上集團及實際控制人李旭亮、溫琦於2020年6月9日收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應訴通知書》等案件相關材料。
  • [光明網]「少食多餐」何以成為腐敗的「安全法則」
    西安鐵路運輸檢察院近日查辦一件鐵路建設工程中的受賄窩案,發現四名工程建設項目的負責人受賄數額都不大,從數千元到一、兩萬元不等。案值雖然不大,卻暴露出工程建設中流行的「潛規則」真實面目。「不嫌錢少,日積月累。」 西安鐵路運輸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李德群一語道出受賄者的心態。
  • 昔日毛澤東家庭收支與今日官員腐敗
    而我們今天的官員呢?有多少能管好家庭小事?有多少能管好家庭經濟收支帳?有多少能管住家庭和家人?有多少能管好枕邊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家國有別,公私分明?相反的是有多少官員把國家銀行當作自家的錢莊?多少官員人民交給他的權力當作貪汙受賄的工具?多少官員和枕邊的人,一個在賣官,一個在收錢?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官腐敗,小官何以清廉?大小官一起腐敗,社會何以和諧?
  • 以教為帆科研為楫,開拓絢爛光電星河
    一套桌椅、一個書架、生鏽的茶杯、堆疊的書籍,這是位於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實驗樓A棟505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分室(以下簡稱中山分室)內電子信息學院光電工程系主任劉黎明教授辦公室的一景。在這裡,他與科研相伴度過了數個春夏秋冬,也正是在這裡,誕生了首個他個人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精神需求比物質需求更重要」劉黎明說到。
  • 官員賭博之風屢禁不止 背後是赤裸裸的腐敗行為
    近年來,在各地查處的賭博案件中,國家公職人員涉案的情況屢有發生,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官員群體賭博之風,一些本來前程似錦的幹部因為染上賭博而自毀前程。(9月6日中青在線)  臨海市委常委,臨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周孟德,5次非法收受他人現金,而他受賄42萬元中有35萬元是賭債;嘉興市秀洲區規劃與建設局建築工程管理處副主任、建築工程招標投標管理站站長馮忠良陷入泥淖也與賭博有關;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政協副主席兼財政局局長朱漢軍等8名官員因為「聚賭」全部被免職…。  官員賭博之風為何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