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會走路了經常有這幾種行為,家長不要輕易阻止

2020-11-14 和你一起育兒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1周歲到2周歲之間學會自己獨立走路,學會獨立走路對於寶寶自己來說是一項巨大的突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寶寶終於得到了自由了!

然而對於家長們而言與其說是雙手得到了解放在另一種程度上還不如說是「噩夢」的開始,因為當寶寶學會走路以後家長們的心就真的一直都得懸著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簡直就是家裡的破壞大王,不管是什麼東西,放在哪裡,統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給你搬出來搗騰,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真的是太頭疼了,但是不管家長有多麼的頭疼,孩子在做以下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還是少打擾為好。

寶寶獨自上樓梯的時候

幾乎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都對樓梯有著獨特的感情,不管樓梯高不高,不管自己走路夠不夠利索,總之見到樓梯就蹭蹭蹭走起來了還懂得自己一個一個地數,關鍵是還不願意讓別人幫忙,這可真的嚇壞老母親的心了。

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千萬別因為怕孩子受傷就阻止他去爬樓梯,對於寶寶來說自己會走路了這件事情是非常興奮的,爬樓梯也是自己正在鍛鍊和使用自己的雙腿,而家長卻要硬生生阻止自己,對於寶寶來說真的非常掃興和不解。

另外,寶寶如果願意多爬樓梯的話對於寶寶來說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去積攢更多的經驗,另一方便則讓自己的骨骼得到更多的刺激,同時也是鍛鍊了自己的眼、腳、手以及大腦的協調能力

因此,如果孩子很喜歡爬樓梯,那麼家長不要阻止,儘管在旁邊保證孩子的安全就好。

寶寶在觀察細微生物的時候

寶寶在學會走路以後就想脫韁的馬,有路沒路都想跑,這也讓寶寶有了見識更多事物的機會。

家長會發現有時候寶寶獨自一人蹲在地上久久沒動靜,走進一看才知道他在看一隻小蟲子。這種時候家長也不要因為怕髒,或者其他的原因把寶寶抱走。

大人覺得這小蟲子沒什麼奇怪,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自己的一個重大發現,他現在是在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觀察和思考這個小東西。

因此,家長不僅僅不能阻止,相反的是家長應該趁機給寶寶科普一些相關的知識,讓寶寶覺得自己又收穫了不少。

寶寶在搗騰家裡的小角落的時候

這一點可能是家長們最頭疼的了,小傢伙每搗騰一次家裡就像進了小偷似的。其實這個幾乎是每個小孩子都愛幹的事情。

都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於孩子而言連自己天天住的地方都沒有搗騰清楚,怎麼還出去看世界呢?

寶寶在搗騰這些角落的同時不僅僅理清楚了每件東西的擺放位置,同時在心裡形成了自己對這個家的認知,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

