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商,成為2019年的熱詞。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商業化爆發,讓抖商繼微商之後開始活躍。
不信,打開抖音看看,十個裡面總有那麼一兩個是哭著喊著說家裡的車釐子、芒果、山竹、蘋果、橙子賣不出去了,要麼戲精上身扮演或令人豔羨或引人同情的角色,順便打個軟廣,安利一下自己的產品。
有人將其形容為「3000萬微商大軍湧入抖音」。這麼看來,一點都不誇張。
外貿原單的三葉草鞋服只要 98 、 CUCCI 的高質量包包 430 馬上帶回家。
以上這些套路差友們是否感覺有些眼熟,像極了你朋友圈裡的微商代購們?
而他們均來自抖音上那些貼著 「 潮牌 」、「 高品質 」 標籤的帳號。
這些 「 微商 」 們甚至連圖片都懶的換,就把朋友圈販賣的山寨商品原模原樣的搬運到了抖音上。
除了這些簡單得服飾箱包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抖音上看見一些山寨商品的整個製作流程:
粉紅色的液體倒入盒子裡,再往裡面填充一片海綿,合上蓋子,貼上包裝。一盒自製的 「 YSL 」 粉底就完成了。
點擊播放 GIF 1.5M
紅色液體倒入模具,插上塑料外管,脫模,一根三無 「 自製口紅 」 就做好了。
你問這些三無的 「 手作口紅 」 安不安全?
抖商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這口紅我孩子都能用!!!
不知道這位 「 抖商 」 媽媽有沒有想過:您的孩子誤食了這些衛生狀況堪憂、質量毫無保障的三無口紅,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怎麼辦?
想要學習這些制假技巧成為下一個代理商?
通過抖音關聯的微博,聯繫一下她們就通通搞定了。
除了箱包、鞋服、化妝品,抖音上還有各種 「 瑞士精仿名表 」、「 各種名牌手錶 」。。。
並且為了方便大家購買,這些 「 抖商 」 們還堂而皇之的,把自己的微信號印在了短視頻裡。
其實在抖音之前,很多的微商團隊已經通過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試水短視頻帶貨,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積累了大量的帶貨和流量轉化的經驗,而抖音高逼格的短視頻調性,新鮮多元的氛圍,無不讓眾多微商為之垂涎欲滴。
從本質上來講,微商其實就是一個大批發,通過一級一級代理不斷的往下壓貨,最終實現大宗商品的傾銷,微信相對封閉的生態和穩定的流量給這種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渠道支持。抖音則不一樣,作為一個泛娛樂的平臺,不論是官方還是普通的用戶,都希望在這個平臺上看到的是更加優質的內容,絕對不是一個費勁心思想賺錢或者讓用戶花錢的一個平臺。
從微商試圖進入這個平臺的那一刻起,這樣的矛盾便開始出現,至於能持續多久,誰也說不清楚。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目前,在抖音上坐擁267萬粉絲的帳號「正善牛肉哥」顯示「已重置」,且所有的短視頻作品被全部清空。這位曾經賣出過2500萬銷售額的「抖音帶貨達人」,如今成為了新年以來被抖音封殺的第一個頭部網紅。
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帳號被封原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導致多人投訴」。
「正善牛肉哥」原名陳錡,是抖音上的知名帶貨紅人,在去年「雙11」賣出了2532萬元的驚人銷售額;他也是某食品公司的合伙人,公司主售牛肉和紅酒。
牛肉哥的走紅源於一則製作牛排的抖音視頻。
「這是牛肉哥今天中午的午餐,一塊上好的菲力牛排.......」視頻中,牛肉哥一邊將牛排放入鍋中,一邊解釋道,「把牛排豎起來,封邊,四周都要封邊。封邊結束,開始封面,見到血水冒出,翻一面。我們見到了米其林廚師最愛的焦褐感。」
牛肉哥在這個視頻中提及的多個詞語迅速走紅,如「封邊」「不自信的牛排」「「米其林焦褐感」等牛肉哥獨創的詞語也被廣為流傳。
