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修路為什麼不修柏油路,而修水泥路?

2021-01-10 網易

2021-01-05 14:29:40 來源: 闖哥新鮮事

舉報

  「農村修路為什麼不修柏油路,而修水泥路?」在很多農村確實是只修了水泥路,沒有柏油路。在老表哥(昕瑞生態)所在的農村都是水泥路,而且已實現村村通,家門口就有水泥馬路。為什麼 不修柏油路,而修水泥路?

  

  1、柏油路的混合料造價成本是水泥路的一倍,人工成本也更高。

  每立方柏油路的造價成本是1000元-1200元,而水泥路面每立方的成本是500元-600元,柏油路的每立方的造價成本是水泥路的一倍。而且柏油路的建造還有需要其他大型專業設備,需要瀝青攪拌機,壓路機,攤鋪機,還需要鋪設水泥墊層,水泥路需要的設備柏油路也需要。瀝青攪拌機,壓路機,攤鋪機的人工成本很高,柏油路在人工成本上又多了近一倍。要實現戶戶通,建設工程量非常大,綜合成本柏油路是水泥路的近兩三倍。

  

  2、柏油路和水泥路的養護費用與建造費用成正比。

  柏油路局部修復養護是新建柏油路的4-5倍,每立方需要四五千元,而水泥路只要兩三百元(直接修補就可以,比新建水泥路更便宜),柏油路養護成本遠遠高出水泥馬路的養護成本。

  

  3、地形地勢,路面寬度限制,柏油馬路不適宜農村村莊鋪設。

  農村村莊上的路面硬化,普遍寬度在3米左右。柏油馬路建設需要大型機械設備,在狹窄的村莊小路很難施工作業。而水泥馬路不需要特定的大機械設備,施工建設方便。而且農村很多路面土質比較疏鬆,柏油路建設成本養護成本高不適宜施工建設。

  

  4、路面硬化建設資金有限,都鋪設柏油路,多出的建設資金誰出?

  國家新農村建設資金有限,柏油路建設總成本是水泥路的三四倍,養護成本也是是水泥路的三四倍,這些多出的成本誰來買單?一般只會在縣道鄉鎮道路鋪設柏油馬路,村路入戶路都是水泥路。

  

