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揭秘:低學歷成功逆襲概率多少?

2021-02-15 瞭望智庫

很多人想要快樂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創造與重複假象不斷地麻痺自己,這也正是絕大多數人傳播讀書無用論的根本動機。


無奈國內反智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侵犯到了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總得有人站出來發聲。


希望每一個讀完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夠理直氣壯地對高唱反智主義的人們說:


「讀書無用什麼的,我們自謙的時候說說而已,你們別當真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ID:Academic_Information),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圖一是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


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這個差距稱不稱得上天壤雲泥?


這麼清楚的問題,一張圖就說明一切的問題,扯什麼時代變遷,扯什麼人生追求,扯什麼統計口徑?


在社會統計領域,有無數權威統計資料證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預期壽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水平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指標都呈無可爭議的正相關。可是為什麼這樣的問題在中國社會還能引起爭議?換句話說,為什麼這年頭網上越來越多這樣帶節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



圖來自新華網(2005年1月20日,數據是有點老了,後面有解釋),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網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網民僅佔3%,這還不考慮到統計對象出於虛榮心的瞞報,以及國內官媒條件反射式的造假。網絡沒有學歷門檻,所以大部分網絡話語權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體手中的,他們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比如此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是因為數學沒用,還是因為數學考試的存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發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們能力極不相稱的財富,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著社會的權柄,他們出於保護既得利益與社會認同的目的,當然也會極力貶損教育的價值。


最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中,權力和財富的大蛋糕不是通過知識能力進行分配而是更多通過血脈繼承,所以authority們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自己沒有享受到和自己對社會的貢獻相符合的財富和權力。


這是2011年中國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關係


從圖中明顯可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勞動者有一個質的飛躍(超過2.5倍的差距)。


為什麼沒有把本科、研究生、專業人員和博士生單獨細分?我的推測是,一是樣本數量不多,統計難度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階級收入差距在中國是政治不正確,研究者為了避嫌有意隱瞞;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勞動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極大,甚至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羅列出來還會牽扯到更深刻的社會問題,與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隱瞞。


然而即使如此,僅看此統計數據,也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不同受教育階級之間的收入鴻溝。趙家人再願意輕賤讀書人,阿Q們再願意自欺欺人,他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即使在中國這樣一片輕視、歧視和敵視知識與知識分子的地方,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1

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多有市場?

這個問題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設置一個survey去統計人們對讀書價值的判斷。但是定性地答一答還是挺隨意的。用坊間流傳甚廣的兩個小故事來展開:


a.同一件事, 博士後花了90萬, 農民工190塊搞定。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臺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2、學歷不夠的人很有創造力;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


b.美國太空人在太空很鬱悶,失重條件下鋼筆和原子筆總是寫不了字。美國科學家花費了10年時間100 億美元終於研製出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鋼筆。而與此同時,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一直用鉛筆。(闢謠請戳「美國花好幾億造出太空原子筆後,發現蘇聯航天員用鉛筆」的故事真實嗎? - 發明)


這兩故事吧,答主是聽過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車上,在小學/初中同學聚會上,從爸媽的朋友那裡,從同事那裡...不一枚舉。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在跟你說這些故事的時候,一定是用一種洋洋得意且雙眼斜睨著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著鼻子對你說:「你們讀書有什麼用,越讀越傻,文盲才是人類精英」了。


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對這兩個故事有多麼的深惡痛絕。第二個故事闢謠很多,說說第一個故事,且不論聯合利華可不可能擺個電風扇在生產線邊上吹盒子,即使它也這麼做了,那麼多生產線,每一條僱傭一個工人撿箱子,一年的工資獎金加起來也不止90萬。


讀過書的人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這故事有多漏洞百出,可是人們就愛說呀,不僅愛說,還要煞有介事地加上個123條結論,你們看了怕不怕?


為什麼要揭示道德與受教育水平的關係?實在是因為「讀書越多道德越敗壞」是一種流傳甚廣的反智主義論調,它的危害比起「讀書越多賺錢越少」還尤有甚之!不少讀書無用論的擁躉,儘管嘴上叫囂學歷和收入無關,實際上自己內心深處是絕不相信的,比如評論裡很多知友說的:「如果土豪們覺得讀書無用,為何還要花大價錢送孩子上貴族學校、出國深造呢?「


然而「讀書越多道德越敗壞」這一流毒,很多人不僅嘴上說,心裡也還真的相信,甚至打出「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大旗來。這句古詩,雖然怎麼看也是某位痴男怨女張口就來的傑作,但在它的那個年代,我想還是可能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因為封建時代階級壁壘森嚴,知識被統治階級所壟斷,在這裡你用統治者代替讀書人,用勞動人民代替屠狗輩,樸素的階級鬥爭情懷就撲面而來了。到了現代、到了今天,受教育群體並非和統治階層重合,這個階級矛盾的鍋,教育不背。


