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對雙胞胎,引發全網熱議: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
倆兄弟:一個叫趙稞,錄取到清華大學土木類專業;一個叫趙棣,考上北大工科試驗班。倆兄弟的成績僅有兩分之差。
兩個如此優秀的孩子,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羨煞天下父母也!
人們很想知道,這兩學霸家在哪裡?這倆孩子父母是誰?這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兩孩子,出生在湖南省慈利縣三官寺鄉的一個普通農家,是不折不扣的寒門。都說寒門難出貴子,趙稞、趙棣就是從寒門走出來的貴子!
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趙忠其在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做零工,母親在家務農。家庭收入不多,生活不富裕,這對夫妻平時生活一直很節儉。但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卻從不摳摳索索,都是全力支持。
父親,對倆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從小到大,一直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理念:山裡孩子沒有別的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兩個孩子在父親的正確引導下,努力學習,成績優秀。雙雙考上縣一中。
從初中升入高中後,孩子剛開始不能適應。常常給爸爸倒苦水,覺得學習壓力山大。父親告訴孩子們兩字:堅持。
在孩子三年的高中生活中,這個大山裡的漢子,每周都會坐上公交車到學校看望孩子。父子三人,坐在校園裡,聊聊學習上的那些事,說說自己心頭的壓力。父親總是鼓勵孩子,臨走時告訴孩子:挺住!
高中三年,每周坐著公交顛簸在崎嶇的山路上,往返一百多公裡,來回四個小時的車程,就這樣堅持了三年。僅僅有一次,因為大雪封山,公交車停運,父親缺席了。他通過電話,讓老師發過來倆孩子上晚自習的視頻,心裡才踏實了。
倆孩子告訴記者:父親的陪伴,是他們這三年的動力,雖然父親不能在學習上給予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瓶頸,只要有父親在,他們便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我們說到教育孩子,總會想到一句話: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他給孩子的是陪伴,是高品質的陪伴。
他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理想、關愛、傾聽、鼓勵、信念、堅韌……
記住:以後的周末,父親不能去看望你們,但是他人在家中,愛一直陪伴在你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