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英名和事業永世長存——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一)鱗次櫛比的高樓,1和0組成信息,機器在流水線上替代了工人,外太空也不再遙遠,越來越多人踏上沉睡的南極大陸,地質學家甚至判斷,地球已經進入了「人類紀」——過去或許從沒有人想過,人類會走到這樣一個今天。

  然而,伴隨時代前進的腳步,世界來到了又一個「十字路口」。從敘利亞緊張的局勢,到美國挑起的貿易爭端;從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到頻發的槍擊案、暴恐襲擊,前所未有的治理赤字,讓西方世界「進入新的不確定、不穩定時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甚至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罕見地向世界發出「紅色警報」。

  與「世界之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之治」。過去40年,這個人口佔世界近1/5的國家不僅人均GDP提高了150多倍,還以新型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先進理念,以「一帶一路」「金磚+」等務實舉措,成為不確定的世界洋流中穩定的燈塔。

  讀解中國奇蹟的人不難發現,這個東方古國、發展中大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今天的一切,莫不源於背後的思想密碼。指導著中國實踐的馬克思主義,是現代世界思想樂章最重要的主題,被譽為人類歷史「一種決定性的存在」。而中國的實踐豐富並發展了這一理論,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於德國小城特裡爾。一個多世紀以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歷史,奏響了人類為自身解放而鬥爭的不朽樂章。摩澤爾河畔思想的種子如同原子裂變般釋放出巨大能量,穿越歷史的迷霧,激起神州大地的紅色狂飆,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書寫下新時代的壯麗史詩。今天,中國號巨輪的掌舵者,如此向這位思想家致敬,「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信仰不懈奮鬥的偉大曆程。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回到共產黨人理想啟航的原點,來理解一個國家的崛起與奮進、一個政黨的光榮與夢想。

  (二)這是1818年的世界。即便每周有1500輛馬車從倫敦出發,英國人還是謀劃著修築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仍處於分裂狀態的德意志,普魯士發起成立了關稅同盟;而法國農民因為沉重的賦稅,不斷逃離家鄉進入城市……身處其中的人們或許沒有覺察,後世的人們卻不難發現,世界正處在巨大變革中。30年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如此描述那個時代:

  「自然力的徵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馬克思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他自己:他正是被時代召喚出來的偉大人物。

  基於對「舊的哲學」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闡釋社會存在對於社會意識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對無產階級的觀察,在《共產黨宣言》中宣示人類歷史發展規律;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論》中揭示資產階級社會運動規律……馬克思發現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第一次從科學角度解答了共產主義必然到來的原因,第一次以剩餘價值理論推動工人階級覺醒,第一次為人類改造世界提供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評價:「在人類思想史上,就科學性、真理性、影響力、傳播面而言,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也沒有一種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

  即便如此,他的摯友恩格斯還是評價,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心廣場邊上有一家「天鵝餐廳」,馬克思常在這裡與工人交流。一位工人回憶,「在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點空想家的氣味」。他不是「書齋裡的學者」,不是「唯恐燒著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指導建立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支持1848年法國六月起義和德國革命,支持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創立無產階級第一個國際性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儘管在人生後半段退入書房,但他並沒有退出戰鬥,而是在病痛折磨下夜以繼日寫作《資本論》,「每一句話都是行動」。他終其一生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引者、實踐者。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他或許是流傳最廣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馬克思身上,革命家與思想家達到了完美的結合,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實踐性與思想性的兼顧,熔鑄成為馬克思獨特的品格特徵。

  而他的一生,也用革命踐行著思想,用思想指導了革命。馬克思家境富裕,23歲拿到博士學位,25歲娶了出身貴族家庭的燕妮,還是《萊茵報》主編。但他拋棄了優渥的生活,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為工作和革命顛沛流離40年。在最為困難時,馬克思寫道,「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甚至不得不借錢安葬生病去世的女兒。一位學者寫道,「還沒有人像他那樣,寫了如此多關於金錢的文字,卻仍財資寥寥」。這樣的人格魅力,就連當時的歐洲貴族也由衷嘆服,「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組成的那種人」。

  馬克思既有偉大靈魂——「為人類工作」,又有偉大精神——「不懼神威,不畏閃電,也不怕天空的驚雷」。一些人用舌和筆,一些人用劍,一些人則兩者並用,因此才有了使他們成為完人的那種性格上的完整與堅強。這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就是用舌、用筆、用劍,為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帶來了思想的火種、點燃了行動的火焰。