2

為什麼說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平呈正比?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得出來,那些謙和有禮、體恤他人、尊重差異的人,絕大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好吧定量分析才有說服力,這裡引用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的一篇文章,他是任職於華盛頓的社會學家,他在2013年6月的這項研究數據詳實(美國人的樣本數據都大得不得了),邏輯清晰,結論可信。


Richard設置了很大的樣本數據,對受訪者詢問了一系列用以衡量道德的數據。包括對道德理念的認知、道德邏輯、個人行為、責任觀點、對政府態度與對不平等現象認知等,涉及問題如下:



這幅圖中並未顯示出教育對道德的影響,但Richard此後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對以上問題的回答的差異性進行了研究,結論簡單總結一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對以上道德問題越傾向於顯示出道德水平較高的回答,且回答的差異性根據受教育年限的變動顯示出非常明顯的級差,例如,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回答『相信人性本善』的比例提高1.2%,這是極清晰的趨勢。


Richard他認為教育通過這幾種途徑影響道德水平:直接接受到道德信息;減少暴露在非道德環境中的機會(這個很好理解,看看輟學的小混混就知道了);邏輯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多更好的社會互動(這個很多雞湯經常提及,越受他人尊重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相應的,較低的教育水平會顯著降低人的道德水平。


再上一張更直觀的圖片說明吧:



這份統計數據來自答主本校,顯示的是英國的犯罪率與受教育程度關係,最後一行顯示相關率,數值越大表明相關性越高,可見在21-25歲的成年男子群體中,未受教育群體比受教育群體受徒刑率高出8.57倍,犯罪乃至受徒刑可以說是道德水平低下的極致體現了,8.57倍的差距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用先賢的話說,教育剝離掉人野獸的一面。


3

關於很多人提到的國內高考制度

有一些人,他們不直接說讀書沒用,但是愛扯國內外差距,然後順勢說起中國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順便提一提國內參差不齊的高等教育質量,看得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也是讀書無用論的一個分支——「在中國讀書無用論」,典型的論調有」並不是我考不起大學,只是高考制度有問題「,」中國的大學教育質量太差,我不願意浪費時間「云云。看得人又好氣又好笑,真是阿Q精神的活樣板。

這種論調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為它混淆是非,把高考與某種技能等同了起來——「我僅僅是不擅長這種技能而已,並不說明我不如別人,就好比我籃球打得不好,但是我會踢足球啊。」

問題在於,高考並不是一種技能測試,高考是一種素質測試,它的出發點是把更優秀的人篩選出來。讀過大學的人能清晰地認識到高考涉及的基礎知識有多簡單,以數學為例,最難只到函數的變形與應用,連微積分都鮮有涉及,要知道微積分學17世紀下半葉就被創立了,也就是說,高考所考察的數學知識僅僅是17世紀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學數學系一個學期學的內容,大概在知識廣度與深度上就已經數倍於全部初高中內容了。


整個高中階段,教育部門不斷地推陳出新,用更複雜、更詭秘的題目形式去強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師則配合地帶著高中生們,翻來覆去地熟悉那一丁點知識點,掌握它的全部變換,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把那點兒可憐的基礎知識領悟透徹,因為大多數的解題技巧在現實生產中毫無價值。


高考的出發點,直白點兒的說,就是看看哪些學生更聰明、更勤奮、更有執行力(「我已經告訴你該幹什麼了,你能幹好嗎?」),通過這種篩選,完成社會分化(這個詞可能讓左派看著扎眼?換成社會分工也是一個意思,馬克思和韋伯很多時候不過是用詞不同罷了)。柏拉圖的理想國理論,其實一直在被應用,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說出來罷了。

此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說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電子競技,仍然還會是目前上名校的這些人上名校。我很贊同這種觀點,高考只要還是素質測試(電子競技還真的是素質測試),那麼它考什麼都一樣,因為更聰明、更勤奮、更有執行力的人,幹任何事情都同樣優秀。連高考這麼簡單的測試都通不過的人也敢說自己比他人優秀?!


