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學院正式更名為成都大學
成都大學校園美景
今年5月31日,隨著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正式公示了新一輪新設置的高等學校名單,成都學院獲批更名成都大學。今日,成都大學迎來40周年校慶,而就在昨日教育部正式發文《關於同意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的函》,這標誌著成都學院獲批正式更名成都大學,在接續該校40年校史榮光的同時,成都大學在興校治學路上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成都大學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在成都市高水平辦好成都大學的目標指引下,成大人勠力同心,砥礪前行,今朝恢復校名,開啟成都高等教育的新時代新徵程。
回首過往
四易校址見證篳路藍縷 更名是40周年校慶最珍貴的禮物
回首過往,黌門街—花圃路—荷花池—十陵街道,四易校址見證了成都大學草創之初的篳路藍縷。「這張照片,呈現出成立之初位於黌門街的成都大學人辛勤工作的場景……」12月7日,成都大學校史展覽館,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一邊指著牆上5張反映不同時期成都大學的辦學場景圖,一邊向記者娓娓講述著該校40載興校治學的風雨歷程。
「創建於1978年的成都大學,是成都市政府主辦的唯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據王清遠介紹,該校建校之初即為本科院校,1983年,改辦為「短期職業大學」,停辦本科;2003年,教育部批准同意,「在原成都大學的基礎上建立本科層次的成都學院,撤銷原成都大學的建制,但成都大學校名保留且不被其他學校使用。然後積極創造條件,待條件具備後,再按程序更名為成都大學。」2018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下發《關於支持成都學院高水平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從建立組織機構、政策支持、資金及配套支持等全方位支持學校高水平建設。
「當初,教育部給予我校『撤銷原成都大學的建制,俟條件具備後,再按程序更名為成都大學』的承諾,終於在學校即將年滿40歲的時候,得以實現。」王清遠臉上流露出會心的喜悅,「成都大學的成功更名,是對40周年校慶最珍貴的禮物。」
立足當下
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 40載治學育人碩果纍纍
「此次成都大學的更名,必將為學校今後的發展起到積極且長遠的推動作用。」得知成都大學正式更名,作為深耕該校教育事業40餘年的資深退休教授周建勝高興之情溢於言表,「2010年,學校將具有百年歷史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整建制劃轉至成都大學,更名為成都大學附屬醫院;2013年,將具有30餘年研究生辦學歷史的中國醫藥集團國家級抗生素研發基地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劃轉至成都大學;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自然指數排名全國高校200強……」周建勝對成大一路的發展壯大更是如數家珍,並將近年來該校在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綜合辦學實力等方面的累累碩果細數了一番。
雖已退休5年,周建勝卻始終關注著學校的發展。「40載興校治學,一步一個腳印,成大的明天會更好。」周建勝堅信,成大人將始終秉承市委市政府「高水平辦好成都大學」的要求,紮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務全國、面向世界,致力於將該校建設成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
展望未來
加強學科建設 為成都全面建設提供「活水之源」
「此次成都大學更名,將為成都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構建服務平臺,為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更多、更好的成都力量。」時任成都大學黨委書記羅波表示,學校通過成立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建立中國農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成都大學新華三IT學院等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平臺,在校城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0年,學校與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20多個國家及中國港臺地區的40餘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與交流關係。」同時,羅波告訴記者,成都大學也充分利用成都友好城市教育資源,為成都打造國際化文化大都市和國際交往中心夯基築本。
「成功代表過去,輝煌屬於將來。」羅波告訴記者,站在新的起點,相信成大人將借成都大學成功更名這一東風,不負光陰,續寫明天的輝煌。
大學與城市築夢同行
□本報評論員
在成都大學隆重慶祝建校40周年前夕,教育部發文同意其恢復校名,我們熟悉的「成大」回來了。
現代大學是城市高度發展的產物,孕育於城市,又反哺城市。成立成都大學—東協藝術學院,建立中國農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成都大學新華三IT學院、成都新聞學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研究院、成都會展經濟發展研究院、成都足球學院等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平臺,今天的成都大學,已發展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型綜合大學,「校城融合」更成為其鮮明的辦學特色。與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建立校際友好合作與交流關係,在校留學生近600名,今天的成都大學和成都一樣,更加有國際範兒。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大學是城市文化的高地、城市創新的源頭、城市文化的搖籃和城市開放的名片。大學的知名度越高,城市的知名度也越高;大學的創新能力越強,城市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強;大學培養更多的一流人才,城市才能留住更多的一流人才。
在成都大學39年的發展歷程中,有25年是以「成都大學」校名辦學,此次恢復舊名,意味著經過多年努力和不懈追求,學校的辦學水平再次踏上新的臺階。
大學必將因夢想而常新,城市也將因夢想而行遠。成大和成都,必將因結伴同行而倍增信心、倍添力量。
我們真誠希望成大與成都,以實踐致敬夢想,以合作共築輝煌,讓城市夢、大學夢,持續花開燦爛、碩果纍纍。我們真誠期盼,廣大成大校友無論身處何方、身居何職,都始終記住母校,記住曾經朝夕相伴的城市,既在成都揮灑青春,又在成都成就夢想。
◇人物專訪◇
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
見證校名「失而復得」
成大就是念茲在茲的家園
「成大的成功更名,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可喜可賀!」在成都大學已經工作了30年的該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見證了成大校名「失而復得」的箇中甘苦。在譚平的心中,成大就是他30年辛勤耕耘、念茲在茲的家園。
成都大學首屆畢業生、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秦和平:
校恩師恩難忘
祝福母校各項建設越來越好
「恭喜母校!成大此次得以更名,真是實至名歸,我由衷地為她成功更名而感到自豪。」成都大學首屆中文系歷史專業畢業生、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秦和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難掩心中的激動,「母校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作為成大第一屆學生,我深感知識就是力量,是成大改變了我的命運。」難忘校恩師恩的他借本報平臺,祝福母校各項建設越來越好。
成都大學2018屆畢業生張珂菁:
40華誕回母校
送上衷心祝福
「我在千裡之外,祝福母校!」對於成都大學2018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張珂菁來說,今年可是喜事連連。她不僅在今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中順利考取了雲南大學2018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更迎來悉心栽培了她的母校——成都大學的成功更名。記者致電張珂菁時,她激動地表示,「7日母校正式更名,8日母校將迎來40周年華誕,我於7日下午坐飛機趕回成都,以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送上自己的祝福。」
◇記者手記◇
風雨兼程40載
砥礪前行新成大
大學校名,是屬於千萬學子的精神坐標,是屬於城市文化的形象資產,也是屬於一座學校、一座城市、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和精神財富。對於數易其名的成都大學而言,更名是夯築學校精神根脈、彰顯辦學精神的必然之舉,對於成大、對於成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和價值。
相信這次「正名」將為成大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成大40周年校慶華誕獻上大禮。
本組文圖由記者 王李科 採寫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