  (三)有人這樣總結:馬克思之前的歷史,都通向馬克思;馬克思之後的歷史,都是從馬克思重新出發的。而在這個歷史中處於核心地位的,就是「人」。

  相比於以往全部「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一個根本的不同就在於,它從來都不是從「想像出來的人」出發,恰恰相反,而是以「實際活動的人」作為落腳點。這不是烏託邦式的空想、說教式的漫談,而是強調「只有在現實的世界中並使用現實的手段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主題,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更是理解馬克思主義全部思想理論的前提和基礎。

  馬克思為人的解放提供了行動的動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一部《共產黨宣言》的傳播史,就是一部工人運動史。政治選舉權、八小時工作制、勞工立法……正如德國作家伯爾所說,「沒有馬克思的理論,沒有馬克思為未來鬥爭所制定的路線,幾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會進步」。在馬克思身後,無數人為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而奮鬥。1917年,一趟風馳電掣的列車將列寧從蘇黎世載到聖彼得堡,仿佛一發穿越歐洲的炮彈,炸毀舊時代的秩序。而阿芙樂爾艦震天撼地的炮聲,不僅讓冬宮震顫,更如驚雷喚醒沉睡的東方大地,改變了億萬人的命運。

  馬克思為人的解放提供了思想的火種,從根本上解放了人類的精神。馬克思研究者戴維·麥克萊倫曾說:「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這樣一種語言:數百萬人用它來表達他們對一個更公正的社會的希望。」正是由於對人類苦難的感同身受、對人類生存狀況的不斷反思,他無情批判資產階級「赤裸裸的利害關係」和自私自利本質,展望「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的共產主義,將「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無產階級運動的最終目的。馬克思的學說使人類從半夢半醒中睜開眼睛,滋潤著人類渴望解放、渴望美好的心靈,體現了人類對於理想社會的一切憧憬。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這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還塑造和引導了新的時代精神;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的哲學,更是「文明的活的靈魂」的科學,因而一經產生,就「在世界一切文明語言中都找到了擁護者」。反對社會主義的人也不得不嘆服,這是「第一個不限於某個特定群體,而受到不分種族、國別、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

  (四)2018年4月13日,一座高4.4米、重2.3噸的巨型馬克思銅像遠渡重洋,在特裡爾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廣場落成。這尊來自中國的銅像,正是這片土地及其之上生活的人們,對馬克思的致敬。

  馬克思在世時正值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他曾從「兩極相聯」規律切入,預言中國可能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恩格斯則判斷,「過不了多少年,我們就會親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的垂死掙扎,看到整個亞洲新紀元的曙光」。馬克思可能不會想到,讓這個國家重生、給這裡的人們帶來曙光的,正是他的思想。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陳列著《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正文首頁蓋有一方圖章,上書「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當年,白色恐怖下,張靜泉的父親不得不假稱「兒子在外亡故」,將文件、書報埋藏在張靜泉的「墓穴」裡。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在中國人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人們為十月革命的勝利歡呼,「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現了!」

  偉大的思想屬於整個人類,那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階級鬥爭、無產者、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人類解放而奮鬥……從遙遠西方引來的火種,讓中國人找到了一種「新的世界觀」,與國家求解放、人民求生存的願望強烈共鳴,如星火燎原般席捲中國大地,讓一代代人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推動百年中國浩蕩前行。

  於中國而言,「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馬克思曾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而中國共產黨人推進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在40年裡走過了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近百年來,正是因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有了真理的武器,求解放求發展的道路上有了信仰的支撐,古老中國走出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危局,億萬人民改變了「如籠中之鳥,牢中之囚」的命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壯麗的解放畫卷,最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解放事業指導思想的價值。

  「沿著馬克思的理論的道路前進,我們將愈來愈接近客觀真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代共產黨人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實踐智慧,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偉大飛躍。

  以託馬斯·摩爾的《烏託邦》為標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已走過五百多年。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到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社會主義革新從地區到全球,這一追尋人類理想社會的運動,最終在21世紀因為中國的崛起成為浩瀚洪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為開闢人類更加美好的前景指明了前進方向。其所秉持的理念、所推動的實踐,不僅為中國贏得未來,更「讓社會主義重新偉大」。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當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東方從理想變成了現實,踏上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的中國,需要回溯思想的源頭,激發跨越百年而始終強勁的信仰的力量。

