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如在波士頓「過繼」改姓的說法怎麼來的?
宋耀如:1878年是跟著誰去美國波士頓?
文\鍾 一
講了這麼多宋耀如「過繼」、「收養」「改姓」、「更名」的糾結不清故事之後,我們完全可以對所謂宋耀如1878年在波士頓「過繼」後改姓更名的說法,做出不可信的結論。
但是,這還需要大家耐著性子讀上13年(1879-1892年),我們才會讀出一個完整的真相:後世名震天下的「宋家王朝」的「宋」,不是「過繼」也不是「收養」造成的,而是拼音拼「錯」的!
雖然韓裕豐口述《宋氏家族與我家本是親屬》(1985年)中的說法,即宋耀如「少年時就偕胞兄政準隨人到南洋去,不久他由舅父收養,遂改姓更名為宋嘉樹,又名宋耀如」,被修改為宋耀如「被舅父帶到美國後,改姓從舅父,叫宋嘉樹,別名耀如」,即修改為宋耀如1878年去美國後,而不是1875年去南洋時改姓更名的。
其實,就現在來看,這已經變得不重要。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靠不住。比如「韓教準被舅父帶到美國後,改姓從舅父,叫宋嘉樹,別名耀如」的說法,就我們現在已經讀遍的1941-2011年這70年間的各種文獻資料看,根本站不住腳。宋耀如此時改姓更名之說,純粹是信口編造。
本來,宋耀如緣何改姓宋的問題還沒有輪到我們說清楚的時候,現在「嘉樹」又來困擾我們,──先不管是韓嘉樹還是宋嘉樹。只是就「嘉樹」這個名字而言,在宋耀如名字的歷史上,就至少有四種解釋。除了現在韓裕豐的「口述」之外,《宋家王朝》(1985年)中文版將宋耀如最初的名字Chiao-shun譯作嘉樹,但我們到時候(1879年)會指出,Chiao-shun應譯作教準;又有說法,宋耀如1886年回國後,《萬國公報》主筆沈毓桂替他改名為曜如,字嘉澍(樹),這個說法可信性較大;還有說法,宋耀如在1887年與倪珪貞結婚後,為了以示其成為嶽父的家人而改名為宋嘉樹。他的嶽父教名倪蘊山,原名倪嘉珍,倪嘉珍之弟名叫倪嘉樹。此說法有些牽強附會。
僅就此而論,對宋耀如去南洋後或者說去美國後,就被親戚收養,並改名為宋嘉樹、又名宋耀如,這些至今還在不斷地被傳抄的事情,我們還能相信嗎?
至於說,宋耀如1886年回上海後「改名為查理·瓊斯·宋」,那更不是離譜了。查理·瓊斯·宋(Charlie Jones Soon)的教名,是取於1880年11月7日,宋耀如在美國受洗入教之日。
其實,也不是大家都妄從這些說法的。除了詹姆斯·伯克、斯特林·西格雷夫之外,表示懷疑的還是大有人在的。寒山碧(韓文甫)對此就甚有看法。不過,有意思的是,寒氏原先也是這麼認為的。他在編著的《韓氏三千年──各宗支世系脈絡暨人物》中說,宋耀如確實過繼給了堂舅:「宋耀如,原姓韓,派名教準,琦公二十八世孫,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人。一八六一年生於故鄉。因過繼給宋姓舅父而改姓宋。後更名嘉樹,字耀如。」
後來,可能是隨著思考的深入,兩年後他推翻了自己的看法。並在《宋氏家族與韓氏淵源及歷史聚焦》(2009年)中鮮明指出「韓教準過繼堂舅(宋氏)之說不可信」:「韓教準到美國之後為何改姓『宋』?1985年宋子文之堂兄弟韓裕豐口述說:『教準伯由於家境貧困,於少年時就偕胞兄政準隨人到南洋,不久他由舅父收養,遂改姓更名為宋嘉樹,又名宋耀如。他又隨舅父到美國,後進神學院讀書,學成後回上海當牧師傳教兼營商業。不久與倪珪貞結婚,生有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三男三女』。自此,世人皆採信韓裕豐的說法,視為的論。」
