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隱性成分大起底

2020-12-25 化工網

  前不久,在參加一次某企業的訂貨會期間更有一位經銷商向記者反映:東北某地區的農藥產品中加入的隱性成分竟然多達7種。

  無獨有偶,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公布了2016年第二批農藥監督抽查結果,標稱山東興禾作物科學技術有限公司、河南省柘城縣新威農藥有限公司等21家生產企業的產品有5種以上為假劣農藥;天津武清區鳳忠農資經營店等83家經營單位經營兩種或兩種以上假劣農藥。

  那麼,加入農藥中的隱性成分都有哪些?生產企業這麼做的動機又是什麼?涉事的經銷商又是否知情?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高毒成分佔主導

  2016年農業部對全國蔬菜、果樹、茶樹、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區用藥情況集中開展了兩次監督抽查,從農業部門披露的信息看,情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第一批抽樣檢測的1323個農藥樣品中合格樣品為1213個,合格率為91.7%。而第二批抽樣檢測的4152個農藥樣品中合格樣品3482個,合格率僅為83.9%。

  通過對兩批公示的不合格產品進行梳理,記者注意到隨意添加隱性成分問題不僅突出,還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添加成分複雜多樣。

  農業部門第一批監督抽檢發現,110個不合格產品中擅自添加其他農藥成分的有53個,佔質量不合格樣品的48.2%。而第二批監督抽檢數據顯示,670個不合格產品中擅自添加其他農藥成分的有361個,佔質量不合格產品的53.9%。除了不合格產品率上升以外,農藥企業添加的成分也很複雜:高毒、劇毒農藥、禁限用成分都被不同程度地檢出。

  例如,第二批被抽檢出擅自添加其他成分的361個產品中,添加高毒、劇毒農藥的有53個,佔14.7%;添加菊酯類農藥的有79個,佔21.9%;檢出克百威、硫丹、甲拌磷、氟蟲腈、水胺硫磷、氧樂果和滅多威等限用農藥成分的有59個,佔16.3%,更有4個產品被檢出禁用成分特丁硫磷。

  第二,生物農藥成重災區。

  為了追求藥效,部分產品在生物農藥中添加化學成分在業內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記者注意到,與整體合格率相比,生物農藥的合格率一直偏低。從最近的一次監督抽查結果看,在抽檢的4152個農藥樣品中,有生物農藥211個,質量合格的68個,合格率32.2%,比整體合格率低了近50%。不合格產品主要是非法添加了氯蟲苯甲醯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農藥,還有克百威、氟蟲腈和水胺硫磷等限用化學農藥。

  第三,隱性成分與假冒並存

  除了添加隱性成分,從農業部門查處的結果看,不少企業在產品中加入其他成分後還假冒其他正規企業的商品。例如,牡丹江市陽明區五林鎮洪開農資經銷處銷售的一種名為「氯氰·丙溴磷」的產品,除了被檢測出含有馬拉硫磷以外,該產品還冒用山東興禾作物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的商標。

  追求利益最大化

  根據現行《農藥管理條例》規定,擅自加入其他農藥成分將被認定為假農藥。生產企業在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第一,投機取巧,提高藥效。

  由於產品老化及抗藥性問題,一些現有登記產品的防治效果不斷下降。既想保持藥效,又不想投資研發新品,一些企業就打起了在現有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的主意。比如,在玉米除草劑莠去津中添加煙嘧磺隆,在阿維菌素中添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此外,隨著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以對環境友好為特點的生物農藥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但與化學農藥相比,大多數生物農藥的速效性、持效期相對較短,不適用於防治突發性、爆發性災害。為了提高使用效果,一些生產企業就在生物農藥中偷偷加入了化學成分。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邱德文介紹說:「生物農藥的防效一般在40%左右,而對外宣稱防治效果可以達到90%以上的生物農藥,很有可能在裡面添加了化學成分。」

  第二,以次充好,追求利潤。

  除了提高現有產品的防治效果,有些新藥含有的活性成分很貴,於是一些企業在產品生產中故意加入便宜的成分牟取暴利。例如,在苯磺隆中添加甲磺隆或氯磺隆,在氰氟草酯中加入精噁唑禾草靈等。

