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位珠算過能手六級的會計人員,在現在這個社會,珠算對會計從業人員而言,已無用武之地,但浪費這項技能卻心有不甘。恰逢兒子出生後,我就存心將這門技藝傳給他,迫不及待的將沉寂多年的算盤拿出來,故意在他面前噼裡啪啦的撥弄著,吸引他的注意。
傳統珠算是背誦口訣,珠算口訣相對九九乘法口訣表要難很多,對專業人員而言,背誦口訣顯得業餘,快速掌握無訣口訣並天天練習造就了各種花式算法。但這些專業手法根本不能適應剛剛能掰著手指頭算數字的孩子,找了些珠心算培訓的相關資料,擇其要總結出一套淺顯易學的入門法,做了一個一個月的教學計劃,然後實驗在兒子身上。
可能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介紹算盤的結構後就開始練習指法,以前的中指撥上珠感覺作用不大,改為拇指負責上,食指負責下,不斷上下一到九,甚至練習五以內的直加和直減。
第二天就講解「補數」,兩個數和為十,這兩個數就互為「補數」。這是口頭練習,指法還是撥一到九。由於孩子才上幼兒園大班,數學概念比較模糊,這環節應該練習了兩三天。
四五天後,指法雖然很笨拙,食指拇指分工還算規矩,「補數」也很熟練,練習開始加大難度,做十以內的加法。規則就是「雙下補數」,例如:3+4 先上珠3,4的補數是6,雙下6,就是將上珠下一個當5,下珠下一個合為6,最終算盤上顯示為7.這個練習得慢慢來,像他這種會算加減的孩子往往會先算好結果,然後在算盤上撥出結果來。在一位數加減的時候,這種心算肯定比較容易,但學習珠算,就要先把這種思維清除掉。為了糾正他的「錯誤」,花費了不少功夫,但總的進度上遠遠超過預定計劃。
加法的「 雙下」熟練了,練習減法的「雙上」容易多了。7-4 先上珠7,雙上6,即下珠上一為1,上珠上一為5,最終顯示3.
熟練「雙上「」雙下」後,進位借位就大同小異。後面的練習就比較枯燥,為了保證每天半小時的指法練習,孩子還挨了不少打。至今,孩子對此還耿耿於懷。
在珠算熟練之後,我要求孩子將算盤放在他的腦海裡,用虛擬的算盤進行練習。這個過程,遠比我們成人的思維簡單,有實物珠算練習作基礎,他一天時間就掌握,甚至他認為虛擬的比實際的還方便,他用手指在空中撥弄幾下就能計算出正確結果。後面就增加數字,五個連加,十個加減混合......,先把報數時間控制下,慢慢的速度加快,只有掌握這種方法,後面加多少個數字幾位數都無所謂,但對他們而言,兩位數練習難易度比較適中。
掌握這種程度,在正常學習下可以打遍學校無敵手。有一回看《最強大腦》,突然想讓孩子挑戰一下,讓他同時計算兩組兩位數混合加減,結果還行一對一錯。
《最強大腦》裡的速算,我也給孩子普及了一下基礎,鑑於孩子不願意學習,就沒有強迫要求。
速算和速記一樣,都是用系統的方法快速達到目的,如果不是從事相關專業,鄙人之見,還真沒必要強迫練習
學習這種珠心算,對數學思維肯定沒有助力作用,但是對計算能力的增強則是顯而易見的。在整個小學階段,計算能力強基本上數學就非常棒了。有了這個優勢,對孩子的整體學習就有很好的正遷移,學習任何內容就很有信心
我覺得最重要的在於鍛鍊孩子集中注意力,「Are you ready?」當他一點頭,立馬心無雜念,這種訓練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