他在文章中,分別舉了陳廷一《宋氏三姐妹》以及海南文史資料第三輯《人物春秋》中發表的朱運彩《宋慶齡宗親考實》、雲雯天《宋氏家族第一人———宋耀如》為例,並指出:「很明顯可以看出陳、朱、雲三人之說同源,其源頭便是韓裕豐口述《宋氏家族與我家本是親屬》,或直接來自韓裕豐的口述。筆者1985年或1986年初曾到古路園村訪問過韓裕豐,其時他也如是說,筆者覺得沒有新意,且發覺其說法有誇大失實之嫌,故並未全信。」
在略駁了朱文的「舅父就將阿虎和政準弟兄隨身帶往美國去」,及「關於過繼問題,韓裕豐說韓教準過繼給堂舅為子。他又說,宋子文要求他(裕豐)把兒子清元過繼給宋子文撫養,但遭他拒絕,此更屬天方夜談」後,寒山碧說:「韓裕豐的口述,既多處存在不盡不實,想
當然之類誇大之辭,故我對他說韓教準乃過繼給堂舅而改姓之言也甚表懷疑。」
他懷疑的理由是:「因為堂外甥過繼給堂舅為子,既不合鄉例,也不合族法。」「按照文昌的承嗣習慣『長房如果沒有兒子繼承香燈,二房的長兒就自然要過繼給長房。如果二房沒有兒子,長房的次兒就得過繼二房。這是不能拒絕的,誰要是拒絕就會受到宗族的責難。除非長房與二房協商讓另一個孩子過繼』。依照文昌的鄉情族例,連外孫嗣外祖者都非常罕見,從未有堂外甥嗣堂舅之例?韓教準的堂舅即使無後欲求嗣子,也應在文昌宋氏子侄輩中尋求,哪有尋到堂外甥之理?韓教準嬸母娘家距古路園村不遠,乃昌灑鎮昌浩山村人。」
寒山碧說:「我認為『過繼』說並不可信,韓裕豐如此說,只是想當然。」
其實,不只是寒山碧,還有專家學者對宋耀如過繼改姓宋之說同樣持懷疑態度。
黃亞平、宋時娟在《宋耀如、倪珪貞生平史實若干問題辨析》(2009年)中說,關於韓教準改姓宋的爭論,在看完一些著作內的描述、分析及其引用的史料後,仍然感到有些疑點不能釋懷:「第一,現有的《韓氏家譜》以及親人和同鄉的口口相傳和回憶作為證據足夠說明這個問題了嗎?還要不要搜集史料繼續深入研究?第二,宋耀如為何在『失蹤』了很久以後設法寫信告知自己家人行蹤和情況時悶聲不提自己『過繼』給了『堂舅』?在那個年代,過繼是要改姓的,這該是件大事吧?既然改了姓,那宋耀如在信中籤的中文姓名為何仍是韓教準?是他想隱瞞這件事嗎?還是這件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如果發生過這件事,那個堂舅自己也一直隱瞞不跟海南的親友說嗎?」
作者在文中抄錄宋耀如1881年6月25日給林樂知及父親兩封書信的全文後,再次發問:「這是宋耀如離開故鄉、並且以不辭而別的方式離開他哥哥和爪哇島後,第一次試圖向家鄉的父母、兄弟、姐妹透露自己的行蹤和情況。為什麼一點都不提過繼『堂舅』或依靠堂舅的事?第三,如果『過繼堂舅』一說是事實,宋耀如後來又沒說起過,宋藹齡怎麼知道的?如果宋耀如跟子女說起過,宋藹齡是知道的,為何又說是過繼給了『母親家族裡的人』而不是父親家族裡的人『堂舅』呢?」「真相到底如何?」
作者的懷疑是大有道理的。宋耀如在此信中,連加入基督教這樣叛逆的事也告訴了父親———「我寫這封信是想告訴你我現在在哪兒。我於1878年與哥哥分別,離開東印度群島來到美國,並幸運地找到了我們的救世主基督。因為基督的緣故,上帝就在我的面前」;連住處和收信地址也告訴父親———「我們現在在度假,我住在達勒姆的J·S·卡爾先生的家裡」,「請把信寫到北卡羅來納州聖三一學院」。若真的是「過繼」給堂舅,改姓宋,名為宋嘉樹、別名宋耀如,他能不告訴父親嗎?偏偏信的末尾他除了署他的教名 Charlie Jones Soon(查理·瓊斯·松),還署上他的中文名字:韓教準。
沒有過繼?也沒有改姓更名?是這樣嗎?我們真想請宋耀如從地下起而問之啊!