至於說為什麼現在世界各國不用LOL而是用數學物理等等來篩選考生,大概是想著把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作為高考、SAT的附加價值吧,畢竟三年時間呢。

許多電子競技遊戲都對國內各學校的總成績有排名,比如LOL、DOTA2什麼的都有,放眼望去名列前茅的幾乎都是名校。答主高中班上有許多各縣市中考狀元,上了高中之後通宵玩遊戲的大有人在,其中最狂熱的一位在高三時還通過比賽加入了WE.IGE戰隊,最後憑數學全國奧賽一等獎保送中科大。人家抽一丁點時間出來打打遊戲就比某些沉迷者整天打要強很多,真是悲傷的現實。

說回來,那些說「學歷不等於受教育程度」的人,請等你們拿到高學歷之後再說這話吧。我承認中國的大學教育一塌糊塗,但拿到學歷的資格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比爾蓋茨確實從哈佛大學退學了,但他申請哈佛時的SAT分數是1590分(滿分1600),如果有人能在高考中拿到類似的分數,然後選擇不上大學創業,我相信他也能一樣取得成功。

4

關於收入和絕對財富的關係

說真的很不願意寫這一塊,因為社會學領域收入和絕對財富呈正相關這難道不是常識嗎?可是評論裡居然真的有人認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是絕對財富更少...理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讀書讀傻了所以只會拿死工資,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加敢闖敢拼,懂得投資、創業,自己當老闆所以積累的絕對財富更多...

收入和絕對財富的關係絕對是正相關,還不是線性正相關而是J型曲線,絕對財富隨著收入增長呈指數增長,因為消費增長的速度並沒有收入增長的快。

從二戰以後,全世界範圍內的投資回報率都比GDP增長率高2-4個百分點,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可以很好解釋這一現象。

