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都是新一屆的應屆生走進社會的日子,小編這幾天經常可以看到穿著學士服,開心地拍著畢業照的大學生們,想想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大學畢業就意味著你將正式離開學校,步入這個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的社會。剛走進社會的大學生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工作。
大一學生對工資的設想
找工作聽起來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可不容易,並且就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會出現工資沒達到預期、老闆的做法讓人無法理解、無法忍受公司文化等種種問題,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是這恰恰就是現實的社會,如果什麼事情都能如你所願,反而就不正常了。那麼進入社會後的現實與在大學期間的想像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只接受一萬以上的工作
程式設計師工資高已經成了人們對程式設計師的一個刻板印象,好像只要對親戚朋友說自己是一名程式設計師,他們就會認為我的工資就很高。這種觀念也同樣進入了大學生的腦海中,很多網際網路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對於自己進入社會後的工資想法都很高,隨機採訪的IT相關專業的本科學生大多數都認為自己進入社會後可以拿到上萬的月薪。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同樣很自信,月收入上萬已經是最低標準了。
金融專業剛出來時月薪只有三千
但是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小編也問了身邊網際網路行業的朋友,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網際網路、金融等熱門崗位工作三年後月薪過萬是常態,但是本科剛畢業想拿到過萬的offer,除非自身實力很強,不然很難達到。一位工作四年的原電子專業學生就稱剛進入社會後才發現工作這麼難找,後來就轉行做了其他崗位,在二三線城市工作四年也就月薪八千。一位金融行業工作五年的小姐姐表示自己現在工資已經上萬了,但是剛出校門只拿到三千塊錢左右。
工作四年月薪八千
畢業前想著月薪過萬,畢業後只求能吃得起飯。雖然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確實很大,但是並不是說就實現不了,真正需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