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報導 周濤】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對熱議的「國內漫遊零成本仍收費」做出回應: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遊費、流量不清零的可能性,具體怎麼定以運營企業推出的方案為準。許多運營商的3G、4G計費標準中已經沒有長途、漫遊的區分,未來「長市漫一體」將佔到主流。
日前,三大運營商相繼下調了國際漫遊資費,對國內漫遊費卻沒有調整動作,而有行業專家稱目前國內漫遊已經是「零成本」。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漫遊費成本為零是偽命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漫遊費。成本為零,指的是漫遊附加費,2008年漫遊費改革後,漫遊費成為三大語音主費之一(另兩個為本地、長途)獨立存在,肯定不為零,如果這是漫遊費還為零,本地、長途更不應該收取。」
漫遊費取消決定權在企業
聞庫還說,從去年開始,工信部已將資費決定權交給企業,工信部將研究可行性,並不斷跟運營商進行交流和推動,流量不清零、國內漫遊費取消等社會期盼,何時成為現實,最終決定權在於運營企業。
對此,有專家表示,國內漫遊費成本很低,取消不存在技術難題。相關數據顯示,若實施,我國至少有6億電信用戶將因此受益。
付亮則向環球網科技表示,通信網絡的特點,如不考慮跨網結算,網絡負荷較低時,語音、簡訊邊際成本幾乎都為零。運營一個通信網,最大的成本是維持網絡正常運作的網絡建設費、電費、員工工資等,這些成本如何攤銷,就是運營商資費設計的問題。本地、長途、漫遊等之間攤銷只是手段。
分析人士表示,國內漫遊費能否取消、何時取消,已成為衡量「提速降費」改革的一個重點問題。當務之急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克服困難,使取消國內漫遊費快馬加鞭大力「提速」,儘快從慢條斯理「研究探索」的務虛階段,進入動真格的實戰階段。
壟斷不除手機漫遊費難消
國內漫遊費是我國運營商歷史上內部區域分割的產物,產生於2G網絡時代。現在手機已經全面進入了4G時代,然而三大運營商並沒有完全取消國內漫遊費。
在國際上,取消漫遊費已經是一種通行做法。比如美國早在2007年就沒有國內漫遊費,也沒有長途費,實行的是「套餐」模式。而歐盟也在近期宣布,將在2017年6月取消其境內28個國家的手機漫遊費。
人民日報就此發表了微評論,稱:從降費到取消,歐盟拿漫遊費開刀,可謂蹄疾步穩。這一舉措,意在推動「單一數字市場」進程,也不乏政治考量,但仍具啟發意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漫遊費備受詬病,弊端明顯。取消漫遊費,困難固然有,但不能慢悠悠,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應儘快落實。
業內人士向環球網科技表示,國內漫遊費之所以收得這麼任性,原因無外乎「壟斷」兩個字。通信行業雖然經過了幾次改制,貌似已經充分市場化,但實際上仍然是幾家大型企業獨大的壟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