  (五)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馬克思一生致力於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而他在東方的繼承者們,則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二字始終銘刻於鮮紅的黨旗。一代代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正是為了千千萬萬人的解放、發展和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把這樣的追求,視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秉持這樣的初心,無數仁人志士以信仰為旗,以真理為路,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他們中,有人放棄了「鴉飛不過的田產」,有人背離了「自小熟悉的階級」,只因篤信「為了絕大多數」才是人生應有的意義;他們中,有人選擇在烈火中永生,有人選擇永遠做一顆螺絲釘,只因秉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他們中,有人忍著劇痛工作把藤椅都頂破,有人退休之後用雙手把荒山變成林海,只因相信「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他們共同的一點是,馬克思的思想熔鑄成他們的精魂,因而才能將小我消融於大我,為了千千萬萬人的幸福而不是一己的幸福而奮鬥。他們是共產主義的篤行者,是馬克思最好的繼承者。

  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蘊藏著馬克思主義的根脈,昭示著社會主義的本質。如果說,「為人類福利而勞動」是馬克思作出的職業選擇和人生選擇,那麼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以馬克思為精神坐標,立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誓言,並且轉化成「為人民謀幸福」的行動。

  當年南湖上的一葉紅船,如今已成為承載著億萬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輪。行程萬裡,不忘初心。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和浙江嘉興,宣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又帶領中央政治局集體重溫《共產黨宣言》,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回望來時的路,正是為了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共產黨宣言》高呼,「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70年過去,「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樣振聾發聵。紀念馬克思,就要不忘這一份初心,不忘我們為什麼而出發。

  (六)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牢記「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

  馬克思主義開闢了一條通向真理的道路,更開闢了一條通向人類理想社會的道路。以馬克思為起點的這條道路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中國在這條路上的探索又意味著什麼?

  在歷史長河中,共產主義運動大河奔湧,馬克思思考歐洲工人的使命,見證了英勇而悲壯的巴黎公社運動;列寧實踐了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證明落後國家能夠跨越「卡夫丁峽谷」;而中國共產黨的探索更豐富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闢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道路。

  從歐洲到蘇聯,從蘇聯到中國,這是社會主義運動中心的轉移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在全球的傳播過程。如果社會主義在中國沒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麼共產主義可能又要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如同一個幽靈在世界上徘徊。從這樣的視野看,更能清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繁榮,不僅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且關乎人類的命運、歷史的走向。

  而中國走向民族復興,正是馬克思的思想在這片土地上推動歷史進程的偉大實踐。馬克思的理論孕育了「農村包圍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澤東思想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讓中國從此站了起來;馬克思的方法發展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創新理論,鄧小平理論引領改革開放,讓中國一路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今天,馬克思的學說演變成「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民族復興。

  幾代共產黨人的接續奮鬥,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如胎兒萌動於母腹、曙光跳躍於山巔。紀念馬克思,就要賡續這一種使命,讓馬克思的真理之光和信仰之光,伴隨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徵程而更加燦爛奪目。

  (七)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激蕩「為世界謀大同」的情懷。

  在德國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矗立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銅像。1986年剛建成時,他們面朝東方;2010年因為修建地鐵的需要,銅像挪動了約80米,變成面朝西方。小小細節就像歷史的隱喻,今天的西方世界,正需要汲取革命導師在東方的遺產。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已經提出了世界市場理論,認為民族的地域的歷史正在向「世界歷史」轉變。今天,我們的每一秒都是這種「世界歷史」中的全球性時刻,人類從未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馬克思前瞻性的預見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敏銳地洞察到世界經濟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深刻地認識到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彰顯著與馬克思一脈相承的世界視野和人類情懷。

  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斷,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感言;從「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呼籲,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案,習近平總書記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握住了人類利益和價值的通約性,尋找到了國與國關係的最大公約數。這是智者的思慮,也是時代的命題;這是歷史的潮流,也是人類的福祉,超越了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這一倡議因此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和認同,並被寫進了聯合國重要文件,成為一份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近年來,中國以超過30%的貢獻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讓昔日「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再次增進人民的福祉。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及政治組織的領導人齊聚一堂;博鰲亞洲論壇上,各國嘉賓聆聽共創亞洲和世界美好未來的中國方案。如磁石一般的號召力,源於共產黨人的智慧與行動、責任與擔當,源於馬克思主義者所擁有的道義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紀念馬克思,就要秉承這樣的情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八)就在馬克思出生的那一年,科幻名作《弗蘭肯斯坦》出版。在這部小說中,科學家造出的人造人,不斷追問自己是誰、為什麼要存在。這個「科學怪人」正像現代人的自況,面對不斷發展的世界,在不斷尋求生活與生命的意義。

