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近來,筆者聽到了一些關於嬰幼兒奶粉的不實說法,網絡上這些不實的言論也很多,比如:奶粉配料表上只要寫了生牛乳,那就代表是用溼法工藝生產的,溼法工藝的奶粉營養更均衡更新鮮、用脫脂乳粉粉生產的奶粉質量不好........這導致很多的家長看到之後心裡產生恐慌,一度認為自己給寶寶吃的奶粉是不好的,也更不知道要如何為寶寶挑選奶粉了。今天筆者就將這些不實說法一一闢謠,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
超市實拍
謠言1配料表中第一位是生牛乳的就是溼法工藝,是粉的就是幹法
近期,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些言論:「溼法工藝都是用生鮮乳生產的,奶粉更新鮮,營養更好!」「凡是配料表第一位寫的是xx粉的,那這款奶粉就是幹法工藝生產的, 幹法工藝生產的奶粉不如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好。」
闢謠:
關於奶粉工藝,依據《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工藝包括幹法工藝、溼法工藝和乾濕法複合工藝。
而溼法工藝是指,奶基原料在液態的情況進行的標準化配料、均質、殺菌、濃縮、噴霧乾燥等一系列的生產操作,其標準流程為:
筆者也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奶粉配方註冊信息,整理了400款奶粉的生產工藝信息和奶基原料信息,但從統計結果來看,採用溼法工藝的奶粉有使用生鮮乳的生產的,也有使用脫脂乳粉生產的,所以,前文所說的「溼法工藝的奶粉都是鮮奶生產的」根本不靠譜,也由此可見,奶粉用什麼原料與採用哪種工藝並無固定關係。
奶基原料是脫脂乳粉的可能是溼法,比如惠氏啟賦,愛思諾、喜安智典悅等;
但使用生鮮乳的也有可能是幹法,比如愛他美卓萃、喜寶倍喜、海普諾凱荷致、麥蔻樂享等,更有可能是乾濕複合法,比如:A2至初、皇家美素佳兒等;
所以,不能從配料表上去判定奶粉的生產工藝,更不能說溼法工藝生產的奶粉就最好。
謠言2不是生牛乳入料生產的奶粉,都不好
近兩年,隨著商家的宣傳,「生牛乳」開始被越來越的多的人關注到。生牛乳制粉是保證奶粉新鮮的重要因素,有其獨特優勢,但不知何時,網絡上慢慢開始有了「只有生牛乳生產的奶粉才是好奶粉,其餘都是大包粉生產的,不新鮮,不好」 等這樣的誤導消費者的言論。
闢謠:
首先,生牛乳相比乳粉,的確是要新鮮些,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一些宣稱自己是生牛乳生產的品牌中,其奶基原料往往不止只有生牛乳,也會加入脫脂乳粉、全脂乳粉等外界俗稱的「大包粉」在其中。
第二,筆者在統計一些產品的相關信息時發現,有些奶粉雖然在配料表中標註的是生牛乳,但其生產工廠和奶源地並不在同一地區,所以需要先把鮮奶乾燥成粉,然後再運到生產工廠進行再加工混合其他營養素裝罐,這和我們平常所說的鮮奶生產一次成粉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筆者想對各位家長朋友說,我們給寶寶購買奶粉時不能只考慮「新鮮」這一個因素,鮮奶生產固然好,但一罐好奶粉的參考條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奶源之外,還要綜合參考工廠的生產設備、工藝、衛生檢驗、配方等因素。
所以,單從配料表上寫的是生牛乳或者奶粉的信息不足以判斷奶粉好壞,因此不建議以此為指標選購奶粉。
謠言3使用脫脂/全脂乳粉生產的奶粉安全性低
網絡上有傳言,說凡是使用脫脂乳粉或全脂乳粉生產的奶粉,質量不好,安全性低,都會經過2次回溶,2次高溫加工,營養損耗大,這樣的奶粉,營養價值低,不好。
闢謠:
首先,奶粉的安全性和是否用脫脂乳粉、全脂乳粉或者鮮奶沒有太大關係,因為奶粉的生產、銷售都必須要經過一些列的檢驗更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第二,奶粉的生產工藝有溼法,幹法,和乾濕複合工藝,根據所用工藝不同,配料為奶粉的不見得都經歷了回溶還原和2次高溫。
所以,還是參照上一條,單從配料表上寫的是生牛乳或者奶粉的信息不足以判斷奶粉好壞,因此不建議以此為指標選購奶粉。
謠言4吃奶粉要上火