因此,作為家長的最好不要阻止孩子的這種探索行為。

家長如果能夠多放手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我成長的話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幸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長還會輕鬆不少!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有這三種行為的寶寶,智商很高,家長別胡亂阻止
    有些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個性和氣質,在他們身上常常會發生一些讓家長意想不到的事情。專家建議,家長不要用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好是壞。因為有一些孩子,他們的行為表現是他們高智商的表現,並非是怪癖,家長千萬不要誤判。
  • 「天才」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用阻止嗎?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原來她之前聽說過,寶寶1歲之後才能走路,過早走路會引發許多危害,對寶寶的腿部發育不利。她之前還專門叮囑過老公和公婆,不要教寶寶走路。但是現在寶寶竟然自學成才了,璐璐在震驚的同時,也不禁疑惑,8個月的寶寶走路到底好不好,應該阻止寶寶走路,還是順其自然?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寶寶有這2種「煩人」的小動作,不要出手阻止,是大腦發育的信號
    前幾天和閨蜜聊天,她和我吐槽說:不知道寶寶這是怎麼了每天都「花式作妖」,不僅老揪著襪子不放光腳跑來跑去,還到處扔東西,毫不開張地說只要他看到東西或者是我和孩他爸手裡拿的食物,一個都留不住全給扔了……而且,讓我詫異的是,寶寶好像樂此不疲一樣,每回撿回來後會再次扔掉,把全家人折磨得夠嗆。說完向我求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他?
  • 寶寶2歲前有這3種行為,說明孩子很聰明,家長可別輕易扼殺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有數據顯示,寶寶的智商,與爸爸媽媽的智商、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等都有關係。最初,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智力與自己有關,如果自己學習不好,他們還擔心孩子「會不會遺傳自己的智力,以後也不聰明」。
  • 家長關心過度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寶媽別大意
    家長關心過度的這3種行為,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寶媽別大意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尤其是還很小的寶寶,父母和長輩照顧起來簡直是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出現點什麼問題。可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對孩子照顧的太較真,尤其是一歲大的寶寶,過度的關心反而會對孩子的發育是不利的,下面我就詳細給大家分析一下哪三個行為對一歲大的寶寶發育十分不利。第一個、孩子三個月大就被經常抱著。
  • 寶寶開始學走路,多久能學會並不重要,家長要關注寶寶的「情緒」
    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開始學走路之後,情緒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易怒、喜歡摔東西、喜歡咬人等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家長要對寶寶進行引導,不能不管不顧。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會有自己的主見,也嘗試著獨立,但經常會失敗,所以就會產生一些情緒,而寶寶又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會把自己「惡魔」的一面展現在家長的面前。
  • 寶寶出現這些「煩人」行為,家長別盲目阻止,寶寶正在悄悄探索呢
    但如果父母不理解,覺得孩子的行為不可理喻加以阻止的話,可能就會妨礙寶寶的認知發展育。寶寶出現以下「煩人」行為,說明在悄悄變聰明,父母別盲目阻止。其實寶寶扔東西是在發展空間意識,因為重力的作用,東西會從上往下掉,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扔東西不是個好習慣,但是對於小寶寶來說卻非常的新奇。寶寶的這一行為家長們不要刻意地去阻止,不妨給孩子選一些摔不壞的東西,如果再讓朋友們覺得去撿東西非常的麻煩,可以用繩子拴住。一頭放在自己手裡,東西掉下去再拉上來,這樣會省事很多。
  • 0~3歲寶寶的這幾個行為,是變聰明的表現!家長們不用急著阻止
    如今有越來越多寶媽開始關心寶寶幼年期地心理性格塑造。如果父母可以正確引導寶寶地心理健康成長,那寶寶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成為一個高智商的人!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父母們可能就會發現寶寶有一些自己之前都沒發覺的「壞習慣」,比如經常吃手、撕紙、用手抓飯等。但爸爸媽媽知道嗎?其實這種我們所認為的壞習慣恰恰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
  • 寶寶2歲前,最好別做這幾種運動,有礙身形和健康發育!