接下來,牛肉哥按照這種「套路」繼續製作了多個牛肉烹飪視頻,漸漸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毒舌、幽默但又顯得較專業的「牛排專家」,人氣一路攀升。
很快,他的抖音號開通了購物車權限,並開始在抖音上賣起了商品。除了賣牛肉,也賣起了紅酒。
然而,他所售賣的商品有這麼一大賣點:價格低。從其商品櫥窗可看到,他所售賣的紅酒價格最低達到99元6支,單價低至十幾塊,堪稱「飲料價」,而這竟然還是進口紅酒。
這種「低價營銷」策略的成效很明顯。在名為「正善食品官方店」的淘寶店鋪中,一款「西班牙魔力風車白葡萄酒」顯示有4336人付款,「法國進口洛琅乾紅葡萄酒」有3477人付款,這兩款酒的價格均為99元6支。
抖音另一位紅人「杜子建」曾公開質疑牛肉哥賣假酒;而牛肉哥正面回應,拿出了歐洲紅酒的進貨渠道、入關單、詳細成本等。
但這些回應最終並沒有幫他贏得口碑,在其視頻的評論區、商品主要的留言區,甚至在貼吧、論壇上,越來越多購買過紅酒的網友在質疑酒的真假。
新金融記者在「企查查」上看到,2018年8月,牛肉哥的公司「上海正善食品有限公司」曾收到工商局的行政處罰:
違法行為為「違反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被處以罰款10萬元,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隨著抖音加快商業化步伐,如今廣告主、品牌方在選擇抖音紅人合作時,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內容植入廣告,更希望能直接把流量轉化為購買力,因此紅人的粉絲數不再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帶貨能力才是王道。
但短視頻紅人賣貨作為一種新興的營銷渠道,自然也會有風險。甭說紅人本身名氣有多大、帶貨能力有多強,一旦陷入「假貨風波」「商品質量問題」等,在電商變現的道路上難以走得更遠。
2018年11月28日,快手主播「二子爺」凌晨直播賣貨時被官方判定違規,直播間禁封三天。官方給出的原因為「出現銷售、宣傳帶有大牌標誌及假冒偽劣產品的內容」。
短視頻帶貨,當然是電商經濟的新藍海。這種娛樂購物的社交電商模式,與傳統電商有著天然的分界。比如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抖音上已有超過6萬的明星達人、企業藍V帳號開通並使用購物車功能。有人致富,想要分杯羹的商家自然紛至沓來。
其實,早在2018年3月31日,新華網一則《自製「名牌」化妝品獲6萬點讚,抖音快手成微商售假天堂》的文章就指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中,某些視頻公開展示自製口紅、粉底的過程,公然貼上名牌商標,並且留下微信號,作為後續經營出售的渠道。
只是,當時眾人正沉浸在短視頻帶來的歡愉之中,還未初醒。
商場如江湖,江湖規則就是:哪裡有「肉」,哪裡必有「坑」。抖商雖然是片藍海,卻有兩個前提值得注意:
一是短視頻平臺只是帶貨的渠道,微商上那些山寨貨就算換到抖音上來賣,也並不會立馬「速成洗白」。誰也不要指望抖商能為假冒偽劣賦能,更不要指望新平臺能蒙蔽消費者的基本消費素養。
二是短視頻平臺衍生的一切產業鏈,都不在法外之地。任何新業態新模式或平臺經濟樣板,都應該在法律法規、公序良俗的邊界之內。具體的帶貨行為也好,時髦的抖商培訓也罷,「內容靠抄、講師靠炒」的做法,恐怕遲早會被定位為亟待嚴懲的灰黑產業。
當然,消費者也不是砧板上的魚肉。不在商品與服務上狠下功夫、卻在渠道與營銷上一意孤行,終究是捨本逐末之舉。5G商業腳步漸進、技術迭代更為頻繁,傳統電商與微商抖商等新式平臺終有一天也會成為市場中的「前浪」。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抖機靈的伎倆只能是一錘子買賣。
「抖商」不是抖機靈的商家。無論是培育發展國內市場,抑或保障合法消費權益,面對「一場遊戲一場夢」的抖商領域諸多亂象,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都應儘快祭出雷霆手段。
責編:劉子安