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後人赴日尋訪總理足跡 敘中日友好(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周恩來後人赴日尋訪總理足跡 敘中日友好(圖)

周秉德、周秉宜參加法政大學留學生的櫻花詩會。

  受日本法政大學王敏教授的邀請,4月中旬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周秉宜,以及侄子周秉和、周秉華對位於東京的日本法政大學進行了訪問。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循著93年前青年周恩來的留日旅程,他的後人將中日友好之情誼繼續發揚光大。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自天津名門南開畢業後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神田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日語。這所語言預備校成立於1914年,是無數懷揣救國、強國之夢的中國學子求學之起點。當時的日本是亞洲吸收歐美思想的前沿,大量近代名著、各思想流派書籍被翻譯成日文,這對於同樣使用漢字的中國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條接受新鮮事物的捷徑。據說,周恩來也曾以極大的熱情關注過《新青年》等宣揚革命思想讀物,而河上肇創辦的《社會問題研究》中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辛亥革命前便專為中國留學生開辦法政速成科、對辛亥革命及其之後法制變革產生過深遠影響的日本法政大學,距離周恩來的學校僅一步之遙。不難想像,懷著民族崛起之熱望的青年周恩來與志同道合的同志在該校聽取講義的歷史。

  而周秉德女士與法政大學的淵源則不止於此。作為沈鈞儒先生的長孫媳,她同時也能在法政大學找到沈先生的求學足跡。沈先生曾於1905年起在法政大學歷時3年進修法律,這段經歷奠定了他建國後作為中國人民最高法院院長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做出極大貢獻的基礎。

  法政大學圖書館中,王敏教授通過該館珍藏的珍貴歷史資料向周秉德一行介紹了法政大學接受和培養大批優秀中國留學生的歷史。這些優秀學子最終成為辛亥革命和中國近代化的棟梁。法政大學校長増田壽男也與一行人合影留念。

  訪問結束後,在王敏教授的陪同下周秉德一行還興致勃勃地參加了該校留學生組織的櫻花詩會。1919年4月,周恩來回國前雨中遊覽京都嵐山時遇景生情吟下了《雨中嵐山》的詩句。這首詩不但記錄了領袖的偉大抱負,更成為中日友好的歷史見證。93年後,煙雨朦朧下周恩來的後人再次訪問故地,吟誦起了同樣的詩句。此情此景,讓周秉德女士如同恍然回到在周總理身邊的時光。她回顧了當年周恩來抱著赤誠之心東渡日本求學的經歷,對在場的留學生說:「周總理當年就教導我們,中國和日本有著兩千多年的交流史,中日友好源遠流長。雖然到了近代有不愉快的戰爭發生,但這不是主流,並不能妨礙中日友好的繼續進行。」周恩來對中日友好的殷切希望,至今仍被後人們銘記在心、實踐於行。(記者李潤澤)