    相信孩子的每次進步家長都看在眼中,孩子的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走路,第一跑步……這些運動方面的記憶都是一副定格的畫面,遺留在家長心中。可孩子愛運動是好事,運動能促進孩子成長發育,但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的幼兒,有幾項運動伴隨著很大的風險,不僅有礙於孩子將來身形的發育,甚至對孩子的健康也有影響。
  • 為什麼有的寶寶走路早有的走路晚呢?其實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係
    家長餵養有問題,營養補充不及時。孩子從小的營養是一定要跟上的,有的家長可能平時的時候沒有注意,覺得寶寶從奶水裡就能補充到營養了。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需要家長好好地引導,而家長不願意讓孩子走路,孩子得到鍛鍊的時間就會變少,讓他站著,根本也不會走路。所以孩子走路的早晚,和家長教孩子走路的早晚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放開一點,要孩子自己學走路,而且不要過多幹預,不要怕摔倒,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階段。家長過於著急。
  • 讓家長哭笑不得的4種搞破壞行為,你家娃佔了幾種?
    提到娃兒扔東西、搞破壞,寶媽可就不困了,提起種種不受控制的破壞行為、想到繽紛的案發現場,突然覺得罄竹難書,等回過神來,2小時過去了。為啥娃一會走路,就開始停不下來的「破壞」呢?玩具好好的不香嗎?桌子乾乾淨淨的不好嗎?東西整整齊齊不開心嗎?寶媽苦惱,寶貝卻樂此不疲,到底該吼他一句還是直接阻止呢?其實,都不需要,了解了寶寶搞破壞的原因,家長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 寶寶不願走路,聰明家長用這幾招,居然讓他神奇地愛上了走路
    這裡就給各位家長支幾招,家長可以借鑑一下喲!因為寶寶身體比較小,所以在大人看來並不長的距離對他們來說卻並不短,如果家長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就可能讓寶寶過度行走,他就可能因此而抗拒走路。在寶寶一開始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拿著他喜歡的玩具,站在不遠處吸引他走過去。而在寶寶學會走路卻要抱抱的時候,家長還可以用他感興趣的東西例如汽車、動物等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和自己一起走過去看,慢慢讓他習慣走路。
  • 還在用這個訓練寶寶走路?害娃而不自知,學步期弄懂這幾件事情
    由於寶寶可以坐在學步車裡自由行走,也能輕易駛向危險的地方。 寶寶頭部所佔身體比例比較大,上身較重,遇到不平的路面很容易翻倒。學步車並不能輔助寶寶學習走路,與之相反,學步車耽誤孩子正常的動作能力發育,不利於練習獨立行走和身體平衡的控制,其實是拖了寶寶學走路的後腿。
  • 寶寶亂扔東西,家長怕管不好?這3種行為是聰明的信號,不用擔心
    對於孩子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們總是擔心自家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舒服。事實上,家長們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的「通病」,許多孩子都會犯,因為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寶寶亂扔東西,是家長管的不好嗎?
  • 寶寶走路「八字腳」,都是家長們這些行為導致的,快改掉這些做法
    走路姿勢不僅直接影響到整個人的氣質,也會影響身體骨骼的生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狀態。可是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走路出現「八字腳」,這就很讓家長們發愁了。案例朱朱對孩子的發育成長非常上心,聽老話講「寶寶走路早,就會聰明」。
  • 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引言吃完晚飯帶孩子去小區散步,十幾個小朋友成群結隊、有說有笑地在小區的娛樂區嬉戲打鬧,玩兒得不亦樂乎。其中有個騎自行車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石凳子,瞬間摔倒在旁邊,手肘磕到凳子上破了皮,滲出血滴,對他來說應該是挺疼,男孩一邊抽泣一邊抹眼淚。他爸爸趕過來時不但沒有安撫他,反而當著眾多家長孩子面前大聲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
  • 這幾種行為會損害寶寶的脊柱,家長們別再做了!
    嬰幼兒時期是脊柱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寶寶的脊柱發育情況不好,會造成寶寶脊椎彎曲、側彎、變形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高。 而寶寶脊柱發育好不好,與家長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有關,會對寶寶的脊柱發育造成傷害。下面家家月嫂就來和你講講傷害寶寶脊柱的幾種行為。
  • 這幾種行為會損害寶寶的脊柱,家長們別再做了
    而寶寶脊柱發育好不好,與家長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有關,會對寶寶的脊柱發育造成傷害。下面家家月嫂就來和你講講傷害寶寶脊柱的幾種行為。家長希望寶寶可以儘早坐立,因此在非正常時間段內對寶寶做不適當的訓練,卻忽略寶寶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規律,需要循序漸進。
  • 寶寶的這些「壞習慣」,暗示他們在變聰明,家長不要急著阻止
    導讀:寶寶的這些「壞習慣」,暗示他們在變聰明,家長不要急著阻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的這些「壞習慣」,暗示他們在變聰明,家長不要急著阻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