  兩百年過去,這樣的追問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愈發熾烈。今天,人們平均每6分鐘就會看一看手機,網絡化生存已是常態;即便在圍棋這樣最複雜的思維遊戲中,人工智慧也能擊敗頂級大師;而物質的豐富讓更多人衣食無憂,也讓學者感嘆「豐裕社會」中人的平庸……人類可能沒有什麼時候比現在更需要回到馬克思,去追尋生活的目的性、追求更高的價值、追問生存的意義,發現這個時代「人的尺度」。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理想的人。馬克思的身上,有那種令人堅信不疑的、光明燦爛的理想主義,這是他革命性的精神源泉、終極目標和價值追求。他所設想的共產主義,決不是「土豆燒牛肉」那麼簡單。我們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理想主義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穿越兩百年,我們仍然需要聆聽理想的召喚,「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哪怕是面對平凡的現實,也在內心保持一份篤定、一份堅信。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超越的人。馬克思在17歲時就寫道,能夠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進行選擇,「是人比其他生物遠為優越的地方」。對人的本質的深刻洞察,讓他把成為「類存在物」作為「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即便是所謂的「理性經濟人」,也既有生物性更有精神性,既有個體性更有社會性。「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們有關。穿越兩百年,我們仍然需要把握人的本質,為事業而忘我、為人民而無我、為大我而棄小我,去過一種更值得過的生活。

  讓我們回到馬克思,做一個不懈奮鬥的人。馬克思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至今始終確信,凡是真正堅強的人……即使遇到失敗,也總是能從中汲取新的力量」。《萊茵報》被普魯士政府查封,輾轉四國卻多次被驅逐,被「長期的艱苦工作以及多年貧困所造成的極壞的健康狀況」折磨,但馬克思也從未氣餒,而是「像匹馬一樣地工作著」,「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經過戰鬥」。穿越兩百年,我們仍然需要擁有這樣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偉大事業、以無私奉獻照亮偉大徵程,在奮鬥中實現價值、在奮鬥中收穫光榮。

  為抗議普魯士政府查封《萊茵報》,馬克思在該報刊登了一幅政治漫畫——被鎖鏈鎖住的普羅米修斯。這是馬克思的自我寫照,這位「盜火者」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人生追求,在心中燃一團永不熄滅的真理之火、信仰之火。

  (九)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安樂椅上永遠地睡著了。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則他的訃告,僅有短短一段文字,基本每一行都有錯誤,去送葬的也只有寥寥十幾人。

  今天,在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無論春夏秋冬,馬克思的墓碑前幾乎總有鮮花,人們以此表達對這位「千年思想家」的尊敬。

  「哲人其萎,思想長存」,馬克思生前的寂寞與身後的榮耀,形成了強烈的對比。200年來,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和思想家從未離開這個世界,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科學理論和遠大理想,「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不斷開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在世界的東方,人們將繼續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不懈奮鬥,500年曆經曲折的社會主義大潮將繼續奔湧向前。

  讓我們向這位思想和行動的巨人致敬,並許下這樣的諾言——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在這片土地上永世長存。

