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在2016年中國兩會召開之際,盧森堡駐華大使石泰嵋接受新華網獨家專訪。石泰嵋對亞投行的成立、「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和中國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表示讚賞。此外,大使先生對中國經濟是否會遭遇「硬著陸」、如何面對歐洲難民危機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為採訪文字實錄:
盧森堡駐華大使石泰嵋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記者徐昕攝
記者:大使閣下,中國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兩會」是把握中國發展脈動的重要窗口。您作為盧森堡與中國交流最直接的紐帶,最關注今年「兩會」上的哪些議題?
石泰嵋:兩會的整體氛圍讓我們很感興趣。此次兩會我們最關注的是「十三五」規劃:是否有新的內容出臺?規模如何?我們都還不了解,因為目前我們只知道大致內容。歐洲人對(中國的)改革、經濟效益、人民幣國際化、產能過剩、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等話題比較感興趣。我們將從兩會報告中了解詳情。還有一個外國人較少提到的重要話題,那就是扶貧。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尚有7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我希望這也是兩會的討論主題之一。
記者:今年是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居於首位。國際輿論認為,創新將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您認為未來五年,中國進行創新發展應該從何處發力?
石泰嵋:政府財政的支持能夠促進創新的發展。因此,必須為創新提供合適的土壤。現在談論最多的是供給側改革,也就是經濟結構合理化。其次,必須為創新和教育投入資金,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科技研究中,以實現更快、更好的創新發展。中國人力資源豐富,學校整體是很好的,必須努力保持這個優勢。創新還需保持一個開放的中國,讓更多中國學生留學國外,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帶來更多觀點的碰撞交流。此外,關於創新,我認為教材、師資和網際網路也是重要的。
記者:近年來,中國正在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您看來,目前為止,盧森堡從中取得了哪些收穫?又面臨哪些挑戰?盧森堡和中國又將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進行哪些合作呢?
石泰嵋:聯接中國與歐洲的想法存在已久。通過中亞、中東等不太穩定、欠發達的地區,實現中歐的互聯互通,是一個很棒的想法,歐洲對此非常歡迎。盧森堡尤其如此,我們也花了很多時間參與其中。盧森堡在金融方面有一定的地位。歐洲的資金往往通過盧森堡流入中國。我們還成立了長期投資中國股市的特別基金。同樣,中國將近一半的在歐投資借力盧森堡企業。不過最近,我們在實體經濟方面做得更好。盧森堡有一家空運公司,是全歐洲最大的。這家公司只經營空中貨運,不承擔客運業務,長期在中歐之間經營航空貨運,現在與河南達成合作關係,共同發展空運和貿易。航空貨運班次增加了近50%,如今每周有30次航班向中國運送貨物。航班途中經過中亞,並在中亞停留。除了金融、空運,我們也試圖開拓鐵路運輸項目。當我們提及絲綢之路時,通常是指鐵路項目。因此,需要重振北方經俄羅斯及南方經亞塞拜然的鐵路線路。盧森堡正在同土耳其和中國河南省合作,開闢南部新線路。中國至歐洲的鐵路運輸比空運更便宜。運輸奢侈品、緊急物資時使用空運,其他貨物用鐵路運輸,雖然慢,但是相對便宜。兩種運輸方式是互補的並且都很重要。絲綢之路理念源於高層設計,但為所有的決策者、策劃者和實施者提供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