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參加烈士紀念日默哀
一、烈士紀念日設立過程
民政部從2005年開始相關研究論證工作,烈士紀念日的設立可謂「十年磨一劍」。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設有專門紀念烈士的節日,比如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韓國、孟加拉國、緬甸等。2013年4月4日,經中央同意,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研究設立烈士紀念日」。2013年4月21日,民政部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請示》。
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的議案》。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
二、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8月31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確定為這一天。
選擇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毫無疑義,既是對鴉片戰爭以來為民族獨立、祖國富強、人民自由幸福而前僕後繼的人民英雄的永遠銘記,也是對共和國歷史的鄭重回眸,是對千萬犧牲烈士的莊嚴承諾,凸顯「吃水不忘挖井人」、國慶不忘祭先烈的情懷,並與形成慣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紀念儀式相銜接,張揚了國慶新的內涵;烈士紀念日與國慶日既有別又融合,使得國慶期間的典制張弛有度、禮儀有序,國慶的意義更加淳厚,歡度國慶有了深層的情愫。
三、烈士紀念日,昭示我們什麼?
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明確每年9月30日為全國烈士紀念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這一決定,將褒揚烈士的法律提升到最高層次,標示著褒揚烈士法律由低到高基本完備,紀念烈士作為一項國家制度安排確定下來;烈士精神已經注入國家的血脈,構築起民族的靈魂,成為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設立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立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向烈士紀念的節日,儘管名稱不一,但內核一致。比如,美國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無論現役軍人還是老戰士都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英國將11月11日定為榮軍紀念日,每年這個時候,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都會舉辦國家紀念儀式。對烈士的態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從國民情感到國家責任,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個烈士,也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通過紀念烈士,國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一個敢於表達真實情感的國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贏得尊重。
不言而喻,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及其人民對烈士的崇敬,宣傳、組織、引領、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十分鮮明。
四、中國一共有多少名烈士?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由於戰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
目前,全國有名可考、並收入各級《烈士英名錄》的僅有193萬餘人。近幾年,每年新評定的烈士數量在300人左右。
我國國內現有烈士墓98.9萬餘座,烈士紀念堂館、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紀念設施2.9萬餘處。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還有170多處烈士紀念設施。
五、烈士遺屬都享受哪些優待政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25次提高烈屬定期撫恤金標準。目前,全國享受定期撫恤補助的烈屬有20餘萬人,其中,城鎮烈屬定期撫恤金標準為每年13860元;農村烈屬定期撫恤金標準為每年7970元。
從2011年7月1日起,國家給居住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18周歲之前沒有享受過定期撫恤金待遇且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發放定期生活補助。國家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此外,我國對烈士褒揚金、一次性撫恤金等也進行了相關規定。烈士遺屬還享受醫療優惠、住房優先優惠以及就業、入學入託等優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