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 氯及其化合物
1.利用海洋資源獲得的部分物質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化學反應中,H2O可轉變為D2O
B.「加碘食鹽」生產中碘添加劑為單質I2
C.實驗室用帶玻璃塞的棕色瓶貯存液溴
D.電解飽和MgCl2溶液時在陰極得到Mg
2.下列有關物質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明礬和芒硝均具有淨水作用
B.氯水久置後,漂白性和酸性均增強
C.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沉澱產生
D.NH3通入AlCl3溶液至過量先沉澱後沉澱溶解
3.為驗證滷素單質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某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
(1)A中產生黃綠色氣體,其電子式是________。
(2)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於碘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3)B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於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過程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4.下列實驗沉澱的過程中,與氧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
5.海水開發利用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向苦滷中通入Cl2是為了提取溴
B.粗鹽可採用除雜和重結晶等過程提純
C.工業生產中常選用NaOH作為沉澱劑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單質溴,再用SO2將其還原吸收
(3)若用含有0.2mol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氧化劑反應制Cl2,製得的Cl2體積(標準狀況下)總是小於1.12L的原因是(填序號)_____
A.濃鹽酸的濃度隨著反應的進行變稀以後,將不再反應
B.加熱時濃鹽酸因揮發而損失
C.氧化劑不足
(4)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
(5)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有缺陷,不能確保最終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氣體只有一種。為了確保實驗結論的可靠性,證明最終通入AgNO3溶液的氣體只有一種,乙同學提出在某兩個裝置之間再加一個裝置。該裝置中應放入_______試劑。
(6)用如圖所示裝置,收集一試管甲烷和氯氣的混合氣體,光照後觀察到量筒內形成一段水柱,認為有氯化氫生成。
①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只寫第一步)
專題20 氯及其化合物
1.
解析海水中存在重水,海水蒸餾是物理變化不能實現水變化為重水的分子變化,故A錯誤;加碘食鹽是添加了碘酸鉀,不是碘單質,故B錯誤;溴單質具有強氧化性和腐蝕性,不能用橡膠塞而用玻璃塞,易揮發,密度比水大,所以應保存在棕色瓶中,避免光照,放在陰涼處,同時在液溴表層加水,就是所謂的液封,防止其揮發,實驗室用帶玻璃塞的棕色瓶貯存液溴,故C正確;依據電解原理分析,電解氯化鎂溶液,陽離子是氫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生成氫氣,鎂離子不能放電,工業上是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鎂得到金屬鎂,故D錯誤。
答案C
2.
【答案】C
【解析】A.明礬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來淨水;芒硝的主要成分為Na2SO4·10H2O,沒有淨水作用,不能用來淨水,故A錯誤;B.新制氯水久置後為鹽酸溶液,所以氯水久置後漂白性減弱、酸性增強,故B錯誤;C.NO3-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溶液中硝酸根離子在酸溶液中能氧化二氧化硫為硫酸,硫酸根離子結合鋇離子生成硫酸鋇沉澱,故C正確;D.NH3通入AlCl3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澱,氨水是弱鹼,不能溶解生成的氫氧化鋁沉澱,氨氣過量後沉澱不溶解,故D錯誤。
3.
4.
【答案】D
【解析】A.將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發生反應:2NaOH+FeSO4=Fe(OH)2↓+Na2SO4,生成白色沉澱Fe(OH)2,Fe(OH)2不穩定,迅速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紅褐色的Fe(OH)3,反應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第二個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B.將SO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被硝酸氧化為硫酸,硫酸再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澱和鹽酸,第二個反應為氧化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C.將Cl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HCl與AgNO3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澱和HNO3,第一個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故C不符合題意;D.將生石灰投入飽和Na2CO3溶液,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Ca(OH)2,Ca(OH)2與Na2CO3溶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氫氧化鈉,兩個反應均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故D符合題意。
5.
解析 A項,向苦滷中通入Cl2 時發生反應Cl2+2Br-===2Cl-+Br2,故其目的是為了提取溴,正確;B項,可將粗鹽溶解、過濾除去難溶性雜質,然後向濾液中加入沉澱劑,過濾後調節濾液pH以除去可溶性雜質,最後重結晶可得精鹽,正確;C項,工業生產常選用廉價的Ca(OH)2作為沉澱劑,錯誤;D項,由於通入Cl2後所得溶液中Br2的濃度很小,因此利用Br2的揮發性,可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Br2,再用SO2將其還原為HBr進行富集,正確。
答案 C
6.