  村路和入戶路綜合考量,確實是水泥路更經濟實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城裡修路是柏油路,而農村修路只修水泥路呢?
    導語:為什麼城裡修路是柏油路,而農村修路只修水泥路呢?對於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其實這一句話完全沒有錯,道路也就像是一條條神經網絡一樣,將每一個孤立的村莊所連接在一起,所以在道路修好的時候,新農村的建設也是加快了許多,對於農村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條條道路通的情況了。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的農村基本上修路都是修水泥路的,並不是泊油路,那麼為什麼農村修路都是修水泥路呢?
  • 為什麼農村修水泥路而不是柏油路?農村人:不知內情,就請閉嘴!
    無論行駛在哪個地方都有寬闊平坦的馬路,修路的確也是帶動致富的一種良好方式,畢竟之前有一條口號叫做要想致富先修路。城市地區的道路建設已經非常完善,而農村地區已經陸續的追趕了上來,不過在此也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城市地區的馬路使用的都是柏油路或者瀝青路,而農村地區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水泥路呢?
  • 水泥路和柏油路到底哪個好?為啥農村基本上全是水泥路?
    八十年代的農村掀起了一股修路熱,特別是針對於偏遠落後地區,很多優質農產品無法因為運輸的問題無法銷售出去,所以當時提倡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讓很多農村都脫離了貧困,與外界加大了聯繫。我們當地農村直到2000年才修上一條水泥路,以前沒修水泥路的時候,在農村居住那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掛風滿大街的塵土飛揚,水泥路面不僅改善了農村的交通,也大大提升了農村的居住環境。在我們東北農村幾乎村村都修建的是水泥路,很少有修建柏油路的。
  • 農村為什麼不修柏油路?這次專家說的話,終於是靠譜一次了!
    現在農村發展好了,有句話的要致富先修路,就是怎麼個理。你們有沒有發現,農村多數都是水泥路,而不用柏油路,專家給出了這個解釋,還蠻靠譜的!農村為什麼不修柏油路?這次專家說的話,終於靠譜一次了!反正小編個人覺得柏油路代價太大的,而且不會跑的速度高,所以就用一般水泥路了。
  • 農村「村村通」新怪象:工程水泥管夠,但少有柏油路,這是為啥?
    大家都知道,為了更好地建設美麗新農村的農民朋友們,感受到農村的一個發展國家,也是提出了會補貼農村地區來修路,畢竟老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以前的時候很多農村都是村民朋友們自己集資修了一條非常簡單的水泥路,而現在為了能夠更好的讓車子進到村裡頭去,讓農村的農產品離開圈子進入到城裡頭,國家也是表示接下來會出資補貼
  • 農民熱盼「村村通」,剛修好卻成了「傷心路」,啥原因?
    長期以來,農村人對於修路似乎有一種執念,很多人都盼望著農村能夠像城市那樣,一出門就能走上水泥路或者柏油路。的確,在很多農村,直到現在,在下雨天出門,很難實現腳上完全不佔泥,或多或少都要走一段泥土路。
  • 河北邯鄲農村修瀝青路面路需要農民集資嗎?
    粉絲一反饋:我是魏縣回隆鎮農村的,我們這裡修路需要我們自己掏一部分,說是政府補貼一部分,自己不出錢就不會給修的,況且我們修路的地段不是小巷而是大街,不知道別處是不是與我們一樣的情況?粉絲二反饋:我是臨漳縣狄邱鄉郝王村的,我們村修的水泥路和泊油路都是村民集資的有350元的,有1000元的,還有700元的粉絲三反饋:根據上級政府政策,只要是「一事一議」工程,政府和村民各一半,也就是說;如果政府給該工程出資一萬元,村民按人頭也出資一萬。這個事,還是必須這樣做,工程完工驗收,還要查村民交錢明細,和村民交款時的發票 。
  • 小夥有錢不蓋自家屋 投20萬元先修村裡泥土路
    村民一直夢想著的水泥路即將修成。本報訊(記者 沈廣睿)禮泉縣叱幹鎮寺上村小夥孟一凡在西安艱苦創業,掙下一些錢後沒有翻新父母居住的舊房屋,而是捐出來給村民修路。村幹部一直夢想著將街道鋪成水泥路或者柏油路,都苦於籌集不到資金而無可奈何。捐資人家裡的舊房也該修了據了解,孟一凡前一天回到村子,安排好修路事項後,又返回西安的公司上班,因此記者沒有見到他。
  • 農村修路說好的18公分厚,如今卻成10公分,專家的話讓人氣憤不已
    因為只有道路通暢,打破農村自然封閉的狀態,才能使農村豐富的資源得到開發利用,暢通與拓寬農村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因此這些年國家對農村道路的建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以此來解決農民出行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問題。而農民也期盼著寬敞乾淨的水泥路能早點修到自家門前。
  • 路修好了,再也不用走泥路了
    ,再也不用走泥路了 曹縣磚廟鎮王樓村「第一書記」為村民修路1380米 本報訊 (記者 解中衛)「這水泥路很結實,輕易毀壞不了……」11月19日,記者來到曹縣磚廟鎮王樓行政村,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村裡新修的公路。
  • 環縣 齊修泥濘道 共赴小康路
    環縣 齊修泥濘道 共赴小康路環縣虎洞鎮通村公路。「現在有了柏油路,路好走了,車也多了,出門辦事很方便。」張彥聰說。張彥聰所說的柏油路,是劉解掌村的通村柏油路,全長13.7公裡,將原來到縣城3個小時路程縮短到了半小時。10多年前,張彥聰去縣城可不是這麼個走法。「天不亮就出發,步行30多裡路,到大路口去等班車。
