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誡我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不管是誰放鬆了學習,都會慢慢被時代淘汰,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正因如此,現在的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對孩子的教育抓得很嚴,甚至對孩子的不少要求已經明顯超過那個年齡段的小朋友該承受的。小朋友們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雖然心裡不願意,但是又不敢當著父母的面說出來自己心裡的想法,因此有的小朋友便藉助書面的形式以寫作文或者日記等方法來告訴爸媽自己心裡的想法。
近日就有一位四年級的小朋友寫了一篇《媽媽,我想告訴你》的作文,媽媽看後慚愧不已,老師卻說寫得情真意切,網友看後也不禁開始反思:我也是這樣的父母啊,這真的是孩子希望的童年嗎?
第一段:媽媽,我想對你說……但是我當著你的面卻沒有勇氣說出口,今天,我就用筆來寫出我想對你說的話。
作文的開頭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表現出小朋友想對媽媽說話的迫切心情,那麼小朋友究竟有什麼事要這麼迫切地告訴媽媽呢?這兒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繼續往後看,小朋友說不敢當面對媽媽說,只能藉助筆來告訴媽媽,這簡單的一句話寫出了多少小朋友心裡的無奈。看到這裡,不禁有些心酸,希望家長們都能平心靜氣地傾聽孩子們的聲音,讓孩子敢於把心裡話告訴父母。
第二段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小朋友對媽媽想說的主要事情。這位小朋友吐槽,自己的作業已經多到「泰山壓頂」的地步,而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媽媽買的練習,甚至中午想要休息卻仍被媽媽要求背一首詩。說到這裡,小朋友也是不吐不快,繼續傾訴,說只要作業沒完成好媽媽就會教訓他,甚至揪他的眼睛皮,而且媽媽在培養他的興趣是完全不顧他的感受,不但不會對他進行鼓勵,還會數落他。隔著紙,我們都能感受到這位小朋友心裡的苦悶。
第二段看完,終於明白這位小朋友想對媽媽說的話了。很多網友看完也是感慨萬千:我也是這樣的父母啊,原來孩子過得一點都不快樂啊,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孩子最好嗎?
第三段是作文的結尾,小朋友先是用冰心的一句詩作為一個理論依據,然後再通過生活中兩種常見的事物——蝴蝶和飛鳥作為意象,引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崇尚自由,希望像蝴蝶一樣快樂玩耍,像鳥兒一樣幸福飛翔。
看完小朋友的這篇作文,我們在感慨小朋友寫作思路條理清晰,表情達意到位之外,也不由得思考起究竟該給孩子一個怎麼樣的童年的問題?
這位小朋友的遭遇不是個例,至少我身邊接觸到的小朋友基本都存在同樣的問題:學校放學後各種補習班,各種補充作業等,讓孩子失去了童年玩耍的樂趣。但是,為了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也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畢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更好,能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雖然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某些做法卻讓人不敢苟同,就像這篇作文中的媽媽。當這位小朋友作業沒做好時,媽媽又是批評又是揪眼皮甚至是數落,這樣做小朋友不僅不會更加努力學習,而且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批評,同樣需要鼓勵。
在現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對孩子的學習足夠嚴格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