【答案】B
【解析】A.海帶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從海帶中提取單質碘時,過濾後要加入氧化劑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再加入萃取劑進行萃取、分液,最後經蒸餾獲得單質碘,故A錯誤;B.二氧化鈦和焦炭、氯氣反應,產物是四氯化鈦和一氧化碳;鎂與TiCl4置換反應得到鈦和氯化鎂,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不會參與化學反應,常做保護氣,故B正確;C.直接加熱蒸乾水分得不到氯化鎂固體,會促進氯化鎂水解,最後得到氫氧化鎂;應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MgCl2·6H2O晶體,然後在HCl氣體環境中加熱MgCl2·6H2O可得MgCl2固體,故C錯誤;D.澄清石灰水濃度較低,用其製備次氯酸鈣效率較低,應用石灰乳,故D錯誤.
7.
解析通過過濾除去海藻灰懸濁液中難溶性雜質而得到含有I-的溶液,向該溶液中通入Cl2將I-氧化為I2,經萃取、蒸餾等操作後即得晶體I2,A正確,D錯誤;澱粉只能檢驗生成了I2,而不能說明I-已反應完全,B錯誤;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飽和烴,能與I2發生反應,C錯誤。
答案A
8.
【答案】D
【解析】A.濃硫酸與銅反應製取SO2,SO2溶於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A錯誤;B.濃氨水與生石灰反應製取的氨氣極易溶於水,所以氨氣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錯誤;C.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製備氯氣,圖中沒有加熱裝置,故C錯誤;D.過氧化鈉與水反應製取O2,不需要加熱,製取的O2又不易溶於水,故D正確。
9.
解析氯氣是有毒的氣體,所以不能代替ClO2,則A項錯誤;用ClO2處理酸性汙水中的Mn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2+5Mn2++6H2O===5MnO2↓+2Cl-+12H+,所以處理後溶液的pH是減小的,故B項錯誤;該反應的氧化產物為MnO2,還原產物為Cl-,由反應方程式可知,二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2,故C項錯誤;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可知,處理1 mol Mn2+,需要0.4 mol的ClO2,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8.96 L,故D項正確。
答案D
10.
解析由於PCl3遇水會水解,所以氯氣必須乾燥,C裝置中可盛裝濃硫酸乾燥氯氣。利用二氧化碳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PCl3被氧化。根據PCl3的沸點數據,利用E裝置收集PCl3。因尾氣中含有有毒氣體氯氣且空氣中的水蒸氣可能進入裝置,所以用F裝置中的鹼石灰可吸收多餘的氯氣及少量的HCl,同時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燒瓶與PCl3反應。
答案(1)恆壓分液漏鬥
(2)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打開彈簧夾K通一段時間的CO2,然後關閉彈簧夾K
(3)平衡三頸燒瓶與分液漏鬥上方的氣壓,使B儀器中的液體能夠順利滴下 冷凝並收集PCl3
(4)鹼石灰 C裝置只能吸收水,而F裝置還可以吸收多餘的氯氣及少量的HCl
12.
【答案】C
【解析】A.電解精煉銅,粗銅作陽極,純銅作陰極,含銅離子的電解質溶液,A錯誤;B.5.6g Fe物質的量為0.1mol,足量Cl2中完全燃燒生成氯化鐵,轉移電子數為0.3NA,B錯誤;C.氯化銨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溶液顯酸性,加水稀釋促進銨根的水解,溶液中增大,故C正確;D.BaCO3、BaSO4的飽和溶液中存在化學平衡BaCO3(s)+SO42-BaSO4(s)+CO32-(aq),=,溶度積常數隨溫度變化,溫度不變,比值不變,D錯誤。
13.
14.
【答案】D
【解析】A.I2易溶於CCl4,被萃取到有機層,CCl4的密度比水大,有機層在下層,因溶有碘呈現紫紅色,A項結論正確;B.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不加熱不反應,因此用澱粉碘化鉀試液檢驗時,不變藍,B項結論正確;C.滴加幾滴AgNO3溶液,生成了黃色沉澱AgI,AgCl和AgI均為難溶物,更難溶的先沉澱,所以Ksp(AgCl)>Ksp(AgI),C項結論正確;D.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熱,再加入少量銀氨溶液會與硫酸反應,銀鏡反應成功需要在鹼性環境下,所以未出現銀鏡不能確定蔗糖是否水解,D項結論錯誤。
15.
【答案】B
【解析】A. 18g氨基(-ND2)的物質的量為1mol,一個氨基(-ND2)含有9個電子,即18g氨基(-ND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9 NA,A項錯誤;B. 過量的Ba(OH)2,Al3+要變成AlO2-,SO42-轉化為硫酸鋇沉澱,銨根轉化為一水合氨,按照化學式中各離子的數量比例和電荷守恆可知,NH4++Al3++2SO42-+2Ba2++5OH-=
2BaSO4↓+AlO2-+2H2O+NH3·H2O,B項正確;C. 麥芽糖為還原性糖,MnO4-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不能大量共存,C項錯誤;D. 標準狀況下,2.24LCl2的物質的量是0.1mol,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轉移電子數為0.1NA,D項錯誤。
16.