這裡,我們要陳述一點,就是寒山碧說堂外甥過繼給堂舅為子既不合鄉例,也不合族法,這是有道理的。按照文昌的承嗣習慣,就「長房如果沒有兒子繼承香燈,二房的長兒就自然要過繼給長房。如果二房沒有兒子,長房的次兒就得過繼二房」之例,我們在宋耀如(韓教準)的祖宗上可以找到諸多例子。
據光緒六年(1880年)續修的《韓氏家譜》:先是韓氏遷瓊第19代(素派)韓文素(1733-1792年),生有男仁循、信循、儒循。及第20代(循派)文素長男仁循(1757-1807年),生男珍彝、錦彝(出嗣);文素次男信循(1760-1827年),生男明彝、昭彝、日犮彝、日貴彝;文素三男儒循(1763-1789年),嗣男錦彝。
這裡的關係很清楚,就是仁循將他的二兒子錦彝,「出嗣」給沒有兒子的三弟儒循做兒子,符合如果二房沒有兒子「長房的次兒就得過繼二房」的鄉例。這樣錦彝本是仁循的親生兒,現在變為是儒循的「嗣男」了。
《韓氏家譜》中又記載:第21代(彝派)仁循之男珍彝 (1779-1843年),嗣男鴻翼。儒循嗣男錦彝(1784-1841年),生男安翼(幼卒)、鴻翼(出嗣)、鵬翼、鶉翼。
這又說明什麼呢?這回輪到仁循的兒子珍彝無兒子,反倒是儒循的「嗣男」錦彝很爭氣,生了四個兒子安翼(幼卒)、鴻翼(出嗣)、鵬翼、鶉翼;這樣,作為二兒子的鴻翼就得「出嗣」給珍彝,成為他的「嗣男」。這就合了「長房如果沒有兒子繼承香燈,二房的長兒就自然要過繼給長房」的鄉例。偏偏,這當中最為顯貴的就是「出嗣」的韓鴻翼,他是宋耀如的父親,而宋耀如又成為後世聞名的宋氏家族奠基者。
《韓氏家譜》再記載:第22派(翼派),珍彝嗣男錦彝長男鴻翼(1825-1827年),生男政準、教準(即宋耀如)、致準。錦彝次男鵬翼(1829-?),娶宋氏婆(1838-?),生男敬準、效準(出嗣)。錦彝三男鶉翼(1833-?),嗣男效準。
這組關係也是很清楚的,而且是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宋耀如的二叔鵬翼,生有兩男敬準、效準,而他的三叔鶉翼沒有兒子,是以二叔鵬翼將二兒子效準,「出嗣」給三叔鶉翼為「嗣男」。這也符合「如果二房沒有兒子,長房的次兒就得過繼二房」的鄉例。
從韓家這三次的「過繼」關係看,完全是按「鄉例」、「族法」進行的。絲毫不見「長房與二房協商讓另一個孩子過繼」之的成份。這也說明,在文昌的那個時代,這是多麼嚴肅認真的事情,必須循規蹈矩。在封建宗族觀念沉重的鄉村,「誰要是拒絕就會受到宗族的責難」,這絕非戲言!
