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扦插杜鵑花,做好這3步花色迷人開花多,養得太贊了
植株繁殖方法有很多種,杜鵑花適用的方法比較多,不過扦插是最普遍的,不過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成活率是很難的,那麼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才能更好控制植株的生長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枝條的再生能力,像生長欠佳、受病蟲害威脅的枝條都不能作為母株材料,其再生能力都大打折扣。因此,在挑選插穗的時候,一定要選生長能力充沛的枝條,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插條的成活效果。
插條選取之後,不但要修剪處理,還需要進行切口的消毒。一般枝條頂端要保留兩到三片葉子,主要是用來觀察其生長跡象的,枝條不能太長,有十來釐米就夠了,入土不用太深,三分之一的長度即可。暴露在外的枝葉能夠吸收、合成養分,從而促進枝條的生長。
如果是露天扦插的話,隨著氣候的變化,插條的繁殖風險就會提高,要是碰到風雨天,其枝條的危害會提高。因此,插條的前期生長最好是在室內,能夠避免氣候對生長的損壞,將其養在育苗盆中,並放置於陰涼處會更好。
杜鵑花的生長偏愛松針土,對鹼性土壤非常敏感,如果基質鹼性化,會出現結塊的情況,根系不但生長困難、也不利於呼吸。所以小花建議,在準備插土的時候,儘量選取鬆散性比較高、保溼性強的,才能推動根系的呼吸生根能力,類似於彩石、粗沙等對根系生長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插條入土之後,在管理上不能太著急,過早進入主莖的管理,會導致枝條出現早謝的情況,先看看插條生長一段時間之後,會是一種怎樣的發展趨勢。避開陽光一段時間,在通風性好的地方能夠順利長出新葉子,說明插條生長還是很不錯的,繼續保持空氣溼度,便可以考慮提高光照的管理了。
扦插的過程基本上就是這樣了,到了這一步,接下來就是後期的管理工作了。枝條成活如果沒有適當的管理,也是會出現不良生長反應的。
小花認為杜鵑花是可以通過扦插、嫁接等方式進行繁殖,前者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成活率比較高,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也可以多株同時培育。雖說扦插比較普通,但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是要多加小心,儘可能提高植株的成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