  「市場上一些賣得很火的產品價格貴,很容易被不法企業盯上。」來自遼寧盤錦大窪縣的一位姓李的經銷商告訴記者:「新藥剛上市時價格都比較高,不久之後在當地市場上就可以看到類似包裝的產品,通過偷梁換柱後這些產品堂而皇之地與合法產品一同銷售。由於添加的隱性成分都很便宜,但賣價卻很高,企業可以獲得不少利潤。一些企業的產品是登記的有效成分不足,添加一部分隱性成分。有的企業就更過分了,產品標籤上標有的成分一點都沒有,檢出的全都是其他成分。」

  「如果農民拿著這些產品找回來怎麼辦?」記者問到。

  「產品沒有效果,農民很可能找上門來鬧,但實際上這些加入隱性成分的農藥並不是沒有一點效果,相反不少產品的效果還很明顯,只是農民不知道其中含有什麼成分而已!」

  隱性成分難監察

  現行的《農藥管理條例》對假農藥的兩種情況進行了明確界定:第一,以非農藥冒充農藥或者以此種農藥冒充他種農藥的;第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與產品標籤或者說明書上註明的農藥有效成份的種類、名稱不符的。企業擅自添加隱性成分,一經證實被認定為假農藥,生產企業將面臨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而被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還降面臨被吊銷農藥登記證或農藥生產許可證等處罰。

  對於此次涉嫌違規生產假、劣農藥的企業,農業部表示將按照《農藥管理條例》規定,嚴格追查不合格產品來源,對涉嫌違規生產假劣農藥的企業及時依法立案查處,違法情節嚴重的企業還將面臨被吊銷其農藥登記證、移交公安機關的處罰。然而,面對目前仍處於小、散、亂狀態之中的農藥市場,一些業界人士擔心很多執法部門的處罰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現在企業制假、仿冒的手段都很隱蔽,比如異地分散生產,就很難查出來。從農業部通報的一些典型案件看,農村和城鄉結合部是問題主要發生地,而鄉、村兩級監管力量恰好都很薄弱,存在不少盲區。」河南省固始縣植保站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

  除了鄉村執法人員不足,一些細心的經銷商反映說,在參加一些企業的產品推廣會時經常聽到有廠家介紹產品藥效「非常突出」。「我也曾向廠家諮詢過,但銷售人員總說是由於藥劑中加入了很好的助劑或增效劑,但藥品配方屬於企業商業機密,不便透露。現實中農民很難發現或舉報某種農藥產品添加了別的成分,只能靠專業的技術人員檢測,但很多產品標籤上的網址、電話都是虛構的,這給執法人員找到生產源頭帶來了不小難度。」經銷商老李說到。

  準入門檻需提高

  除了曝光生產企業外,記者注意到一些長期從事違規產品的經銷商信息也被主管部門公布了出來。農業部要求所在地部門要約談經營單位負責人,並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跟蹤監督。對於自己經營的產品存在假冒、添加隱性成分等事實,農藥經銷商是受害者還是事先就知曉呢?

  對於記者的疑問,老李講述了一起幾年前從事蘋果用藥採購過程中遇到的親身經歷:蘋果腐爛病是陝西果區發病率最高的病害,有些園區發病率高達90%,而且防治比較困難,用藥不當容易復發。以前防治這種病主要使用福美胂,隨著2014年國家禁止其在國內銷售和使用後,植保部門開始推廣丁香菌酯和其他藥劑。但當地不少同行告訴他,經常有果農指名要買福美胂類藥品,經銷商雖然清楚福美胂被禁用不能出售,但常常為保住客源而違規。

  「很多經銷商都是轉行做農藥的,他們對植保知識往往都是一知半解,不能辨別藥品中是否加入了隱性成分。有的農戶過分追求效果,要求防治效果要又好又快,但事實上很多替代品種的效果確實不如原有的高毒農藥,為此,經銷商也只能對添加隱性成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農資人袁鐵嶺從事了一輩子的農藥經銷工作,對於主管部門曝光違規經銷商信息的做法非常支持。除了加強監管生產企業外,他希望藉助國家修改《農藥管理條例》的機會,提高農藥經銷行業的門檻。