  • 將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門口,臨安板橋「四好農村路」建設如火如荼
    「現在真是方便了,不光公交車已經通到村口,連柏油馬路都通到我家門口了,兒子過年回來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家!」這幾天,看著在家門口衝刺修路的工人們,臨安區板橋鎮上錢村的村民老單樂開了花。「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借著「四好農村路」建設之機,板橋鎮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道路建設。3年來,新建、擴建、改建鄉村道路50餘公裡,不斷提升著村鎮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今年是「四好農村路」建設最後一年,板橋鎮抓住機遇,投入資金450餘萬元開展仙仙線、上蘆線、三板線、王朱線、水南線五條道路改建工程,這些道路均寬6米,惠及4個村共5000餘人。
  • 柳林一農民自掏腰包修出村路(圖)
    路基工程完成後,高元龍最大的心願就是給這條路鋪上柏油。  因為村裡出山通道的路況特別差,柳林縣陳家灣鄉印子局村村民高元龍,一直想給村裡修一條新路。  過去的8個月時間,他個人出資請來施工隊,沿村前山谷,修了一條2.5公裡長的大路。  為了修路,他不僅花光20萬元積蓄,還借了10多萬元的外債。如今,新修的這條路,路基工程終於完工。11月6日,高元龍站在出村的路邊,眼角溼潤,「只要我能再籌到錢,一定要把這條路鋪上柏油。」
  • 義務修路護路 24載痴心不改——記南昌縣塘南鎮和豐村農民李學華
    今年,李學華種了80多畝水稻,他想早點把稻子收割完,然後集中精力去修路。前些天,李學華在去蓮塘的路上,發現一條6米多寬的道路出現破損,影響通行。這件事,他一直惦記著。李學華有一個習慣,20多年來,只要他發現有破損的路,都會記在心上,只要有錢、有空了,他馬上就會去修。因為義務修路,李學華在附近十裡八村有口皆碑。
  • 新修水泥路成屯裡風景
    新修的水泥路讓村民們出門心情格外好。文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春燕本報訊 這個端午節,瓦房店市閻店鄉和平村前姜、後姜屯的老百姓出門心情格外好。70多歲的姜大爺騎上自行車在家門前新修的水泥路上來迴繞了好幾圈,「我活了這麼大歲數,這條坑窪泥濘的土路頭一遭這麼平坦乾淨,我要騎車在上面好好感受一下。」老人家樂呵呵地說。比姜大爺還開心的是村裡的孩子們,一個一個像小狗小貓那樣在水泥路上爬來爬去。還有常年癱瘓在床的老人,也被子女們用輪椅推出來,仿佛水泥路就是一道風景。
  • 農民都想通路,但現在建好了卻不高興了,是為什麼?
    回頭看看農村的變化,真的是改變了太多。我想最顯著的大概就是現在每個村子基本上都是柏油馬路,很少見到像之前一樣一下雨路上都是坑坑窪窪的,現在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村子裡的路一到下雨天都沒有辦法走,有時候如果下雨很大還有可能造成路斷了的情況,再看看現在,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鄉親們都得到了很大的滿足,這樣一來,路平坦了,村民的生活也就很方便了。隨著國家的建設,我們現在大多數的村子裡都修好了路,幾乎都是水泥路。
  • 浙江這對老夫妻花5年修了一條上山回家的水泥路
    「天太冷,最後400米的水泥路沒法澆築了,只能留待明年春天了。現在已經可以騎摩託上山咯,我的夢想成真啦。」老蔡很高興。蔡彭民家坐落在高頭坪,高頭坪地處浙江省東陽市與磐安縣的交界處,從蔡彭民爺爺定居在此一直到蔡彭民孫子誕生,這裡只有蔡家一戶人家。
  • 柏油路「戶戶通」霑化區把「小康路」修到家門口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柏油路戶戶通達,小康路越走越寬。」走進「中國冬棗第一村」濱州市霑化區下窪鎮東平村,首先映入眼前是一條條乾淨整潔通村柏油路,一路直下,就來到了大片冬棗採摘園。2019年來,區交通運輸局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將東平村在內的10個行政村列入通戶道路硬化任務,在去年完成5個行政村的硬化任務的基礎上,今年投資418.6萬元,高標準完成剩餘5個村的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程。「我們就沿著這條路擺攤賣棗,今年的路修好了,遊客也多了起來,他們把車路邊一停,順著慢行跑道溜達過來,好多就直接進我們的園子採摘,一斤20-50元不等。」
  • 寶豐縣鬧店鎮:「柏油路」增加「幸福指數」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王騰飛)1月7日,走進寶豐縣鬧店鎮李官營村,一條新修的柏油馬路貫穿全村,通到了村民的家門口。談起道路的變化,村民金國需眉開眼笑說,「以前這條路年久失修,坑坑窪窪,遇到雨雪天氣,老年人、小孩出門都不方便,現在好了,政府修建柏油路,出行方便了,整個村子也乾淨多了。」李官營村位於鬧店鎮北部,地勢偏遠,通村主幹道年久失修,路面經常出現車輛剮蹭事故,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改善群眾交通出行條件,2020年下半年,鬧店鎮主動向上級部門申請通村扶貧道路升級工程,並成功通過審批。
  • 炎熱時遠看柏油路為什麼像有一攤水?
    本報訊 記者胡驊、實習生胡霞報導:炎熱的夏天在柏油路上開車,總覺得前面有一攤水,可走近了卻發現什麼都沒有。昨日,南昌市民王女士打來電話稱,這種怪現象她不知道如何向兒子解釋,而且為什麼水泥路上就不會有這種幻象呢?對此,專家稱,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一般產生在柏油馬路上,水泥路上一般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