17.
【答案】直形冷凝管2MnO4-+16H++10C1-=2Mn2++5Cl2↑+8H2O BIHEFNACDJK或BIHEFNACDKJ 關閉滴液漏鬥活塞,將裝置最後端的導氣管插入水中,微熱燒瓶,在導管末端有氣泡產生,冷卻燒瓶,在導管內形成一段高於液面的水柱,一段時間不發生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先打開Ⅱ中的活塞,待Ⅰ中燒瓶充滿黃綠色氣體後,點燃Ⅰ中的酒精燈 SnCl4+2H2O= SnO2+4HCl 855/m 2Sn2++O2+4H+=2Sn4++2H2O
【解析】
(1)「冷凝管」的名稱是直形冷凝管;裝置Ⅱ中是KMnO4和HC1製備氯氣的反應,高錳酸鉀中的錳元素由+7價降低到+2價生成Mn2+,HCl中的氯元素由-1價升高到0價生成氯氣,離子反應方程式為2MnO4-+16H++10C1-=2Mn2++5Cl2↑+8H2O。本小題答案為:直形冷凝管;2MnO4-+16H++10C1-=2Mn2++5Cl2↑+8H2O。
(2)裝置Ⅱ為製備氯氣的裝置,產生的氯氣中會混有HCl和水蒸氣等雜質氣體,將氣體通過V裝置,V裝置中的飽和食鹽水可除去HCl,再將氣體通過Ⅳ裝置,Ⅳ裝置中的濃硫酸可除去水蒸氣,可得到乾燥、純淨的氯氣。將氯氣通入Ⅰ裝置,氯氣與Sn反應可製得SnCl4蒸氣,將SnCl4蒸氣經裝置Ⅲ冷卻,可得到SnCl4液體。由於SnCl4易水解,為防止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Ⅲ以及吸收多餘Cl2防汙染大氣,可在裝置Ⅲ後連接Ⅵ裝置。根據上述分析該裝置的連接順序是BIHEFNACDJK或BIHEFNACDKJ 。本小題答案為:BIHEFNACDJK或BIHEFNACDKJ 。
(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加熱法,操作為:關閉滴液漏鬥活塞,將裝置最後端的導氣管插入水中,微熱燒瓶,在導管末端有氣泡產生,冷卻燒瓶,在導管內形成一段高於液面的水柱,一段時間不發生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防止Sn與O2反應以及防止生成的SnCl4水解,實驗開始應先通Cl2排盡裝置中空氣,故實驗開始時的操作為:先打開Ⅱ中的活塞,待Ⅰ中燒瓶充滿黃綠色氣體後,點燃Ⅰ中的酒精燈。本小題答案為:關閉滴液漏鬥活塞,將裝置最後端的導氣管插入水中,微熱燒瓶,在導管末端有氣泡產生,冷卻燒瓶,在導管內形成一段高於液面的水柱,一段時間不發生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先打開Ⅱ中的活塞,待Ⅰ中燒瓶充滿黃綠色氣體後,點燃Ⅰ中的酒精燈。
(4)根據表格所給信息,SnCl4易水解生成固態二氧化錫,將四氯化錫少許暴露於空氣中,還可看到白色煙霧,說明水解產物中還有HCl,HCl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鹽酸小液滴,現象為白霧,化學方程式為SnCl4+2H2O = SnO2+4HCl。本小題答案為:SnCl4+2H2O = SnO2+4HCl。
(5)用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SnCl2時,發生的反應為2Fe3++Sn2+=2Fe2++Sn4+、6Fe2++ Cr2O72- +14H+=6Fe3++2Cr3++7H2O,可得關係式3Sn2+~Cr2O72-(或根據得失電子守恆判斷),實驗中消耗的n(K2Cr2O7)=0.1000mol·L-1×0.015L=0.0015mol,則25.00mLSnCl2溶液中n(SnCl2)=0.0015mol×3=0.0045mol,則250.00mLSnCl2溶液中n(SnCl2)=0.045mol,m(SnCl2)=0.045mol×190g/mol=8.55g,則mg產品中SnCl2的含量為8.55g/mg×100%=%;根據反應「2Fe3++Sn2+=2Fe2++Sn4+」得出Sn2+的還原性強於Fe2+,Sn2+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測定結果隨時間延長逐漸變小是因為SnCl2被氧氣氧化,發生2Sn2++O2+4H+=2Sn4++2H2O反應,滴定時消耗的重鉻酸鉀的量減少,由此計算出的SnCl2量減小,測量結果變小。本小題答案為:855/m ;2Sn2++O2+4H+=2Sn4++2H2O。
18.