  袁鐵嶺對記者說:「原有的管理條例將供銷合作社、植保站、農林技術推廣機構等單位列為農村地區農藥銷售的主體,但經過多年的變化,這已經與我國農村的實際不相符了。目前農村地區的農藥銷售早已變成以個體經營為主,經銷商已經取代了上述機構成為銷售主力軍,原有條例規定的不少內容已經不能反映農村現狀了。農村地區假劣農藥產品屢禁不止與銷售門檻過低很有關係。比如,原有條例從營業場所、設備、倉儲設施、安全防護措施、環境汙染防治設施等角度對農藥經營單位的資質提出了明確要求,但90%以上的農藥經銷人員並不完全具備上述條件,長期以來一直是只要能賺到錢,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賣農藥,結果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希望新的管理條例能夠嚴格執法,讓不具備條件的人不能隨意賣農藥,通過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不斷規範市場。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農藥隱形成分誰的錯?
    為了生存,許多廠家在已有登記證的產品上,為了增加藥效,爭奪市場,經常添加一些隱含成分,據不完全統計,和農藥隱性成分有關的信息高達120條以上。而這些隱含成分主要有3類,即高毒農藥、新藥(未過專利期的保護品種)及一些對某種害蟲具有特效的老品種。一、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現狀2015 -2016年,浙江省 農藥 檢定管理所聯合省化工研究院針對 農藥 隱性成分情況進行監測。
  • 水溶肥檢出農藥隱性成分,農資店賠償30餘萬
    農信傳媒法院審理後認為,某農資店銷售的「梢無憂」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屬於未依法取得農藥登記證而生產的農藥,應按照假農藥處理......日前,葡萄種植戶白某因使用了含農藥隱性成分的水溶肥導致40畝葡萄園出現生長受到嚴重抑制、葉片變厚、果穗不拉長、果粒不膨大等症狀,造成約44萬元的損失。經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七裡店法庭判決,售賣該假農藥的許昌魏都某農資店翟某賠付白某44萬元。
  • 肥料中檢出農藥成分怎麼辦?農業農村部:按假農藥處理!
    8月1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在《關於肥料產品檢測出農藥成分適用法律問題的復函》(農辦法函〔2020〕14號)中強調,「肥料與農藥的混合物,包括肥料產品中含有農藥成分的,應當作為農藥進行管理。根據《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未取得農藥登記證生產的農藥,按照假農藥處理」。
  • 添加國內還沒有登記的化合物算不算隱性成分?農業農村部:算要依法...
    隱性成分添加一直是農藥行業的詬病,雖然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大,隱性成分添加亂象有所緩解,但是每年無論是地方抽檢還是農業農村部抽查,添加隱性成分在不合格產品類型中仍佔據較大比例。依據《農藥管理條例》關於「農藥」的定義及管理規定,將具有殺蟲活性的物質用於農藥生產銷售使用時,應當依法取得農藥登記。上述兩種成分被判定為隱性成分,如果企業產品中添加其他的化合物屬於非法添加嗎?究竟什麼樣的成分算隱性成分?針對一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分析。疑問一:國內沒有登記的化合物產品算不算農藥?
  • 農藥助劑成分測試配方分析
    農藥助劑是指為了加工或使用農藥以改善藥劑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而添加的物質。農藥有機矽助劑成分檢測、有機F農藥助劑配方還原找中科溯源檢測技術,還您一個可靠的分析報告。
  • 花露水農藥 多個品牌花露水含農藥成分讓人擔憂
