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靠人才,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也是對學生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最佳場所。如何將科學教育融入校園,成為學生生活的常態?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通過將科學教育與其他教學科目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對學生熱愛科學、堅持真理、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把科學教育融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學生們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組建專業科教隊伍 培養優秀科創學子
走進華新實驗小學的大門,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學校高大的教學樓,教室窗明几淨,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遍遍地朗讀課文;穿過教學樓,便來到了學校的操場,只見孩子們三五成群的在操場上奔跑、打籃球;不遠處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正在和同伴們認真探討無人機操控技巧。讀書聲、歡笑聲以及討論聲融合成一道和諧的旋律,在校園奏響。
北京天文博物館館長朱進到學校講座。 華新實驗小學 供圖
「學校圍繞六年陽光教育,起步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構建了『博雅、興趣、專長』三級階梯式陽光校本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青少年科技教育納入學校構建陽光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重慶市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校長江豔談道,華新實驗小學以科技創新教育為著力點,堅持探索創新人才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科技教育經驗,組建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科素養互補,專業技能過硬的科學專職教師隊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創新學生,學校科普教育碩果纍纍:開發校本課程60門,編寫校本教材12本,發表論文200篇;2016年以來,學生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論文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創意機器人一等獎3個,創意發明二等獎1個,科幻畫獲全國一等獎1個。市級模型大賽一等獎6個。從2007年至今,有8名學生先後獲得「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或「市長提名獎」, 有30名學生先後榮獲「江北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或「區長提名獎」。
在錯誤中尋找正確道路 培養學生獨立思維
走進學校科技館,只見學校機器人興趣小組的小朋友們正聚在一起討論問題,「為什麼我的機器人沒有按照我設定的路線行走?」「你的程序設計有問題,這裡需要改一下。」「你看一下傳感器出問題沒有。」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問題,而指導老師王顯平則在一旁調試機器人,絲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
FPSPI社團在全球問題解決行動計劃展示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 華新實驗小學 供圖
學生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意機器人一等獎。 華新實驗小學 供圖
「我們指導老師只是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從來不會給他們解答問題。」擁有20年執教經驗的科學課老師王顯平說道。機器人作為科學入門的敲門磚,涵蓋了機械、編程、數學、物理等多種科目融合,對於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動手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王顯平介紹道:「在機器人的運行過程中,有許多的難題需要一一克服,但是我們老師只告訴他們解決難題的方法,並不會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孩子們只有在一遍一遍的失敗中才能成功,讓他們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的道路,明白真理的來之不易,從中即讓他們養成了獨立思考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正是憑藉著「在錯誤中尋找正確道路」的教育方式,自2015年起,華新實驗小學已經連續5次獲得「機器人綜合技能項目」全國一等獎,該項目儼然成為了該校科技教育一張亮的麗名片。
博雅課程創新拓展 讓學生認識自我
「快看,快看,我的雞蛋破殼了,小雞要出來了。」「我的雞蛋怎麼一直沒有動靜?」每年上學期,華新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小朋友們都會來到實驗室,圍繞雞蛋孵化的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據了解,這是學校關於生命教育的一堂創新課,從選蛋、護蛋到孵化,學生都全程參與。
「通過選蛋、護蛋、孵化,最終迎來新生命的體驗過程,學生從中不僅學習到了相關知識,同時,也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重量。」據華新實驗小學校長江豔介紹,一直以來,學校有集體備班的傳統,對學科教學進行研討。近年來,學校開始各年級、全學科老師碰撞,對如何整合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當大家對四年級課程進行梳理時,發現不同學科中都有同一個主題--「生命」。
機器人社團。 華新實驗小學 供圖
小小建築師社團。 華新實驗小學 供圖
「比如語文有珍愛生命的內容,美術有關注生命變化的寫生,科技課有種子發芽的內容等等。所以,學校將『生命教育』作為了四年級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據了解,為了讓學生跨學科、多角度的了解「生命」這一主題,各科老師按照生命的發展歷程,對原有的課本內容進行了重新排序,並整合、拓展了有關生命發展的相關內容。江豔談到:「學校四年級的教學內容一切圍繞「生命」為主題,對教科書上的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就是學校的博雅課程。博雅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時間在國家課程計劃內,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學法指導為主,延伸學科視野,夯實基本素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基」。
參加過學校「生命教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學生阮政霖感慨地談到:「從『生命教育』中,我了解到了生命的寶貴,同時也明白了生命非常的脆弱,我對機器人非常的感興趣,希望以後能夠研究出『納米醫學機器人』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用來拯救更多的生命」。
近年來,為了完善「博雅級」課程改革行動計劃,華新實驗小學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藝術、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與技術、綜合實踐等學科中進行學科融合、內容拓展、整合創新,進行的校本化、班級化、個性化處理。同時,同一年段不同學科尋找同一主題課程目標、內容和資源的聚焦整合的研究,讓博雅教育真正實現「分門別類、因材施教」。
品學後記:圍繞「六年陽光教育,起步精彩人生」,構建「博雅、興趣、專長」三級階梯式陽光校本課程體系,華新實驗小學通過科技教育為龍頭,將各學科內容結合起來的方式,聚焦學生科學素養 大力發展科普教育,讓孩子們從科學中學到知識、從實踐中鍛鍊能力、從挫折中錘鍊品質,為實現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責編:劉政寧、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