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合影。
中國網12月30日迅 12月29日,由重慶市育才中學校出品,重慶好故事影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重慶育才中學八十周年校慶系列宣傳影片,在萬象城百麗宮影城正式發布。
據悉,自1939年陶行知先生在重慶合川古聖寺創立育才學校以來,育才中學歷經「古聖寺創業」「紅巖村成長」「謝家灣發展」等時期,始終秉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經過育才人八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終使育才中學成為全國聞名的「師陶聖地、育才搖籃」。
此次為慶祝建校八十周年,重慶育才中學聯合重慶好故事影業有限公司,拍攝了創意片《重慶有個理想國》、紀錄片《行知的理想國》及訪談片《理想的回聲》三部宣傳影片,攝製團體達50多人,拍攝歷時近八個月,輾轉全國多地、育才中學舊址及現在的五大校區,總時長達1小時。
其中,創意片《重慶有個理想國》以育才中學初67級學生、著名詩人李鋼為原型,主人公「穿越」回八十年前,從育才中學創立之初開始,見證育才中學各個歷史階段。跟隨李鋼的視角,我們看到了育才創始人陶行知先生作《創造宣言》演講,艾青、章泯、賀綠汀、陳煙橋、戴愛蓮等大師在教師教學,逼真的畫面帶領大家回到30年代,感受當時的育才校園;60年代,少年李鋼勞與如今的李鋼四目相對,濃烈的回憶湧現;80年代,育才恢復校名,李鋼站在人群中滿面笑容;回到現在,謝家灣本部校區裡陽光明媚,一陣陣琅琅書聲從教學樓傳來,現重慶育才中學校長張和松親手為李鋼戴上了鮮豔的紅領巾。本片時光交替、今昔對比,以逼真的畫面展現了育才中學八十年崢嶸歲月,勾起了老校友深深地回憶。
紀錄片《行知的理想國》,按照時間順序,從古聖寺的大師雲集,到紅巖村與南方局比鄰,再到如今謝家灣的繼往開來,為觀眾講述了一段段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育才往事,展現了一幅幅生活教育、行知合一的育才畫卷。
訪談片《理想的回聲》採訪了20位平均年齡都在95歲的校友,他們大多是戰亂年代無家可歸的難童,而育才曾他們的童年提供了最大的庇佑。回憶往昔,他們感恩育才,採訪時都是眼噙淚水、感嘆不止。
據育才中學有關領導透露,《理想的回聲》是育才中學迄今最完整記錄當年學校初創時有關學生現狀的記錄片,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他們在訪談中提到的許多觀點和論述,將是推動育才中學堅持「生活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不竭動力。
重慶育才中學八十周年校慶系列宣傳影片創意人、製片人,著名詩人李海洲談到,三部宣傳片主題明確、重點突出,策劃新穎、各有側重,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育才中學八十年的光輝歷程,有電影式的手法,有文化搶救性的訪談,有感人至深的人文和曲折壯闊的歷史,最終完成達到了預期效果,得到了育才中學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重慶育才中學校長、系列片的監製策劃人張和松對三部宣傳片給予高度評價。他談到,三部宣傳片以陶行知老校長的「生活教育」理念為主線,以育才中學歷史的發展過程為主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時代,忠實、客觀再現了育才中學八十年的艱苦歲月和辛勤耕耘,這是育才八十周年校慶收到的最好禮物。(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