  (任仲平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頭版文章: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他的英名和事業永世長存
    人民日報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將推出任仲平文章《他的英名和事業永世長存》,我們在此奉上全文,並撮其大要於「快讀版」,與您一起「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思考馬克思留給我們的真理與信仰的火種。他的英名和事業永世長存(快讀版)——寫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任仲平(一)今天,世界又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 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這些高校的紀念方式很「潮」!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各高校積極創新,利用多種形式紀念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北京林業大學新媒體聯盟共同舉辦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 周年系列活動之「走近馬經典 擁抱新時代」朗讀接力活動。03復旦大學參觀《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適逢《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同時也是五四運動99周年的重要時刻,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烏魯木齊市新華書店設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圖書展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新華書店設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圖書展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全媒體訊(記者 劉萌萌)今天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記者走訪了首府的各級圖書館及各大書店,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文獻著作在首府館藏和借閱銷售的情況,烏市新華書店特意設置了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為主題的重點圖書展,持續到五月底結束。
  • 中山大學舉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專題展
    中青在線訊(盧旖維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潔)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近日,中山大學舉辦了「篤行與薪傳——馬克思主義在中山大學的實踐與傳承」專題展覽暨馬克思論壇。
  • 電影《青年馬克思》放映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2018年5月5日,是卡爾—馬克思的200周年誕辰。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山大學展珍貴手稿史料
    一直以來,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相關的第一手原始文獻也是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建設的重點之一,特別是重視對馬克思、恩格斯手稿和經典著作早期版本等相關資料的收藏。蔣斌在講話中提到,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舉辦紀念活動,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繼續發展。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話感悟
    浙江在線5月21日訊(通訊員 裘永曉 浙江在線記者 李愛紅)1818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誕生於德國小城特裡爾,在65年的生命中,他發起科學社會主義,與恩格斯共同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參與組織和領導了第一國際,撰寫了《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著作,被譽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 大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習近平講話感悟800字
    大學生黨員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習近平講話感悟800字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校組織觀看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通過觀看視頻,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 河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收聽收看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收聽收看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拼搏奮鬥王東峰許勤葉冬松趙一德等交流學習心得5月4日上午,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收聽收看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 千年偉人 性情中人寫在恩格斯200周年誕辰之際_美文推薦_中國金融...
    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就是這樣的人:為了理想,他甘做「第二小提琴手」,在馬克思逝世後擔當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工作和馬克思遺稿《資本論》的整理出版;為了愛情,他與女工瑪麗相親相愛,度過緊張而愉快的時光;為了友誼,他為馬克思慷慨解囊,拔刀相助;為了事業,他堅持每天工作16個小時,直到生命的盡頭。
  • 資訊集錦 | 交通局:傳達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 安委辦:考核第一季度各鄉鎮、寺廟安全生產工作
    交通局:傳達學習「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5月4日,安多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何海洋組織全體在家幹部職工傳達學習了「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精神。何海洋同志指出,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他和馬克思是合二為一的人物
    戴維·麥克萊倫是英國著名的馬克思傳記作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家,也是《馬克思傳》的作者。相對於這本影響了幾代學人的作品,他撰寫的《恩格斯傳》顯得較少為人所知,篇幅也較為短小。這本小書簡潔而連貫地勾勒了恩格斯最重要的一些經理,其中,他和馬克思之間的交往無疑最吸引讀者。馬克思的名字在人類思想史中星光熠熠,恩格斯其實同樣毫不遜色。
  • 「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200周年誕辰跨越歷史答青年問
    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者,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暨「走近...
    5月30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暨「走近馬克思」小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逸夫第一會議室舉行。他指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動謀劃,精心編輯,及時出版了「走近馬克思」小叢書,這既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一項重要成果,也是教育出版界堅持正確出版方向、做好主題出版工作、弘揚正能量的一項重要成果。叢書擁有頂尖作者團隊,選取了宏大而精妙的主題,兼具思想性與可讀性,為我們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
  • 穿越200年 打開歷史圖冊追尋馬克思的足跡
    2018年5月5日,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者、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全世界的革命無產者和進步人類,都懷著崇高的敬意紀念這個日子。 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17歲中學畢業,就抱有為人類謀幸福的理想。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觀後感文章 心得體會感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為了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正因如此,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為人類的自由解放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偉大志向。  進入大學之後,馬克思大量地研究哲學、歷史和法律,畢業之後來到《萊茵報》做編輯工作。在辦報期間,需要對關係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問題發表看法。這時,馬克思原有的哲學信仰與現實之間產生了尖銳衝突。在青年馬克思看來,國家本是正義和公平的代表,然而普魯士政府不顧人民利益,卻代表土地所有者對勞動者實行專制統治。
  • 理論學習丨恩格斯與《共產主義原理》——寫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
    編者按今天,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的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為紀念這位無產階級偉大領袖和革命導師,今明兩天,本報連續推出省委原副書記文選德同志的文章《恩格斯與<共產主義原理>——寫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綜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國際社會積極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意義
  • 林建華:信仰的力量與自信的人生——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今年,是馬克思、恩格斯撰寫的《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幾個數字疊印在一起,並不是偶然的。振葉尋根,觀瀾索源。它啟示當代共產黨人不停地思考: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這就是歷史的眼光。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統一戰線思想!
    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戰略和策略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總結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經驗的基礎上,解決了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爭取同盟軍的問題,開創了無產階級統一戰線思想。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統一戰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