    花露水含農藥成分,有毒嗎?花露水為何要使用「農藥登記證號」?蚊香、蚊香液有毒嗎?對此,省疾控中心蚊蠅防治專家稱,驅蚊花露水中含有避蚊胺或驅蚊酯農藥成分,毒性很小,但不適於經常使用,孕婦禁用、嬰幼兒慎用。
  • 花露水竟然屬農藥?化學專家:農藥成分毒性很小
    近日,有市民發現驅蚊花露水的瓶身上有「農藥生產批准文件號」、「微毒」等字樣,驚呆了。不少市民擔心花露水中含有的農藥成分對身體有害,甚至中毒。不過,化學專家說,驅蚊水中的農藥成分毒性很小,可以安全使用。
  • 生活科普:部分花露水含農藥成分
    我們平時使用的花露水中有一部分驅蚊花露水是含農藥成分的,這一點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驅蚊花露水裡面含有一種叫避蚊胺(DEEP)的農藥成分,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殺蟲劑,它可以通過阻斷昆蟲嗅覺受體起到驅蟲的效果。雖然避蚊胺是一種農藥成分,但也不必害怕。
  • 食品中常見農藥解讀
    而按農業部公告第2552號規定丁硫克百威、乙醯甲胺磷等農藥在2019年8月1日才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和中草藥材作物上使用,此情況下也可能導致檢出超標。四是種植戶購買的標稱可合規使用的農藥已違規隱性添加了某種禁用農藥,而導致種植的果蔬中檢出。作為非法添加的化學隱性成分很多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高毒農藥,不僅會給施藥者帶來無法預測的風險,還可能會影響農產品質量,甚至會導致產生殘留食品安全隱患。
  • 驅蚊手環、驅蚊貼被曝含農藥成分
    近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委託國家日用消費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驅蚊手環和驅蚊貼的避蚊胺、驅蚊酯、驅蚊醇等化學驅蟲成分進行了風險監測。 技術人員對採集到的30個樣品進行檢測後發現,30批次驅蚊手環、驅蚊貼樣品都沒有進行農藥登記,也就是說所有的樣品都沒有進行過相應的毒理實驗,毒性是否在安全範圍內沒有保障;另外,還有4批次驅蚊手環、驅蚊貼樣品檢測出了農藥驅蚊酯成分,與其包裝上宣稱的「純天然原料、植物精油成分、不含殺蟲劑、無任何毒性」嚴重不符。一些產品標註是嬰幼兒使用,或適合孕婦使用,但實際上也檢出了含驅蚊酯成分。
  • 驅蚊水含農藥成分? 看專家教你正確驅蚊
    「噴驅蚊水就是在身上噴農藥!」最近,微信朋友圈裡傳的一條消息讓人看了心裡發慌。驅蚊水真有農藥成分?正常使用是否對身體有影響?昨日,西南醫院皮膚科教授楊希川、急救部副主任任曉寶對此予以了解答。調查:部分驅蚊水有農藥成分該網帖說,很多人為了防止蚊子叮咬,就噴驅蚊花露水。殊不知,每天噴的花露水就是噴農藥!超市裡面貨架上擺放的10多種驅蚊滅蚊產品包裝上都有「農藥登記證號」和「農藥生產批准文號」字樣。
  • XDG小銀瓶成分大起底 揭秘XDG酵母修護精華液成分
    ,添加一些抗敏抗炎的成分。因為產品在設計之初考慮的是針對油性肌膚研發的精華產品,打造年輕油皮肌膚的第一支精華,油性肌膚除了健康的油性肌膚外,還包括容易出油、毛孔粗大,以及易長痘的油痘肌,所以在原有的舒緩保溼、修復維穩的成分上再增加了一些抗敏抗炎的成分,目的是不放棄任何一個油皮寶寶,守護億萬的油性肌膚人群。現在在換季時易敏感的油敏肌,也是很適合用的。
  • 盤點:2015-2018年美國新登記微生物農藥活性成分
    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美國環保署已批准約1401種生物農藥產品登記,共涉及有效成分近400種,生物化學農藥佔57.5%,微生物農藥佔36.0%,其它佔6.5%。美國環保署對生物農藥登記流程的簡化,極大的提高了生物農藥的登記時間,降低了登記時間和成本。可以說,美國環保署開創了生物農藥登記簡化的先河,值得其它國家學習和參考。
  • 嬰兒用電蚊香液含農藥成分? 店員:比食鹽毒性小