既然娶了宋氏婆的宋耀如的叔叔韓鵬翼,還要遵例將二兒效準「出嗣」給三弟鶉翼,那麼,宋氏婆之「弟」(或者陳廷一知道的「宋明山」),就能如此坦然地讓宋耀如過繼於他?「依照文昌的鄉情族例,連外孫嗣外祖者都非常罕見,從未有堂外甥嗣堂舅之例?韓教準的堂舅即使無後欲求嗣子,也應在文昌宋氏子侄輩中尋求,哪有尋到堂外甥之理?」作為韓氏族人,寒山碧言之在理。
我們在講到宋耀如的曾祖父為什麼是韓仁循時說過,如果說宋耀如一定被「過繼」的話,那麼,在他的三代家族史上就可以找出基因與傳統。這是因為韓家的繼嗣很是「活躍」,幾成「傳統」,要說宋耀如「過繼」也不足為怪。問題是,對他「過繼」的說法,由於家譜中沒有記載,因此單純採訪得來的素材、或者靠老者的口述,就難以為憑了。
既然同為第23派(準派),比韓教準(宋耀如)年齡還要小的韓效準,因為「出嗣」而赫然出現在家譜之中,如果宋耀如真的同此命運,焉能缺席?光緒六年(1880年)修譜時,宋耀如去南洋(1875年)才5年,去美國(1878年)才2年。
當然,也會有人咬定,說宋是在美國過繼,與國內修譜無關。對此,我們還是重複黃亞平、宋時娟的話來回答:「宋耀如為何在『失蹤』了很久以後設法寫信告知自己家人行蹤和情況時悶聲不提自己『過繼』給了『堂舅』?在那個年代,過繼是要改姓的,這該是件大事吧?既然改了姓,那宋耀如在信中籤的中文姓名為何仍是韓教準?是他想隱瞞這件事嗎?還是這件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如果發生過這件事,那個堂舅自己也一直隱瞞不跟海南的親友說嗎?」
在暈頭暈腦地講了這麼多宋耀如「過繼」、「收養」「改姓」、「更名」的糾結不清故事之後,我們完全可以對所謂宋耀如1878年在波士頓「過繼」後改姓更名的說法,做出不可信的結論。
但是,這還需要大家耐著性子讀上13年(1879-1892年);只有經過這13年,我們才會讀出一個完整的真相:後世名震天下的「宋家王朝」的「宋」,不是「過繼」也不是「收養」造成的,而是拼音拼「錯」出的!
在這13年當中,宋耀如的英文名字,經過多次變化才形成,在當中的每一次變化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最早是1879年的sun(沈)和soon(松),及相應的Charles sun(查爾斯·沈);1880年的Charles Soon(查爾斯·松)、Charlie Soon(查理·松),及Charles Jones Soon(查爾斯·瓊斯·松)、Charlie Jones Soon(查理·瓊斯·松),1881年6月25日宋耀如給父親寫信用的英文名字就是Charlie Jones Soon;及至回到上海的6年後,1892年9月8日,宋耀如從上海寫信給美國《羅利基督教倡導者》主編,名字落款仍是C.J.Soon(查爾斯·瓊斯·松),但這卻是他最後一次用soon(松)的拼法來作為他的姓,之後他在soon後面加上「g」,變為soong(宋),也是從這年開始他在名片上以「宋」作為自己的姓。
1892年,Charlie Jones Soong,查理·瓊斯·宋,後世赫赫有名的「宋家王朝」的「宋」,在經歷13年蛻變之後,由此走上並定型於中國歷史的舞臺上。
1892年是個什麼時間概念?兩年後的1894年,宋耀如與孫中山在上海「初談革命」!
歷史就是這麼充滿趣味!
對宋耀如「過繼」的說法,1880年續修的家譜中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