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國內旅遊景區「漲」聲一片,樂山大佛、峨眉山等景區紛紛上調門票價格或索道價格。一時間,景區漲價再次成為公眾質疑的焦點。近日網友對此展開了熱議。
各地景區門票扎堆漲價
「十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各地景區紛紛舉起漲價大旗。
進入8月以來,樂山大佛景區門票由70元/人次調為90元/人次;天津多個景區景點自8月1日起也上調價格,如八仙山景區的門票價格從35元上漲到45元;而就在上月底,北京旅遊局旗下的多家景區門票價格也相應調高,如靈山景區的門票從35元上漲到45元;此外,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日前也進行了漲價聽證會,擬在今後實行淡旺季差價,在3月-11月長達9個月的旺季中,大足石刻的寶頂和北山兩大主要景區的聯票價格將從現在的120元上漲到230元。
同時,一些尚不具備上調門票價格條件的景區,也通過其他方法來增加收入。峨眉山景區日前宣布,上調峨眉山金頂索道和峨眉山萬年寺索道價格,其中金頂索道上下行價格分別上漲25元,萬年寺索道上下行分別上漲25元和15元。
某地旅行社一位負責人無奈地預測,我們的報價肯定會水漲船高。景點門票漲價的費用將全部由遊客自己買單。
想漲就漲 「大煞風景」
「十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許多景區迫不及待漲聲一片,這一消息在公眾中掀起波瀾的同時,近來也引發了網友紛紛的質疑聲。
不久前還通過發放旅遊優惠券、打折等方式吸引遊客的旅遊景點,在國內旅遊市場剛剛開始升溫、「十一」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卻突然掀起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集體漲價的熱潮,這實在是有點「大煞風景」,某些景點真可謂「好了傷疤忘了痛」。一些網友毫不隱瞞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還有一位網友不滿地表示,此次漲價依然延續了此前無數次漲價一樣的「想漲就漲」的風格,漲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自始至終都是景區景點在自說自話,未曾想過給出點安慰性的理由,還真不把消費者當外人。
細心的網友發現,此輪景區漲價的時間節點踩得異常準,不但在臨近國慶假期,這正是一輪旅遊高潮或者說圈錢的大好時機即將到來之際,而且恰巧是「一年大限」剛剛過去。去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針對部分景點門票競相攀比、價格偏高的問題,發布了《關於整頓和規範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通知》,要求「用一年的時間,對全國範圍內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門票價格進行清理整頓,其間門票價格及遊覽參觀點內纜車、觀光車、遊船等交通運輸服務價格一律不得提高」。在網友看來,現在禁漲令一過,各景區壓抑已久的「漲價」意願就釋放了出來,不但有迫不及待的意味,而且也有「撈一把」之嫌。
與此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來襲,不少景區放下了高貴的身段,出臺了一系列門票優惠措施,以激活旅遊經濟。現在雖然有消息說經濟正在復甦,上半年GDP增長7.1%,但是經濟下行壓力尚存,而且通脹預期也在加大。網友「胡藝」認為此時景區漲價風潮再起,除了加重通貨膨脹預期以外,民眾旅遊消費信心可能再次遭受打擊,對旅遊行業來說,也有殺雞取卵的危險。
「旅遊業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景區門票,而是由此拉動的餐飲、住宿等諸多行業。只把眼光盯在門票錢上,是不是目光短淺了點?多收了這三五鬥,失去的可能就是一年的收成。」網友「小馬飛刀」難掩失望地表示。
網友「月光一道」提出,合理地漲一漲價,並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漲價的幅度和頻率,卻不能由著性子來,起碼得有個參考標準吧。為此他認為拿全國的收入增長幅度或消費增長率來作為漲價的依據,未必就不可行。
對盲目漲價不能聽之任之
旅遊景點漲價的常見理由,不外乎是控制流量、保護環境、彌補經費不足等等。一位業內人士日前表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明顯,經濟已經進入復甦期,消費預期在升溫,是此輪各大旅遊景點紛紛調高門票價格的重要原因。
不過,網友指出,景區逮到機會就漲價的做法,一是只注重門票收益,忽視產業鏈的培養,不懂得拓寬收入渠道的思想在作祟。同時,也折射出當前景區漲價聽證制度的弊端。按照規定,景區門票漲價一般都要進行聽證,但現在的慣例是,聽證代表都是由當地人組成,可由於許多地方都針對當地人出臺了低價月票、年票等讓利政策,景區價格就算漲得再高,對本地人的影響也不大,本地人反而會因漲價帶動財政收入增高而獲得更多的好處,你說這樣的聽證還有不通過的嗎?
此外,近日有專家直言,有的地方政府受財政收入的壓力,錯誤地把景區當作收入的搖錢樹,這是一種很不可取的做法。市場規律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漲價,只有政府把景區的成本收支透明化、通過聽證會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的審查,才能夠真正發揮市場作用。
如何抑制景區盲目漲價的行為,走出「門票經濟」的怪圈?網友們紛紛出謀劃策。
產業化是旅遊業發展的趨勢,但國內許多景區仍處於門票收入佔大頭的低水平階段。針對這一現狀,一位網友稱,旅遊業是由「吃住玩遊購娛」共同組成的產業鏈,企業應該積極發掘自身潛力,提供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在降低門票門檻,聚攏遊客人氣的基礎上,通過交通、餐飲、住宿、購物上的差異化服務區分消費群體,才是景區長遠發展的大計。
網友「張遇哲」在其博文中,呼籲儘快制定出臺《旅遊法》,保障旅遊業健康發展。他介紹,歐美許多國家都已制定了專門的旅遊法律法規。美國國家公園就有專門立法明確如何收費、哪些地方不能收費,並對門票提價有嚴格規定,新價格必須在公布一年後才能生效。目前旅遊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法制建設嚴重滯後於旅遊產業發展,亟待通過制定《旅遊法》來理順旅遊運行中的各種法律關係和責任,規範旅遊市場。
據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司近期宣布,今年下半年將繼續加強價格壟斷和不正當價格行為監管。網友「奚旭初」寄希望於景點門票也列入民生價格的監督體系,以便對盲目漲價的現象實施更有效的監管,而非聽之任之。(張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