    嬰兒用電蚊香液含農藥成分?>2015-07-09 07:10:20來源:華商網作者:杜鵑編輯:鍾瑩   「突然發現給寶寶用的電蚊香液含有農藥成分華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有關專家表示不必談農藥色變。  發現電蚊香液含農藥成分 不放心給寶寶用  家住城南的白女士說,女兒剛半歲,她在孕嬰店挑了一款嬰兒用的電蚊香液,用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在產品包裝上看到「農藥登記證號」的字樣,心裡有點兒打鼓。諮詢銷售人員時,對方表示正是農藥成分起驅蚊作用,含量很少不用擔心。
  • 噴花露水有害健康,因含農藥成分?
    近日,有網友在微信圈發帖稱:「我們發現一些花露水瓶身上標有『農藥批准文號』,說明花露水含農藥成分,每天噴這個就是往身上噴農藥!」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可以看出,從研發出來的那一刻起就是農藥。在美國,驅蚊液歸環保局監管,因此要先在環保局登記。在中國驅蚊液歸農業部監管,因此會有農藥批准文號。 但DEET用於驅蚊已經有將近60年的歷史,是研究和應用最廣的驅蚊成分,至今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是其他產品的「參考標準」。美國兒科醫師協會認為2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使用DEET含量在30%以下的產品。
  • 驅蚊花露水含"微毒""農藥"成分特殊人群慎用
    然而,最近網上一則關於「驅蚊花露水農藥身份」、「夏季往身上噴驅蚊花露水,是在噴毒藥」的消息,使得許多消費者格外擔心:使用驅蚊花露水到底對身體有無危害?市場:驅蚊類產品標註「微毒」、「農藥」成分昨天,記者走訪西安多家超市發現,花露水品種多樣,主要以驅蚊型、止癢型、清涼型為主,銷售人員說,夏天蚊蟲多,多數市民選擇買驅蚊型的花露水。
  • 劣質農藥致絕產,索賠300萬仍不收斂,18人被抓
    國內某高校老師劉某下海經商,為非法牟利與弟弟合謀生產80餘個品種、價值數千萬元的偽劣農藥,通過網際網路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其間因劣質農藥導致絕產被農戶索賠達300多萬元仍不收斂......8月26日,浙江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這起特大製售偽劣農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現場查獲偽劣除草劑農藥8萬餘包、商標包材6.3萬件以及大量原料藥等物品。
  • 多數威海市民不知花露水含農藥成分 有毒不宜多用
    此外,記者採訪發現,只有標註有驅蚊功效的花露水才有農藥成分,止癢等類型的花露水均沒有此類成分。  現場調查  多數市民表示不知情  "花露水有農藥成分?我再也不敢買來用了。"如果直接塗抹了,驅蚊花露水內的農藥成分就有可能通過傷口進入體內,加重皮膚損傷。"宮雲慶說。記者 王雪雲  威海晚報6月19日訊 "花露水是否都含農藥成分,用這種花露水是否會影響健康?"日前,威海市民李女士在市區某超市購買了一瓶驅蚊花露水,回家後在查看說明時,李女士突然發現,這瓶驅蚊花露水竟然含有農藥成分。針對李女士提出的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有機生活大起底,你是什麼有機style?
    近日,藉由尤妮佳皇家系列產品更新升級的契機,寶寶樹新生兒研究院聯合尤妮佳皇家佑肌開展了#有機生活大起底#話題活動,以小見大,通過介紹在為寶寶選擇紙尿褲時需要注意有機觀念,選用添加純淨自然棉,溫柔守護寶寶嬌嫩肌膚的產品,向媽媽們傳達
  • 嚴控果蔬農藥殘留 整治水產三魚兩藥
    根據《方案》,我省將開展農藥專項整治行動,以大中城市蔬菜生產基地和全省蔬菜、水果、中草藥材主產縣為重點,對芹菜、韭菜、菜心等高風險產品,加強農藥管理,規範農藥使用,重點管控克百威、氧樂果等禁限用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以鯉魚等養殖水產品為重點品種,以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為重點藥物,開展地產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