19.
【答案】MnO2+4H++2Cl-Mn2++Cl2↑+2H2O c AB 吸收氯氣溼潤的澱粉KI試紙(或溼潤的有色布條)取代反應CH4+Cl2CH3Cl+HCl
【解析】
(1)實驗室製取氯氣一般用二氧化錳氧化濃鹽酸生成,方程式為MnO2+4HClMnCl2+Cl2↑+H2O,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Mn2++Cl2↑+2H2O;(2)該實驗中A部分的裝置是固液加熱型,故答案選c;
(3)A.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的濃度會逐漸降低,而二氧化錳是不能氧化稀鹽酸的,所以實際生成的氯氣總是小於理論值,故A正確;
B.加熱時濃鹽酸因揮發而損失,還原劑減少,所以實際生成的氯氣總是小於理論值,故B正確;
C.0.2mol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氧化劑反應,故C錯誤;
答案選AB;(4)由於F是用來檢驗氯化氫的,而氯氣也能和硝酸銀反應產生白色沉澱,所以在通入硝酸銀溶液之前要先除去氯氣。利用氯氣能溶解的有機溶劑中,裝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氣;
(5)氯氣能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但無法確定是否完全被吸收。所以需要在E和F之間連接1個裝置,用來檢驗氯氣是否完全被除去。可利用氯氣的氧化性,能把碘化鉀氧化生成單質碘,而單質碘能和澱粉發生顯色反應,使溶液顯藍色。所以試劑是溼潤的澱粉KI試紙。也可以通過漂白性來檢驗,因此也可以選擇溼潤的有色布條;
(6)①甲烷和氯氣發生反應,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以屬於取代反應;
②甲烷與氯氣在光照下發生取代反應,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氯氣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Cl2CH3Cl+HCl。
20.
【答案】KClO3+6HCl(濃) ═KCl+3Cl2↑+3H2O ih→de→fg(或gf)→bc(或cb)→de 飽和食鹽水硼粉與HCl氣體反應生成H2,加熱H2與Cl2的混合氣體易發生爆炸會生成B2O3,使產品不純BCl3+3H2O═H3BO3+3HCl↑ 2H2O - 4e-═O2↑+4H+ 陽極室的H+穿過陽膜擴散至產品室,原料室的B(OH)4- 穿過陰膜擴散至產品室,二者反應生成H3BO3
【解析】
(1)A裝置用氯酸鉀固體與濃鹽酸反應制氯氣,反應的方程式為:KClO3+6HCl(濃)═KCl+3Cl2↑+3H2O,故答案為:KClO3+6HCl(濃)═KCl+3Cl2↑+3H2O;
(2)根據分析,A製備氯氣,E中飽和食鹽水吸收HCl氣體,C中濃硫酸吸水乾燥,為保證除雜充分,導氣管均長進短出,乾燥純淨的氯氣與硼粉在D中發生反應,用B中冰水冷凝產物BCl3並收集,F中NaOH吸收尾氣,防止汙染空氣,為防止F中的水蒸氣進入B裝置,在B和F之間連接一個C乾燥裝置,故連接順序為:a→ih→de→fg(或gf)→bc(或cb)→de→j,故答案為:ih→de→fg(或gf)→bc(或cb)→de;
(3)裝置E中為飽和食鹽水,可以除去氯氣中的HCl氣體,若拆去E裝置,硼粉與HCl氣體反應生成H2,加熱H2與Cl2的混合氣體易發生爆炸,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硼粉與HCl氣體反應生成H2,加熱H2與Cl2的混合氣體易發生爆炸;
(4)D裝置中發生反應前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氯氣,排盡裝置中的空氣。若缺少此步驟,氧氣與硼粉會生成B2O3,使產品不純,故答案為:會生成B2O3,使產品不純;
(5)三氯化硼與水能劇烈反應生成硼酸(H3BO3)和白霧,白霧為HCl,反應的方程式為:BCl3+3H2O═H3BO3+3HCl↑;根據裝置,陽極室為硫酸,放電的是水中氫氧根離子,電極反應式為:2H2O-4e-═O2↑+4H+;陽極室的H+穿過陽膜擴散至產品室,原料室的B(OH)4-穿過陰膜擴散至產品室,二者反應生成H3BO3,故答案為:BCl3+3H2O═H3BO3+3HCl↑;2H2O-4e-═O2↑+4H+;陽極室的H+穿過陽膜擴散至產品室,原料室的B(OH)4-穿過陰膜擴散至產品室,二者反應生成H3B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