在很多父母中,盛傳著「奶粉餵養容易上火」的說法,主要表現為大便乾燥、便秘、有口氣等。實際上寶寶上火併不是某個奶粉造成的,嬰兒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接受包括新食物在內的新事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人們總是傾向於把這些症狀歸結於「吃了什麼」或者「沒吃什麼」上去。比如大便乾燥,其實母乳餵養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而有些父母,在衝調奶粉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少加水,認為這樣可以給孩子「更多營養」,殊不知這可能是導致便秘的原因,而往往就被歸結於「奶粉上火」了。
再比如,孩子開始添加輔食,在嘗試各種新食物的過程中,過敏和不耐受,更是很容易碰到的現象,對於同時餵配方奶粉的孩子,這些嘗試新食物所遇到的不適,也往往歸咎於「奶粉上火」。
闢謠:
正確調整衝調比例,對於容易出現大便乾燥或便秘的寶寶建議儘量選擇添加OPO、益生菌、複合益生元配方的奶粉或者乳清蛋白比例高一些的奶粉。同時保證寶寶每天的飲水量, 在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等寶寶完全適應一種種食物之後再行添加另一種,根據寶寶大小添加適量蔬菜、水果,保證膳食纖維的攝入。
謠言5奶粉越貴越好
有些家長給孩子選奶粉時唯一的標準就是價格,一進店門就問:「哪款奶粉最貴?」,總之,只選貴的,不選對的。
闢謠:
對於寶寶來說,奶粉只要是適合就是最好的;從奶粉本身來說,原料、工藝、配方等都是檢驗一款奶粉品質的重要參考因素,而市面上奶粉價格多與其市場定位有關,並不能和產品品質完全畫上等號。
總之,選擇奶粉,不應盲目崇拜價格,還因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和寶寶需求來選購,奶粉不是越貴越好,只有適合才是最好的。
謠言6國外的奶粉比國內的好
總有人說,國外奶粉標準高於國內,所以國外的奶粉會更好一些。
闢謠:
首先,每個國家的膳食結構、飲食習慣不一樣,所以營養的攝入也會有所不同,根據這些不同,每個國家對嬰幼兒奶粉生產制定的標準也就不一樣。不同國家在制定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時,除了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發布的標準為基準之外,同時還會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第二,在我國,無論是進口奶粉還是國產奶粉,只要在正規途徑銷售的,都必須要符合我國國標,且通過配方註冊。因為這樣的奶粉才更適合中國寶寶,但海外本土奶粉,只是符合生產國標準,不一定適合我國寶寶食用。
第三,我國近年來,通過及時有效的監管和管控,已經讓國產奶粉的品質得到了穩步提升。據業內人士稱,我國奶粉的品質標準完全可媲美歐美國家的標準。
謠言7奶粉易溶解才是質量好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追求溶解性極好的奶粉,認為這是好奶粉的特點之一。
闢謠:
一款奶粉的溶解性主要反映的是奶粉復原成奶液的程度,是一種物理現象,並不能代表奶粉品質的好壞,因為影響奶粉溶解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衝調時的水溫、搖晃力度、奶粉的生產工藝等。
當然,如果一款奶粉除了溶解性差,還表現為溶液分層、粉質顏色不均、奶粉有硬塊、異味等諸多異常現象,那一定是有質量問題啦~
謠言8奶粉味道越香濃/清淡越好
闢謠:真正純淨的奶粉聞起來會有淡淡的乳香味,清淡而不濃鬱,嘗起來的口感清爽,粉質細膩,會稍稍粘住牙齒和舌尖,有微微的食物清甜,而不是添加過糖或甜味劑的甜膩。
謠言9奶粉+米粉一起衝調,營養更全面
闢謠:米粉是寶寶輔食添加初期的首選,除了能給他們提供一部分營養物質之外,更重要的是鍛鍊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豐富味覺,提高認知,還可以讓寶寶體驗不同的進食方式,啟蒙自理能力。但如果把米粉和奶粉一起衝調,通過奶瓶方式飲食,那麼,米粉的這些重要功能根本就發揮不出來不說,還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奶量,而且如果長期這樣餵養寶寶,還會導致蛋白質等營養攝入不足,發育遲緩。
謠言10.奶粉+白糖/葡糖糖能降火
闢謠:關於上火問題參照文章第一條;
其次,白糖/葡萄糖根本就不能降火;
第三,給寶寶加糖還容易造成寶寶糖攝入過多,導致肥胖和口味加重,挑食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