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冷空氣「專列」快速南下,中央氣象臺於昨天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我國今冬的首個寒潮終於來了。
氣象預報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將創下立冬以來氣溫新低。於是我們看到,北京飄起了漫天大雪,武漢今年的第一場雪到貨了,相距不遠的南京昨天迎來了初雪……
上海的初雪能來嗎?
從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來看,在這股冷空氣影響下,上海西部和北部地區是會出現短時小雨加雪的。這場雪發生在今天凌晨,但因為冷空氣南下速度快,暖溼氣流撤退速度快,導致上海降水量級小、時間不長,所以大家一覺醒來很可能看不到雪的痕跡。
從往年規律來看,上海初雪日一般在一月上旬。個別年份比較特殊,近11年來,上海最早的初雪日在2009年,當年11月就開始下雪。2015年,初雪日在12月5日,也屬於比較早的初雪日。
和周邊的鄰居們相比,上海出現積雪的概率要低一些。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因為上海位置臨海,近地面氣溫更高,而且城市熱島效應也是影響積雪的重要因素。
但降溫是實打實的。畢竟是寒潮,我國不少地區都提前體驗到「三九」「四九」般的寒冷,遠道而來也毫不手軟。上海從今天起將加入「氣溫創新低群聊」。
今天,上海迎來今年下半年來最冷一天,全天氣溫是3℃至6℃,而且寒冷還要持續,本周的每一天各有各的冷法——
周二雖然轉晴,但輻射降溫明顯;周三市區最低氣溫3℃,郊區將降至零度以下,還有薄冰出現;周四、周五掙脫不掉「溼冷魔法」,小雨來襲;周六起轉為晴好天氣,但升溫有限,最高溫只有10℃。
申城秋和冬的距離,很可能就隔著這股冷空氣了!雖然不少小夥伴已經「體感入冬」,但其實上海入冬是有氣象標準的,也就是立冬以後,連續5天的日均氣溫低於10℃,即為入冬。從氣溫趨勢來看,上海入冬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冷空氣來襲,健康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上海市氣象局宣傳科普與教育中心聯合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聯合出品健康氣象指南《氣象防未病健康早知道》。健康氣象指南指出,結合上海健康氣象風險評估研究的成果,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各年齡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
天氣變化是感冒的促發因素之一,當氣溫變化幅度超出正常的人體調節能力時,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使得病毒易侵入人群。
空氣乾燥,較低的溼度會導致喉嚨黏膜和呼吸道脫水,導致誘發感冒和流感。同時,還會使得季節性皮膚病易反覆發作。冬季容易出現空氣汙染過程。汙染過程可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或加重。階段性低溫或陰雨過程易造成溼冷體感,進一步加重慢阻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
此外,不同人群對天氣的反應能力是不同的——
14歲以下的兒童對低溫的耐受程度較差,感冒高發期的溫度在10.9℃左右。成年與老人對低溫的耐受程度差不多,14歲到64歲年齡段的耐受程度為6.5℃左右,而65歲以上的老人能耐受的低溫為6.8℃。
【來源:上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