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粒粒
偶爾閱讀一些美國父母的博客,經常讀到很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美國父親,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他的家庭情況是這樣的:四個孩子,最大的十歲,最小的尚在襁褓,他的老婆是個全職媽媽。
大家可以閉上眼睛,腦補一下那種畫面:一個家有四個調皮娃的場景。打鬧,尖叫,孩子跳來蹦去,家裡一片凌亂,媽媽精疲力盡。
大致應該是這樣,家有調皮娃的我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來。當然,也有的家庭無論多少娃都能保持家裡乾淨整潔、井然有序,這樣的家庭一般要麼有足夠的經濟支持,要么女人真的是超人媽媽,管理家庭的能力特別強。
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家庭是普通的,不可能家家都那麼有錢; 世界上大部分的媽媽也是普通的,不可能都是女超人。
回到故事中來,這個美國爸爸並沒有描述家裡亂,或許,他潛意識裡知道有許多小孩的家庭就是這樣的,他沒有覺得不妥。覺得不妥的是孩子們的奶奶、他的母親,或許因為年代久遠,兒子都已經成了父親,老太太已經完全忘記了全職媽媽的辛苦和無奈。
她看到的只是當前的狀況,是每次去兒子家中撞入眼底的亂糟糟的家。
某個周末,這個美國父親正在邊背著最小的孩子邊洗碗時,電話叫了起來。他直起腰,擦乾手,哄哄背上的娃,接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母親的聲音,噓寒問暖之後,母親問了這麼一句話:「 xxx (兒媳婦的名字) 從來都不把家裡收拾的乾淨整齊,你難道一點意見也沒有嗎?」
他並沒有馬上回答母親的問題,而是解釋了他完全明白母親為何這樣問。因為時代差異,母親那一代人做全職主婦的比例更大,而那一代的女人特別看重家政,覺得保持家裡乾淨整齊是家庭主婦的職責之一。
經過了片刻的沉默,兒子這樣回答母親:
「 家裡是有點亂,但這不是她的錯,當四個年幼孩子的媽媽並不是一件簡單事,她每天都非常努力。即便她在收拾房間方面沒有過人的能力,但也不影響我愛她,因為她幽默,她善良,她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她愛這個家,她還是那麼漂亮,就如當初遇到她,愛上她,娶了她時一樣,她還是那個她,沒有改變。我自然也願意看到家裡每天整齊漂亮,但這應該是我和她一起來努力的,我想我們也正在這樣做。」
隨後,這個美國父親解釋,他也明白自己的母親並無惡意,也不是刻意想要給他們製造夫妻矛盾,只是從她的觀念出發,覺得無法理解,並且好奇兒子的為何可以一直忍受罷了。
兩代人之間的代購,婆媳之間的差異,看來在哪個國家都會略有呈現。在西方國家,習慣上一直以來小家庭的完全獨立,夫妻之間是更為緊密的團體,常常很少有婆婆與兒媳婦之間的直接衝突。但是,像這樣的不理解,略帶挑剔性的疑問,也會在母親與兒子之間的私密談話中冒出來。
有矛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矛盾沒有得到適當的解決,矛盾反而激化了,就好比滅火不當,反而火上澆油,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來分析這個兒子對母親的回答,可以歸結為:不迎合,不逃避,有理有據,有情有義。
做為一個兒子,在面對母親的發問時,他並沒有因為妻子不在場就直接順應母親的觀點,而是非常理性地分析事實,事實就是凡是獨自在家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只有一個小孩都難免會力不從心,何況是四個?做為一個丈夫,當妻子在不場的時候,他依然沒有忘記維護自己的婚姻,妻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娶她並不是因為她是個家政好手,他娶她是因為她有其它很多優點,這叫不忘初心。
任何一個只要真心愛孩子的母親,都不會因為兒子這樣回答而生氣,相反,她應該聽到這些後而倍感安心,因為兒子懂得保護家庭,維護妻子,有擔當,他完全有能力去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任何一個妻子只要聽到丈夫這樣的回答後都會感動、感激,也會更愛這個男人,更愛自己的家。
婆婆和兒媳婦之間出現問題時,兒子總會被認為是其中最為難的那個人。然而,一個母親與一個成年成家的兒子之間的對話已經不再是母與子的關係那麼簡單,而更多的是一個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的對話。母親愛兒子乃人之常情,但也應尊重孩子已經成人這個事實。就如這個兒子對於母親的回答,我們看到不是一個小孩子對於媽媽的簡單順從,而是一個成熟獨立的男人形象,雖然普通,卻依舊令人喜歡。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