再來一張圖說明吧: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淨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比例的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高30倍。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李浩然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揭秘:低學歷成功逆襲概率多少?結果令人震驚!
    ,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Python機器學習策略工作坊(第二期)開放報名 Python機器學習模塊應用技能Mongodb資料庫處理大數據機器學習策略代碼模板與回測績效業界真實經驗教學,打造全程真實編程體驗提供優質的機器學習量化策略原始碼通過五天高強度研習最終實現動手編寫實現機器學習策略代碼
  • 大數據揭秘:低學歷者發財的概率有多大?結果很吃驚!
    ,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圖來自新華網(2005年1月20日,數據是有點老了,後面有解釋),受過本科以上教育的網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學歷的網民僅佔3%,這還不考慮到統計對象出於虛榮心的瞞報,以及國內官媒條件反射式的造假。
  • 【2066】大數據揭秘:低學歷者發財的概率有多大?結果很吃驚!
    ,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網絡沒有學歷門檻,所以大部分網絡話語權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體手中的,他們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比如此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是因為數學沒用,還是因為數學考試的存在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一目了然。
  • 數據說話!別再用低學歷逆襲的毒雞湯禍禍孩子了!
    從圖表分析,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這個差距稱不稱得上天壤雲泥?僅看此統計數據,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不同受教育人群之間的收入鴻溝。趙太爺再願意輕賤讀書人,阿Q們再願意自欺欺人,他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即使網絡上有再多讀書無用論或者低學歷成功逆襲的雞湯文,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 公考百科,公務員面試逆襲成功概率到底有多高(非常高)
    不管是考了第1名,還是考了其他名次,只要進入面試,都是興奮中帶有緊張,或者怕被翻盤,或者期待自己逆襲成功。今天就通過科學統計告訴大家,面試逆襲成功的概率到底有多高(非常高哦,幾乎50%),以及要想逆襲成功面試要得多少分。
  • 一個本科學歷值多少錢?我幫你算了一下
    那麼,一個本科學歷到底值多少錢?本科價值1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本科生很普遍,學歷沒那麼重要呢?這裡涉及到一個概率的問題,你接觸的圈子是本科,那麼你大概率接觸到的人都是本科生,那麼你會覺得本科學歷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當這些本科生沒有達到人們的期待時就會成為人們茶前飯後的反面案例。如果你接觸的人群是專科生,那麼你也可以很輕鬆的舉出專科生成功逆襲的案例。當這些個例被放大時,人們會忽略這些事情的本質和學曆本身的作用。
  • 數據揭秘:學歷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但他們都陷入了一個邏輯學上的謬論,叫倖存者偏差,他們只關注篩選產生的結果而忽略篩選的過程,因此總愛以偏概全,把一些小概率事件當成常態。 為什麼讀書無用論會在中國如此有市場?這和當下的國情有很大關係。 中國人的高學歷佔比被高估了 先來看一下我國的學歷分布情況。
  • 國企最青睞的4大專業,學歷要求低,畢業進國企的概率高達60%
    國企最青睞的4大專業,學歷要求低,畢業進國企的概率高達60%考慮到現在的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一大半大學生都開始渴望穩定的工作,在穩定的工作中,公務員雖然穩定,但薪資待遇比較一般,說到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又可觀的工作,就非國企莫屬了,國企的工作薪資高
  • 北大青鳥建大IT學院:低學歷可以學UI嗎?設計師真的不看重學歷?
    最近很多小夥伴都在問,我學歷很低,能學UI嗎?學歷對於UI設計來說重要嗎? 其實,學歷是一個保障,但學歷不代表學歷。世間萬物都處在一種變化之中,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逆襲的也大有人在,只要自己不設限到處都是可能。
  • 2020南大本科新生數據大揭秘!
    你和多少小藍鯨在同一天生日?同學們筆畫最多的姓氏該怎麼寫?你在南大能找到同名同姓同學的概率?……2020級本科新生數據大揭秘帶你揭開20級小藍鯨的神秘面紗@2020級小藍鯨你們是朝氣蓬勃的一代也是擁抱多元化、讓人驚嘆的一代庚子金秋你們來到南大而南大
  • 夢幻西遊:無級別的概率是千分之一?打造師總結數據,得出結論
    遊戲是一種調味劑,大舌頭向您分享遊戲中的點點滴滴。無級別的概率是多少?在夢幻西遊中,玩家總想通過「無級別」等藍字實現逆襲,然而,一次次嘗試總是失敗,那麼問題來了,能不能用數據來總結無級別出現的概率?如果玩家能得到一個精準的數字,那麼鑑定時就會更加放心。對於這樣的問題,遊戲中的打造師最適合回答。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解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準確的概率。
  • 為什麼有時候學歷低的人,更容易成為老闆?成功不僅光靠學歷就夠
    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學歷低的人更容易成為老闆或者領導呢? 那麼為什麼學歷低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當老闆呢?所以能夠在掌握好各種規律以後,成功實現完美逆襲。
  • 去馬來西亞留學,實現學歷成功逆襲
    想要選擇出國留學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想要實現學歷背景上的成功逆襲,因為拿到一個好的學歷對以後工作就業以及社會地位的提高都有一定幫助,所以在選擇亞洲留學國家中,馬來西亞留學憑藉自身在花費低,學校排名靠前、生活環境舒適、政治經濟穩定、治安良好等各方面,成為了首選。
  • 為什麼低學歷老闆,也可以很成功?
    1很多老闆都是低學歷的!如果大家注意觀察富豪榜的話,會發現其實很多富豪的學歷都不高,甚至很多富豪的學歷都是很低很低的。如果大家去看香港的富豪榜的話,很你會發現很多富豪都是低學歷的,甚至很多富豪就是個小學文化水平!
  • Java程式設計師需要什麼學歷才能找到工作?學歷低怎麼辦?
    前言在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高學歷的人有很多,低學歷的人也有很多,就和中國存在的問題一樣:貧困差距。高學歷的人學習能力強,學習IT網際網路行業裡的東西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學歷高相對低學歷的人來說是很好找工作的。
  • 專科生想考名校研究生,成功的概率有點低,應正確評估自身實力
    會因為自身學歷的限制性,再加上很多名校導師都希望招到更多高質量的學生,這就使得專科生成功上岸的概率變低不少,很少有專科生能考上名校研究生。普遍來講,成功的概率有點低。所以,專科生在考研時,應該正確評估自身實力,選擇報考合適的大學讀研究生。
  •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500強企業更看中能力而不是學歷
    在476位已經披露學歷的年薪超百萬的董事長中,有379位第一學歷為本科,佔84%你覺得那些能逆襲,能走上人生巔峰的人,其實,他們開掛的人生,都是有著堅實的學歷基礎的,名校畢業生的加成,總能讓他們,比普通人更好地獲得成功。
  • 那專科生逆襲有多大概率?
    據調查顯示,全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佔全國人數的10%,這個數據可以說是在龐大的人口中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了。雖然本科生這麼少,但是卻給我們滿大街都是本科生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圈子的問題。你是本科生,你周圍的人也大多數都是本科生,所以就形成這樣的一種錯覺。
  • 高端人才生活難自理,低學歷打工者應逆襲
    用工需求增長拉升崗位薪資上漲,數據顯示:以快遞員、銷售、按摩師為主,部分服務崗位的薪資漲幅超30%。整體用工招聘數漲幅同比上漲56.9%,其中快遞員、普工、銷售、客服的需求較其他崗位更大。按道理,低學歷務工者應該在一線城市上演一出逆襲的大戲
  • 三本學子的逆襲和985名校的博士的自殺,別被第一學歷所困擾!
    其實很多例子告訴人們,雖然三本飽受歧視,但是只要通過努力還會出現逆襲,其實在縱觀清華大學,很多知名教授們的第一學歷也並非名校,但是他們的科研教學能力毋容置疑,一名大學的學生留言,他們的班主任第一學歷是三本,通過考取中科院的博士研究生,然後人生發生了逆襲,而這位老師馬上就要出國繼續深造,人生其實有無數多種可能,前提是你必須要足夠的努力,從三本逆襲看著風光,其實背後的辛苦只有經歷的人才懂,首先考研的時候會遭遇畢業院校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