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薛寶釵在第七十回所作《柳絮詞》中最被人津津樂道也最有魄力的一句佳作。薛寶釵在詞中表達出掙脫命運束縛的決心,奈何本質是柳絮,終究難逃命運的「輕薄」,上了「青雲」也拯救她不得。
《臨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分析薛寶釵《柳絮詞》前,先解釋下「臨江仙」詞牌。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其調音「多賦水媛江妃」,是臨江憑弔水仙女神之意。
「臨江仙」的典故與第四十四回王熙鳳生日當天賈寶玉去水仙俺憑弔金釧兒故事相銜接。在賈寶玉私心裡,金釧兒因他而死要負責,他自己認定金釧兒算他的妾室。林黛玉為此借《荊釵記》諷刺他。
說眾人看演《荊釵記》,寶玉和姐妹一處坐著。林黛玉因看到《男祭》這一出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麼!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裡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寶釵不答。寶玉回頭要熱酒敬鳳姐兒。
從臨江仙到水仙庵祭奠金釧兒再到《荊釵記》,串聯起來,會發現都應在薛寶釵身上。金釧兒死後穿著薛寶釵的衣服下葬,曹雪芹有意如此寫,暗示少年老成的薛寶釵沒有少女時代,金玉良姻註定不幸。
薛寶釵隨母親哥哥「北漂」京城,賴在賈家數年不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她們圖謀「金玉良姻」的心思非常迫切。原因就是薛家衰落難以為繼。只靠舅舅王子騰和姨娘王夫人這層親戚關係不能自救,只有寶釵薛蟠兄妹倆自強才行。
薛寶釵不得已配合母親在賈家忍受別人背後「非議」,圖謀金玉良姻。問題是賈寶玉心中只有林黛玉。薛寶釵不傻,她一個黃花大姑娘總對無心與自己的男人有企圖心不難堪是假的。寶釵私心的痛苦都通過《柳絮詞》做了宣洩。
薛寶釵的《柳絮詞》看似「豪氣幹雲」,「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灑脫無比。可豪氣背後,薛寶釵掙不脫的是柳絮的輕薄命運。她像柳絮也好,雪花也罷。都不免受到家族裹挾,身不由己被家族支配。
她說「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剖白的是流落賈家,賣笑討好之意。什麼「亂紛紛」「隨水逝」「委芳塵」都是她「身不由己」的處境。
薛寶釵希望掙脫命運,能夠來一陣「好風」,讓她借力直上青雲。有人認為是寶釵野心,實則不全面。而且用「野心」形容一個商人女兒,在那個出身就是命的年代,是錯誤的理解了薛寶釵的「野心」。對薛寶釵來說做「寶二奶奶」已經是無力攀附了,還討什麼野心?可惜這一點,看明白的人並不多。
其實薛寶釵對掙脫命運束縛的渴望要遠大於野心。正所謂缺什麼想什麼。柳絮上了青雲能幹什麼?什麼也幹不了。但卻隨風飄蕩可以自由。這不正與林黛玉所說「嫁與東風春不管」一般無二麼?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仍舊是灑脫,可也是認命。又與林黛玉「隨爾去,忍淹留」同樣。
薛寶釵的《柳絮詞》背後,隱藏的是她對自由命運的渴盼。她註定不可能掙脫束縛,就像「柳絮」一般,在樹上受樹束縛,在地上受地束縛,上了青雲還要受風束縛……何嘗有一絲自由!
「文/君箋雅侃紅樓」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