相關焦點

  • 「周恩來總理留日時期住所——東京中野華洲園模型」複製品回贈...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池田大作發表《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50周年,日本創價學會和中華日本學會在這裡隆重舉行「周恩來總理留日時期住所——東京中野華洲園模型」複製品回贈儀式。 創價學會東京都中野總區青年部、婦女部等300多名會員坐滿了會場。
  • 華東師大師範生尋訪周恩來上海足跡,在歷史感悟中踐行愛國主義
    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16日電 (林榕煜 王夏佳 陳靜)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記者16日獲悉,一群華東師範大學師範生迎著酷暑,開展「學習恩來精神、踐行愛國主義」主題尋訪實踐活動。他們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周恩來學習社,是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師範生,因懷揣著對周恩來總理的崇敬、對上海革命歲月的求知而匯聚在一起,手持上海歷史地圖,腳踏承載著厚重歷史意蘊的土地,在上海翔宇公益基金會和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的共同指導下,與光明中學師生結伴,3天打卡滬上15個紅色文化基地,共同尋訪周恩來在上海的革命奮鬥足跡。
  • 周恩來日語翻譯:中日友好是國家利益不是口號
    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王效賢  中新網9月1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1日刊出專訪周恩來總理日語翻譯王效賢的文章。年逾8旬的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王效賢曾擔任過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國領導人日語翻譯,曾是1972年中日首腦會面的見證人之一。
  • 日本創價大學校園新添「西花廳櫻」紀念周恩來
    圖為代表團一行在植樹現場。 王健 攝中新網東京3月28日電 在擁有著名「周櫻」的日本創價大學校園內,28日又新栽植了一棵被命名為「西花廳櫻」的紀念樹。遠道來訪的「西花廳聯誼會」 訪日團一行,參加了當天的植樹活動。
  • 中廣網:南開大學創立周恩來·池田大作研究會
    中廣網12月14日天津消息(記者 翟媛劉 志剛 通訊員 薄曉嶺)本著「青年人應該帶頭好好學習周恩來總理與池田大作老師等世界偉大文化人物的思想,成為一個能為世界和平、中日友好作出貢獻的人」的信念,近日,由中、日等國學生共同發起創立的「周恩來·池田大作研究會」在南開大學成立,正式會員以南開大學在校生為主,涵蓋本、碩、博各年級,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寮國、柬埔寨等國
  • 留住紅色記憶,尋訪復興足跡——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2020年8月4日上午,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知信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到達天津市南開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本次實踐旨在重溫偉人事跡,堅定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精神,激勵青少年勇於擔負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 周恩來視察大江南北的足跡最後停留在哪座城市?
    【中國青年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進行連載,禁止其它網站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繫】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來生命的最後600天裡,共做大小手術13次,離世時體重不到60斤。周恩來生命最後的歲月,伴隨著病痛、負重、傷感與離別,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事業。
  • 岡崎嘉平太與中日關係展在遼寧大學舉行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遼寧大學日本研究所和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全日空控股株式會社和中日創新研究中心後援的「中日友好飲水思源系列展:岡崎嘉平太與中日關係」於4月11日在遼寧大學開幕。
  • 中日友好事業的大功臣
    孫平化前輩堪稱是戰後中日邦交正常化當之無愧的掘井人之一。他從1952年起就在周恩來總理和廖公(廖承志)的領導下,成為新中國開拓中日關係的先鋒,參與接待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訪華的日本來賓。直至1997年8月不幸仙逝,他一直是中日民間交往的旗手,把畢生精力、才華與熱情都獻給了中日友好事業。
  • 周恩來翻譯揭秘:中日當年建交談判內幕
    在歲末之時,《解放周末》專訪80歲高齡的林麗韞,請她講述1972年作為周恩來總理翻譯全程見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往事。憶昔撫今,林麗韞語氣沉重:「日本應該正視歷史,不能開倒車!」對於中日建交,他們外交界有一種「越頂外交」的說法,說的是日本越過美國搶先和中國建交。1972年9月25日,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到中國。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北京的天氣特別好,天湛藍,晴空萬裡。當田中角榮走下飛機舷梯的那一刻,中日雙方的朋友們都很高興,感覺終於等到這一天了。周總理先向田中表示歡迎,田中回應:「很高興能來到中國。」兩個人的手就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 中日學者尋訪娘足跡 《娘》將被譯為日文出版
    彭學明與學者們一同參觀呂洞聖山  紅網保靖站9月5日訊(分站記者 易果)8月29日至9月1日,日本著名學者、拓植大學教授、《娘》的日文版翻譯立松昇一,因為感動於《娘》的偉大母愛    沿走娘的足跡,長篇散文《娘》的作者、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彭學明一路陪伴講解。立松昇一與彭學明各持一本《娘》,對於《娘》中出現的具有湘西特色文化的詞彙或者句子,比如「繕糧」、「油粑粑」、「八月瓜」、「瓢瓜」等不少方言,立松昇一分別標註問號,對應實景實情,一一詢問了解清楚。    這次尋訪娘足跡的第一站,保靖縣熬溪村,彭學明的出生地,娘的受難地。
  • 高亦吾:周恩來總理一生感念的啟蒙老師
    周恩來徹底覺悟了,返校後當眾第一個剪掉髮辮,發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913年,周恩來南遷天津入南開中學就讀。師生臨別之際,高先生寓意深遠地為周恩來命字「翔宇」;周恩來則奮筆疾書:「同心努力,前程萬裡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對「翔宇」的認可和對恩師的敬重。  三年後,由於戰亂不息、政局不穩,高先生辭校赴京在趙伊公署任職。
  • 田中角榮平和祈念財團在東京成立 中日友人遙憶當年共話國酒外交
    《日本新華僑報》記者 張桐2月22日,為紀念日本著名政治家、田中角榮前首相誕生100周年,田中角榮之子田中京在東京雅敘園舉辦「田中角榮平和祈念財團」設立紀念酒會,中日兩國政界、經界、文藝界友好人士百餘人出席了酒會,共同祝願中日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跨上新時代和平友好的新臺階。
  • 周恩來是三國時期著名美男子周瑜後人
    嫡派譜畢竟是理學、文學大家嫡傳後裔編修,其史實性、邏輯性都比較強,尤其明朝三次修譜特具客觀性,不攀附名人,不亂列世系,不亂接姓源,惟根據祖上留存老譜資料,從山東青州周歸仁始祖起敘。即便是道光修譜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修改譜序,附上汝南周氏支系源流,也仍按老譜從歸仁公始敘,這就是該譜可貴之處。
  • 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赴南疆一市三縣開展尋訪援疆足跡活動
    9月29日-10月3日,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在疆全體幹部人才先後赴阿克蘇地區溫宿縣、阿拉爾市、和田地區和田縣、喀什地區葉城縣開展尋訪援疆足跡活動。本次赴一市三縣探尋援疆足跡活動既是巴楚分指向兄弟縣市深入學習借鑑援疆工作經驗成果的積極舉措,更是貫徹落實9月26日閉幕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親身實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既為新時代援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對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各項工作的肯定與繼承。牢記歷史才能為做好當前各項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保障。
  • 日本創價大學訪問周恩來紀念館
    中國江蘇網淮安訊(章金金 武曉青)10月29日,日本創價大學校長馬場善久、副校長神立孝一、教授高橋強、國際部副部長川上喜彥以及創價學會國際涉外局局長長岡良幸、副部長大山光子等一行訪問周恩來紀念館,並籤訂意向性合作協議
  • 在日本國會演講完 溫總理首先給母親打電話(圖)
    邀天皇出席奧運開幕式  4月12日,溫家寶在東京會見日本明仁天皇,並邀請天皇及其他皇室成員出席明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與京都大學生打棒球  溫家寶昨天還來到京都西京極球場,與當地的立命館大學學生棒球隊員一同打棒球。  參觀嵐山周恩來詩碑  4月13日,溫家寶在日本京都參觀了嵐山周恩來詩碑並獻花。
  • 周恩來總理與中央民族學院藏族學生二三事
    於是,查找了一些史料,完成這篇短短的文章,以緬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  一、春風沐雨 總理到校視察  1956年5月26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美麗的校園裡花紅柳綠、春風撫面,校園裡灑滿了金色的陽光。  當時,同學們正在教室裡上課,突然傳來了喜訊: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到學校視察工作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